• 93783阅读
  • 2065回复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0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0:26
45 北宋统一战争


  “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
                                  所易致也”

    北宋为消灭藩镇割据,实现天下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即北宋统一战争,起于乾德元年
(963年),迄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前后历时共16年。
    公元960年,北宋立国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未变。
    当时,除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外,尚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占据湖
南14州的武平、据有两川、汉中45州的后蜀、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淮地区的南
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据有河东(约今山西省)江州的北汉等割据政权。赵宋政权
虽有后周奠定的基础,但中原地区自五代以来,战乱连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
济实力远非雄厚。面对“卧榻之侧,皆他人家”的严峻局势,赵宋统一战略是否得当便
成为统一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宋太祖赵匡胤等在充分估计自己军事、经济实力的基础
上,经过再三权衡,深思熟虑,最后才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着眼点是先弱后强,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
敌。为此,赵匡胤选派宿将,率领重兵,守卫北部要点,分别防备党项、北汉和契丹。
    在北面的防御加强后,才挥军南下,击灭南方各割据势力。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武平统治者周行逢病死,11岁的幼子周保权继位,衡州
(治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乘机发动兵变,进逼朗州(今湖南常德)。武平统治者
一面派兵进击,一面遣使向南平和北宋求援。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病死,侄高
继冲继位。久已图谋南下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认为有机可乘,遂
采取一箭双雕的方针:以借道为名灭南平,以救援为名灭武平。乾德元年(963年)正
月初七,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10州兵,借道南平向武平进军。南平对宋的借
道要求,意见不一。高继冲未作任何应变准备。二月初,宋军进屯襄州(今湖北襄阳),
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给养。这时,高继冲遣使以犒师为名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二
月初九,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慕容延钏假意殷勤款待,暗中由李处
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倍道向江陵急进。高继冲至城外,等待延钊大军,而李处耘则率兵
先入城,迅速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
    宋军灭南平后,征调南平万余人,合兵向武平急进。这时,武平已击杀张文表,平
息了内乱。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的消息,急召群臣谋议,最后决定抵抗。于是慕容延钊
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师东趋岳州(今湖南岳阳);陆路则出澧州(今湖南澧县)直
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二月末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进占
岳州。陆路三月初进至澧州南,同武平军遭遇,将其击溃,接着占领朗州,生俘周保权,
湖南平定。
    宋军乘隙而动,“假途灭虢”,并灭荆、湖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宋军的斗志,而且
使北宋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占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
间的联系,从而为尔后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和东灭南唐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宋占领荆、湖后,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
    于是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派人勘察川陕地形,以备由陆路攻蜀;同时修造战
船,训练水军,以备由水路溯江入蜀。
    这时,后蜀也感到了宋军的威胁。蜀主孟昶采纳掌握军政大权的知枢密院事王昭远
的建议,决定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当时北宋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于是后
蜀一面派兵东屯三峡,另一面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夹攻宋朝。哪知派出的使者中途投宋,
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正欲伺机攻蜀的赵匡胤,
以此为借口,于乾德二年十一月初二,发兵两路攻蜀: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
等率步骑3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曹彬等率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
秭归),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成都。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赵崇
韬率兵3万自成都北上,扼守广元、剑门等关隘;韩保贞、李进率部数万驻守兴元(今
陕西汉中),以为配合。乾德二年十二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皆捷,连克兴
州(今陕西略阳)、兴元,在西县(今陕西勉县西)将韩保贞击败,然后乘胜追击,俘
韩保贞、李进,越过三泉(今勉县西南),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蜀军烧绝栈
道,退保葭萌(今广元西北)。这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所今广元),派
兵于大、小漫天寨(今利州城北)立寨而守。
   


被过滤广告

    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路。因栈道断绝,宋军
被阻难以直进。王全斌遂率主力向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由崔彦进率军一部赶
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然后会攻利州。宋军如计而行,破小漫天寨,蜀军退保大漫天
寨。不数日,王、崔两部会师,分兵三部夹攻大漫天寨。蜀军连战皆败,王昭远弃城渡
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宋军于十二月三十日占领利州。乾德三年正月,孟昶
见形势危急,命太子元喆为元帅率兵万余增援剑门。剑门凭高据险,是屏障成都的重险。

此时宋北路军自利州直趋剑门,进占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分兵一部由剑门东南
的来苏小路,绕至剑门之南,断其后路,自率精锐从正面进攻。王昭远处置失当,仅以
偏师守剑门,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宋军前后夹击,迅速攻占剑门,并
向汉源坡挺进。蜀军未战即溃,宋军乘胜进击,擒俘王昭远,占领剑州(今四川剑阁)。
正月初,进至绵州(今四川绵州东)的元喆听到剑门已失,仓皇逃回成都。

    东路宋军的进展也很顺利。十二月下旬刘光义等攻入巫峡,夺取夔州浮梁,进兵至
白帝城西,击破蜀夔州守军,占领夔州,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宋军自夔州沿江西
上,势如破竹,蜀沿途守军皆不战而降,刘光义、曹彬率军顺利西进。正月初,北路宋
军直逼成都城下,东路宋军也接踵而至。
    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被迫向王全斌投降,后蜀至此灭亡。
    宋消灭后蜀之后,南汉屏障已失,岌岌可危。但犹临危不察,连年骚扰宋境。开宝
三年(970年)九月,赵匡胤命潘美等率10州兵避开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庚岭)主要险道向贺州进军,其基本意图是:由南汉中部突入,诱歼敌军,
稳定翼侧,然后东击南汉都城兴王府(今广州市)。
    九月中旬,宋军越过萌渚岭直指贺州,于九月十五日将贺州包围。南汉主刘鋹派大
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北援。宋军设伏以待,大破南汉援军,并乘胜攻克贺
州。此时,宋军西面的富(今广西昭平)、昭(今广西平乐西北)、桂(今广西桂林)
和东面的连(今广东连县)、韶(今广东韶关西南)、英(今广东英德)、雄(今广东
南雄)等州皆有南汉守军。潘美为稳定翼侧,并调动南汉主力西上,以便乘虚而击,遂
扬言要沿贺水顺流东下直取兴王府。刘鋹急忙起用老将潘崇彻率兵5万进屯贺江口(今
广东封开西北)。但潘崇彻进驻贺江口后,拥兵自保,观望不前。潘美见南汉军逗留不
进:遂挥师西上,连克昭、桂、富等州,解除了后顾之忧。十一月迅速转向东向,攻克
连州。接着乘虚东进,直逼韶州,击败南汉李承渥所率10余万兵,攻占韶州。
    消息传来,南汉举国震恐。刘鋹下令增修兴王府城池,并令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
(今广州北),列栅守卫兴王府。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
这样,宋军遂全力推进,迫近兴王府。刘鋹见形势危急,遣使向宋军求和。潘美率军疾
进,于正月二十八日到达马迳,与汉军对峙。刘鋹求和之后不久即反悔,于二月初一遣
其弟刘保兴率兵至马迳增援督战。二月初四夜,潘美利用火攻,大败汉军,郭崇岳死于
乱兵之中,刘保兴逃归兴王府,宋军跟踪追击至城下。二月初五,刘鋹出降,宋军进占
兴王府,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据有长江上中游及下游江北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从战略上形成了对
南唐的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
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消灭南汉以后,立即从各方面准
备进攻南唐。在准备就绪之后,即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称病固辞。开宝七年(974年)
十月宋以此为借口,下令发动进攻。以曹彬为统帅,其具体部署是:曹彬率荆湖水军顺
流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以东长江南岸各要点;潘美率步骑自和州与采石(今
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间渡江,会合曹彬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汴水而下取道扬州入
长江攻取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吴越王钱俶率兵从东面攻取常州,配合宋水军夺取润
州,会攻金陵;以王明率军向武昌方向进击,牵制江西唐军东下赴援。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师沿长江顺流东下,南岸唐军以为宋军是例行巡江,未加阻击,
使宋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万的要地湖口(今江西湖口)。十月二十四日,宋军突然渡
过长江,水陆并进,直趋池州。在石牌口(今安徽安庆西)把巨舰、大船连接起来,按
照采石矶一带江面宽度试搭浮桥获得成功。然后继续东下,夺占采石。十一月中旬宋军
将预制浮桥移至采石,潘美率宋军主力迅速跨过长江,连克金陵外围据点,并在秦淮河
击败南唐水陆军10余万,形成对金陵的包围态势。
    金陵被围数月,李煜全然不知。开宝八年五月李煜登城巡视,见宋军已进逼城下,
方急忙下令朱令赟率10万守军东下赴援。十月,朱令赟率水步军号称15万顺江东下,进
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遇王明部阻止。朱令赟以火攻宋军,因风向改变,反烧自
己。宋乘势猛攻,全歼南唐援军。此时金陵被围九个多月,曹彬再三致书劝降李煜,均
被拒绝。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赵匡胤于灭亡南唐后不久死去,赵光义继位,迫使吴越王钱俶献出两浙13州,陈洪
进献出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至此,北宋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
便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消灭北汉。北汉依仗辽的支持,经常南下骚扰宋境。赵匡胤在位时
曾于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和开宝九年三次出兵攻辽,但都无功而还。赵光义即位之后,
吸取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兵南援而失败的教训,在作了较充分的准备之后,于太平兴国
四年(979年)正月,决定进兵北汉,其部署是:命令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率
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军进攻太原;命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辽军;
赵光义亲率一部兵力出镇州,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二月十五日,赵光义
率军由东京出发。三月中旬,郭进率军至石岭关。北汉主刘继元向辽求援,辽派兵分东、
北两路驰援。郭进击败辽东路援军,辽北路援军闻讯撤退。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
太原,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
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北宋王朝自公元963年至979年,经过16年的战争,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
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北宋王朝统一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军事上的原因,一是先南后
北战略方略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二是运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比较成功,从而保证了
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1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1:32
46 宋辽战争


                              和战幽云,结盟澶州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公元975年宋辽通和。979年,北宋在
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削平南方诸国后,移兵进攻依附于辽的北汉。辽出兵援
助北汉。
    该年三月,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大败辽援军耶律沙、塔尔部,辽军败退,
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汉。五月,北汉降宋。至此,各割据政权都被削平,收复幽云便被提
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公元979年六月,北汉平定后,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
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颇多,战胜后又未获得例行
的赏赐;士气松懈,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企图乘战胜之威,立即攻取幽蓟。诸将因师
疲饷匮,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认为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能乘此破竹之势,下幽州如
探囊取物。
    赵光义遂决计在镇州(今河北正定)集结兵力,出发进攻幽州(今北京)。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没有等北伐大军全部抵达集结地点,便迫不及待地率军北上。
十九日,宋军进入辽境。次日,宋军在沙河(今河北易县易水北)击败辽军。辽东易州
刺史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守将刘禹以州降宋。二十一日,宋太宗进至涿州(今河
北涿县),辽涿州刺史刘原德降宋。二十三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击败驻守城北的辽
军1万余人。二十六日,赵光义命宋偓,崔彦进、刘遇、孟玄喆等率军四面攻城。辽南

京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一面安抚军民,一面据城固守,以待援军。耶律斜轸等部则屯驻清
沙河(今北京昌平境内)北,以声援幽州。六月末,辽发五院军,以耶律沙和耶律休哥
为将进援幽州。宋军攻城十余日,虽一度乘夜登上幽州城垣,但旋即败退,未能攻入城
内。
    七月初六,耶律沙率辽援军进抵幽州城下,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
边。辽军初战不利,少却。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军及时赶到,分左右翼横击宋军。幽州
城内的辽军也开门出击。宋军大败,赵光义中箭负伤,仅以身免。辽军乘胜逐北,追至
涿州,缴获大量的军械资粮,挫败了宋军的第一次北伐。
    赵光义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在于宋军进抵幽州前已历经苦战,消耗颇多,又未得
到充分的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已有所削弱。辽军则兵强马壮,战斗力和士气并未因白马
岭一战而大伤元气。宋太宗昧于知己,又不能知彼。在平定北汉后即忘乎所以,犯下了
轻敌的错误,竟希冀能轻而易举地一举扫平幽云诸州。在遇到辽军的坚决抵抗后,宋军
既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和攻城决心,及不部署充足的阻击敌援军的兵力,占据阻扼敌援
的战略要地。当辽援军毫无阻挡地进至幽州城下后,宋军就只能抽调业已疲劳不堪,正
在攻城的部队匆匆应战。其结果也就只能是在辽军的内外合击下,大败而归。
    高梁河之战后,辽军曾数度越界南下。982年,辽景宗去世,辽军即停止南侵。双
方处于休战状态。不过在此期间,宋太宗一直在准备二度北伐,以收复幽州,报仇雪耻。
    986年,宋知雄州(今河北雄县)贺令图等上言,说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臣
用事,国人怨疾,建议乘此机会,直取幽云。其实这时辽统治集团君臣协和,政治贤明,
并不存在什么可乘之机。但赵光义却信以为真,不顾参知政事李至的反对,不顾粮草、
军械缺乏、北伐准备不足、开战胜算不多的实际情况,不和宰相商量,即决定对辽用兵,
兵分三路,大举北伐。
    宋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为副将;另一支以米信为主将,杜彦圭为副将。共
拥有十余万兵力,是北伐的主力。
    全军由雄州直指幽州。
    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将,由定州(今河北定县)进攻飞狐(今河北涞源)、蔚州
(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出雁门(今山西代县),进攻云
(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应(今山西应县)
诸州。
    宋太宗的战略是,东路军一面扬言进攻幽州,一面持重缓行,吸引辽军主力,使其
无暇西顾。待中、西二路攻占山后诸州,东进与东路军会师,再合力攻取幽州。
    辽军的战略部署是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部抵御宋东路军,以耶律斜轸部抗击宋中路
和西路军,以勤德部守卫平州(今河北卢龙),保卫侧后方的安全。辽圣宗和萧太后则
率战略预备队驻幽州。其战略是以偏师牵制宋中路、西路军,先以主力击破宋东路军,
再逐一击退另二路宋军。
    战事初起,宋中、西二路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连下飞狐、蔚、寰、朔、应、云
诸州。东路军于三月初攻克固安、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并于十三日占领涿州。耶
律休哥避免与宋军决战,仅以小部队骚扰宋军,阻断其粮道。曹彬至涿州,持重不前。
十余日后,因粮草不继,退往雄州。
    赵光义得报后认为大敌当前,回军就粮乃兵家所忌,立即下令东路军不得后退,亦
不准再进,并命曹彬率部沿白沟与米信部会合,待中路、西路攻占山地之后,再会师北
上。但曹彬所部诸将听到中、西二路连战皆捷的消息后,唯恐落他路之后,无不积极求
战,力主北上。曹彬无法控制,只得再次率部北进。宋军沿途迭遭辽军阻击,且战且行。
时值天气炎热,将士体力消耗颇大,抵达涿州时全军上下均已疲乏不堪。
    这时,与曹彬正面抗衡的是耶律休哥部,萧太后、辽圣宗所率辽军已从幽州北郊进
至涿州以东25公里的驼罗口,攻占固安。曹彬所率宋军粮草将尽,难以固守拒战,又面
临辽军主力合击的威胁,向西南方向撤退。五月初三,辽军在岐沟关追上宋军,大败曹
彬、米信军,并乘胜追至拒马河,宋军溺死无数。余众奔高阳,又受到辽军骑兵的冲击,
死者达数万之众,遗弃的兵甲堆积如山。
    辽在岐沟关一役后,即移兵西向,攻克飞狐和蔚、寰、应诸州。宋将杨业重伤被俘,
不屈而死。山后诸州又落到辽的控制之下。
    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仍然是昧于知彼和准备不足。辽在萧太后摄政时期,
正处于国势强盛的阶段。宋太宗看不到这一切,不愿认真作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未能建
立一支拥有众多骑兵的强大军队,并依靠这支军队去摧毁辽军的主力,而只想凭侥幸取
胜,以步兵对抗骑兵,其结果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分进合击的战略虽然可行,但
选择曹彬这样缺乏足够军事才能的庸将来实施这一战略,又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的支
持,他的失败乃是必然的。
    辽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协和,兵强马壮,指挥正确,能在宋军合击的态势形成
前集中兵力,把握战机,在平原开阔地带利用己方的骑兵优袭,攻击战斗力已大大削弱
的宋军,并敢于勇猛追击,以扩大战果。
    辽军在再次挫败宋军的进攻后,又一次转而采取攻势。
    999年,辽军大举南下,前锋抵达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永年东南)、淄

(今山东淄博南)、齐(今山东济南)一线。
    1004年闰九月,辽军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统率下再度大举南下。辽军在侵入宋境后,
即派出使者请和。十月,辽军在击败部署在边境一线的宋军主力后,移兵东攻瀛州(今
河北河间)。宋知州李延漏率众坚守。辽军围攻多日,昼夜猛攻,死者达3万余人,城
仍固守不下,只得移军南下,同时又遣使请和。十一月,辽军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
大将萧挺凛中伏弩死。辽军一面屯兵澶州城下,与宋真宗所统宋军主力对峙,一面与宋
方谈和。此时,辽军虽已击败宋军第一线的主力,长驱直入,攻克祁(今河北安国)、
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和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三城,但广大的河北地区仍在宋人之手。
辽军前有坚城大河及宋军主力,后有伺机而动的宋河北军民,全军已陷入腹背受敌的困
境,加以瀛州一战后,辽军损失颇重,大将身死,锐气受挫,虏掠又无所得,战败则全
局不堪收拾,也就不敢在胜算不大的情况下孤注一掷,与士气高涨的宋军新锐决一胜负,
而只想通过和谈解决争端。宋人也因争战多年,无法击败辽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决
意议和。
    十二月,宋辽讲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边界现实,宋每年予辽银10万两,绢
20万匹。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二国维持了100余年的和平通
好关系。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2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3:10
47 宗泽东京保卫战


                      迟滞金军南下,为南宋建立赢得时间

    宗泽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
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高宗为首的
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宋军未能保住东京开封,未能将敌军赶往
黄河以北,以致后来金军多次南侵,并占领中原地区。宋、金在黄河、长江内外展开了
旷日持久的战争。
    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统治者借口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南下侵掠宋
朝。这年十月,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
不为主帅,由平州攻燕山。两路金军计划在宋朝首都开封会合。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
儿子赵桓(钦宗),自己向南逃去。金西路军在太原遇到军民的坚强抵抗,无法前进。
东路军南下包围了开封。
    宋朝廷在和战问题上意见不一。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主张屈辱求和,答
应赔款割地。李纲等认为应采取进取之策,皇帝应“亲政”。钦宗先后任命李纲为兵部
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李纲积极组织
军民备战,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准
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同时在城的四方的每方配备正规军1.2万余人,还有辅助部队,
保甲民兵协助。组织马步军4万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天进行操练。靖
康元年(1126年)正月八日,金军到达开封城下。由于当时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来救援
首都,李纲亲自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河北、山东义军也奋起抗金,形势对孤军
深入的金军十分不利,死伤又多,金军被迫撤退。军民共同胜利地保卫了开封城。
    金兵北退之后,投降派又得势,李纲被迫离开开封,各路勤王之师和民兵组织被遗
散,防务空虚。半年之后,即1126年秋天,金军又分东西两路南侵。西路军攻破太原,
乘胜渡河;东路军攻陷真定。两路军围攻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开封城破。
    开封虽被金军攻破,但开封军民抗敌情绪高昂,他们立即将前一天来议和的金使杀
掉。第二天,有30万人领取器甲抵抗金兵,当金兵欲纵火屠城时,居民百姓欲行巷战者
“其来如云”。金军在城墙上慌忙修筑防御工事,以防开封居民将其赶下城去。金军占
领开封达4个月,大肆掳掠后于1127年四月撤兵北去,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
俘虏和财物,北宋至此灭亡,这就是宋代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难”。
    1127年五月,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
他就是宋高宗,史称此后的宋朝为南宋。高宗称帝之初,迫于金军威胁的严重形势,不
得不起用有重望的李纲为宰相。李纲认为应迅速结合各地抗金力量,收复失地,并推荐
老将宗泽留守开封。但当了75天宰相的李纲很快被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挤走,抗金措
施皆被废除。
    1127年六月,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充任东京留守。他六月十日接到朝廷任命,立
即出发,十七日即到了汴京。宗泽,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靖康元年初,金兵第
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第二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
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出击,获取一些战
果,使磁州军势声震河朔。这时,钦宗派赵构(康王)前往金营求和,到达磁州时,宗
泽劝阻赵构使金,使其免当金军俘虏。金兵第二次围攻开封时,钦宗任命宗泽为河北兵
马副元帅,协同兵马大元帅赵构等人救援京师。他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赵构、汪伯
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兵,虽由于势力单薄,未能解京师之围,但有力
打击了金军的气焰。
    这次宗泽留守京师,独当大敌,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防卫京城的艰苦斗争中。他上
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社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疏浚河道,恢复交通。经过努力,在一
个多月的时间里,宗泽就把开封这个经过金兵洗劫,残破不堪的城市,整顿成为抗金前
线的坚强堡垒。在社会秩序初步安定之后,宗泽又着力修建京城防御设施。在京城四壁,
各置统领守御使臣,随处设置教场,日夜加紧训练义兵。根据城外地理形势,建立坚固
壁垒24所,随其大小,驻兵数万。宗泽尤为重视黄河防线,沿河防务分给各县守卫,并
在河的南岸设置障碍物,以阻止敌骑突入。沿河走向,依次建立连珠寨,相互支援策应。
宗泽总结与金兵作战失利的原因,即我军步卒经不住敌骑冲突,往往是一冲即溃。他在
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了“决胜车”1200辆。其体制是:1人驶车,8人推车,2
人扶轮;3人执牌辅车,20人持长枪辅车,18人以神臂弓随枪远射,每辆战车共用55人。
每10车差大使臣1员总领,编为一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专门对付敌人骑兵的进攻。
    建炎元年冬至二年(1128年)春,金军多次渡过黄河,骚扰濒河州县,以及滑州以
南的沿河诸寨,作试探性的进攻。宗泽坐镇开封,从容调兵遣将,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
宗泽保卫开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没有坐守孤城,而是打出去。当金军渡河时,东京留
守司有的官吏主张拆去黄河上的浮桥,阻止敌人来犯。宗泽则派统制刘衍开赴滑州,刘
达开赴郑州,各领兵2万,战车200乘,打出去牵制敌人。并告诫诸将不得轻动,要保护
桥梁,以待敌军过河来犯,相机消灭之。金兵见宗泽戒备森严,乘夜切断河梁,以阻止
追兵,仓皇逃跑。金军不甘心失败,不久,又从郑州进犯,前军抵达白少镇,离京城只
有20公里左右,宗泽镇定自若,一方面安定京城士庶人心,另方面派遣精锐力量支援刘
衍。正月十五灯节之夜,宋军大败金兵于板桥,乘胜收复了延津、河阴,胙城等县,一
直追到滑州。刘衍又分兵夜袭滑州西15公里处的金兵营寨,尽得其辎重粮草。这场保卫
京城的战斗以宋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
    渡过黄河,相机收复河东、河北地区,是宗泽保卫开封的有机组成部分。1128年春
天,宗泽在巩固开封防务的同时,积极联络北方抗金义军,各地农民起义军,以及若干
支溃兵游勇,积极作渡河的准备,尤其是六月份,天气炎热,金军兵马疲乏,正是大举
北伐的良机。这时,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
信王赵榛的信,前来留守司。他们3人共同制定了渡河作战的军事计划:
    王彦自滑州渡河直取怀、卫、濬、相等州;马扩等军由大名府攻打洺州、庆源府、

真定府;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都分头并进,与两河义军约定时日,里应外合。
另外,宗泽自到开封后,先后向高宗上了24道奏疏,恳请他“回銮”东京,鼓舞土气,
号召军民报国仇、复故疆。
    此时年已古稀的宗泽,满怀对宋朝的忠心,日夜盼望朝廷批准他的渡河作战计划和
高宗回銮的请求。但左等右等,杳无音讯,只好深长地叹息道:我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
了。终于,他心力交瘁,忧愤成疾,终于一病不起。将领们前来探望,宗泽勉励他们奋
勇抗金,完成自己未酬的壮志。死前一日,念及未竟事业,长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临终时,没有一句话提及家事,只是大声疾呼:
    “过河!过河!过河!”
    开封城内军民听到宗泽去世的消息,奔走相悼,太学生撰文祭奠,工商为之罢市。
宗泽任东京留守一年来,气势正盛的金军的几次进攻,均被打退,取得了开封首次陷落
以来少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宗泽的抗金主张和抗金措施收到了成效。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泽死后,宗高宗派杜充继任东京留守,他的所作所为与
宗泽完全相反,宗泽招抚的抗金义军纷纷离之而去。东京战守形势也急转直下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3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3:27
48 和尚原之战”


                        “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

    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著名抗金将领
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
保住了川陕的门户。
    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
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曾一度深入江西、浙江等地。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
下,英勇顽强地抗击金军,迫使金军退回江北。但以赵构为首的南宋统治者对金采取妥
协求和政策,执行“先平内寇,然后可以御外侮”的错误方针,竟把主要兵力用来镇压
农民起义军,对待金军则实行消极防御。即使如此,金军面对日益成长起来的抗金力量
也未敢轻视。金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从战略上看,并无多大的优势。
金军长途奔袭,战线过长,所到之处都遭到南宋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伤亡惨重。夺占
地区又不能巩固,无法立足。种种迹象表明,单纯用军事力量,短期内不能灭亡南宋,
金统治者遂采取“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建炎四年(1130年),在中
原地区建立了刘豫的伪齐傀儡政权,统治今山东、河南和陕西地区,使之成为金宋间的
缓冲地带,作为其南方的屏藩,借以巩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消灭两河一带的抗金力量。
为了从内部破坏南宋的抗金力量,放回降金的汉奸秦桧以作内应。与这种政治策略相适
应,在军事战略上,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陕西一线,准
备从秦陇攻入四川,控制长江上流,然后顺江东下,形成一个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置
南宋政府于死地。这一战略就是要在东南取守势,在西北取攻势。金军在这一战略决策
的指导下,在陕西方面先后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进攻。和尚原之战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
次。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以抵御金
军在川陕的战略进攻。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在富平交战,宋军数倍于敌的兵力由于指
挥不力、将领临阵脱逃等原因而全线溃退。宋军撤退到兴州(今陕西略阳)、和尚原
(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大散关)及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甘肃
成县)等地,重行设防,以阻金军。
    富平之战失利后,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
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属川陕之首要门户,位于宝鸡西南20公里,其地势之险要
与大散关不相上下。和尚原对仙人关来说,有如通往四川的第一道关隘,它与仙人关共
分蜀之险要,势必固守。“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
也”。这时,吴玠、吴璘奉张浚之命,收集几千散兵,担任保卫和尚原的任务。金军为
了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决定进攻和尚原。和尚原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金军将帅没立率部出凤翔(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岐山、
凤翔、麟游、扶风等地),乌鲁、折合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屯兵北上,进攻吴玠军,
两路金军企图在和尚原会师。吴玠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轮番向先到达的
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攻击。金军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和尚原一带尽是山谷,路多窄
隘,怪石壁立,金军的骑兵全都失去了威力,只好弃骑步战。宋军在吴玠的统领下与金
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大败金军。退到黄牛一带的金军,立足未稳,又恰遇上大风雨,金
军士气不振,无力发起进攻,只得狼狈逃窜。同时,没立所率金军在箭筈关方向发动的
进攻,亦为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
此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金军初战和尚原失败,使金朝统治者大为恼怒,“谋必取玠”。于是金军元帅兀术
亲自出马,纠集各地兵力十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
与吴玠所部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其时,吴玠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并注意侦
察兀术金军的一举一动。十月,大战爆发。
    吴玠命令诸将挑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弓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金军不利,丢
掉武器退却。吴玠抓住有利战机,派遣奇军从两旁袭击,阻断金军运粮通道,金军陷入
困境,兀术见势不妙,夺路逃遁。吴玠乘胜追击,于神坌一地设兵伏击,金军大乱,宋

军星夜出击,大败金军。兀术中箭负伤,狼狈逃走。和尚原一战,俘获金军头目300余
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
宋军的士气,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其后,金军在进攻饶凤关、仙人关等地时,由于
吴玠、吴璘兄弟所率部队顽强抵抗以及当地人民的支持,又遭到惨败,被迫退回凤翔,
暂时放弃了攻入四川的企图,使其重点进攻遭到失败。此战对金军的打击是非常重大的,
是其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惨败,所以有的历史记载说:“金人自入中原,其败
衄未尝如此也。”“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和尚原之战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凝聚了当地人民冒死支持宋军的心血。《宋史
·吴玠传》上说,“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玠偿以银帛,民
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吴氏兄弟
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俩总是身先士卒,团结将士,共固抗金。和尚原大战时,吴玠、
吴璘仅靠富平之战后所收集的数千散卒扼守关口,敌军则有十余万,数倍于我。且和尚
原远离内地,供给没有保障,有人想劫持吴氏投降金兀术。在此危急关头,吴玠深明大
义,召集诸将勉以忠义,以诚感泣诸将,使上下一心,积粟善兵,列栅死守,终于击败
了强于自己的金军。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4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4:44
49 顺昌之战


        “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的这一战斗是历史
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
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历时6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
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
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1127年,金朝统治者灭亡北宋后,不断发兵向江南侵扰,宋统治者一味逃跑,不敢
抵抗,但黄河两岸的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以各种形式给金军以沉重的打
击。南宋抗金战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南宋的变化,
金军的精锐部队接连受挫,战斗力大大削弱。绍兴五年(1135年),金军与伪齐联合攻
宋遭到失败,更加暴露了金军的虚弱情况。但尽管如此,宋高宗仍一心一意与奸臣秦桧
合谋,不断派使臣向金求和。金国统治者为达到不战而使南宋屈服的目的,同时,给金
军一个休整的机会,绍兴九年正月,与南宋签订了一个和约。根据这一和约,宋方须割
地、赔款,对金称臣。当南末统治者庆贺和约成立、大肆封官进爵之时,金军在不到一
年的时间内作好了战争准备,遂撕毁和约,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兵分四路,再次
发动南侵战争,战线从东部的淮水下游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陕西。
    南宋统治者对金军进攻毫无戒备,河南、陕西的地方官大都是原先的伪齐官吏,这
时纷纷降金,因此金军进攻初期气势汹汹。但不久即遭到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璘等
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从而遏止了金军的进攻气势。其中以刘锜指挥的顺昌保卫战最为
突出。
    1140年5月中旬,新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的刘锜,率领军队前往东京驻防。刚
由水路抵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就传来了金军攻陷东京开封的消息。3天之后,攻陷
东京的金军继续向南侵扰,距东京不远的陈州(今河南淮阳)也被攻占。离陈州仅150
公里的顺昌成了宋金对峙的前沿阵地。
    顺昌北濒颍水,南有淮河,东接濠州(今安徽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西接
蔡州、陈州,是屏障淮河的要口,通汴梁的交通要道。在大敌压境之际,刘锜沉着果断,
亲自视察城内外的防御工事和地形,凿沉船只,加高加厚城墙,构筑防御工事。号召大
家同心协力,保卫顺昌城。他将自己全家老少搬到一座庙里,在门口堆满干柴,嘱咐守
卫的士兵,万一城被金军攻破,即放火焚烧他的全家,以此激励士兵和百姓,誓死保卫
顺昌城。根据地形和兵力,以后军统制许清守御东门,中军统制守御西门,右军统制焦
文通,游奕军统制钟彦守御南门,左军统制杜杞守卫北门。派出侦探,并依靠当地人作
向导,不断侦察金军行动方向。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顺昌城的防御准备。
    五月二十五日,金军游骑数千渡过颍河,进迫顺昌城郊。
    宋军伏兵活捉金军银牌千户阿赫杀阿鲁等2人。刘锜从俘虏口供中了解到金军韩、
翟二头领带领部分兵力在距城15公里的白沙涡一带安营扎寨,便乘其初至,毫无作战准
备,派兵千余乘夜前往劫营,一直激战到次日凌晨,宋军首战告捷。
    金军残兵于二十七日逃到陈州,向其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葛王完颜褒报告了惨败的
经过,金军主力迅速向顺昌集结。
    二十九日,3万余金军四面包围了顺昌城,进行强攻,企图一举而下。刘锜领兵从
西门迎战。金军逼向城墙,一边抢夺吊桥,一边以强弓硬弩向城上的宋军射击。宋军以
劲弓强弩还击,矢如雨下,金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刘锜抓紧战机,乘势以步兵出击,
金军溃乱,仓皇渡水逃命,溺死甚众。时近黄昏,仍有数千金军的铁骑在河外逗留,刘
锜派兵连续向其发起进攻,大获全胜,缴获甚多。
    顺昌被围第四天,金军从陈州等地向顺昌增调兵力,一部分金军扎营于距顺昌10公
里的东村。顺昌处于金军的铁壁合围之中。金军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攻占顺昌城上,却忽
略了对营寨的防守。宋军利用雷雨天气,派骁将阎充选拔五百壮士,乘黑夜突入敌营,
等电光一闪,宋军便一跃而起,奋勇进杀;电光过后,宋军全都潜伏不动。金军不知宋
军底细,满营大乱,宋军则按战前约定的暗号,时分时聚。金军惶恐之中,自相残杀,
等到天明,金军已无力还击,只得退去。
    这三次战斗,宋军智勇结合,使围攻顺昌的金军元气大伤,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初
步胜利。
    兀术在开封得知金军进攻顺昌失败的消息后,率兵十余万昼夜兼程,用不到7天的
时间从开封直趋顺昌。兀术所部是金军中的精锐部队,攻城略地,凶悍无比。其专攻城
池的士兵号称“铁浮屠”(铁塔兵),士兵都穿甲戴盔,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其作战方
法是每3人分为一个战斗单位,后面紧跟着拒马子,士兵每前进一步,就将拒马子往前
移一步,以示一往无前,决不后退。又在左右两翼以铁骑相配合,号称“拐子马”。宋
金交战以来,凡难攻之城,都使用这一队伍去攻打,屡次取得胜利。
    当初战取胜之后,宋军中有人提出乘兀术未到撤离顺昌,保存实力。刘锜认为兀术
援兵将至,如果南撤,不仅前功尽弃,而且一旦被敌追及,必遭覆灭。更为严重的是,
金军将长驱直入,侵扰两淮,震动江南,造成严重后果。为今之计,只有“背城一战,
于死中求生”。众将同意这一方案,虽然处于劣势,但愿奋力一战,保住顺昌。六月六
日,刘锜派人将顺昌城东门、北门外停泊的船只全部凿沉,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六月七日,金兀术领兵扎寨于顺昌城外的颍水北岸,连营十余公里。兀术看到顺昌
城垣简陋,竟狂妄地说:顺昌城可以用靴尖踢倒。并当即下令,九日在顺昌城内府衙中
吃早饭,城破之后,女子玉帛悉听诸将掳掠,男子一律杀死。金兀术的气焰十分嚣张,
根本不把刘锜等放在眼里。刘锜一方面加紧备战,另方面为了进一步麻痹兀术,派曹成
等2人为间谍,随探骑行动,故意让金军俘虏。曹成等2人向金军散布刘锜喜好声色、贪
图安乐、无所作为等假情报。兀术听后信以为真,下令留下攻城车、炮具,轻装急进。
    六月九日,金兀术指挥金军向顺昌城发起总攻。这天天明,金兀术率金兵渡过颍河,
沿城列成阵势,从东门到南门,从南门到西门,把四门连成一片,并呐喊不停,企图在
精神上吓倒顺昌城内的军民。城内宋军丝毫不为所动,一心一意迎战金军。当时,诸将
都认为金军中韩常部较弱,宜先打击该部。刘锜认为击败韩部,仍不能阻挡兀术精兵的
进攻,不如先打败兀术军,则整个金军将无能为力。这时正值天气炎热,金军远道而来,
没有休息即投入战斗,人困马乏,只好休兵立营,准备再攻。宋军则轮番休息于羊马垣
下以逸待劳,主动出击,突入兀术营垒,打败其装备最好的三千牙兵。金军以铁骑拐子
马从左右两翼企图包围宋军,由于宋军奋勇作战,金军企图未能得逞。盛夏酷署,金军
给养不足,人马饥渴,大量饮食被宋军施放了毒药的水草,中毒病倒者甚众。刘锜又乘
烈日当空的中午,时而派遣数百人于西门扰敌,时而又从南门袭击,大败金军。
    十日,风云突变,大雨倾盆,天气于金军不利,金军又屡攻不下,士卒死亡病疾又
多,不得不改变方案,企图长期围困顺昌,于是移营城西,掘壕列陈,与宋军相峙。为
了推垮金军,刘锜派100多名骑兵,或乘雨大作,或乘大雨停歇,不间断地袭扰金军,
重创金军于城外。
    十一日,金军中又打响战鼓,刘锜不动声色,密切注视金军动向,并抚恤阵亡之宋
军将士家属,再励士气。金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兀术开始引兵退走。刘锜乘此时机,
全军出动,尾随追击,大败金军。
    十二日,金兀术被迫率全部金军撤走顺昌回开封,顺昌保卫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刘锜所部不满2万,其主力是原来王彦率领的著名的“八字军”。但能出战者只有
5000。刘锜率领将士同心协力,坚决抵抗,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这就是先发制敌,
挫敌锐气;麻痹敌军,制造战机;以逸待劳,乘其不备。加之城内居民的广泛支持,终
于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大灭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挡住了金军自两淮南侵的锋芒。这一
战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惨败之一,震撼了金国统治者。出使金国的洪皓,曾
就此战奏报宋高宗说:“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
之。”顺昌大捷沉重打击了金军主力部队,因而对宋军抗金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
策应了宋军在东、西两翼及西京地区的作战,从而全线抑制了金军的攻势,为南宋军民
大举反攻金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顺昌之战激烈进行时,进攻陕西、京西、淮东的金
军也分别为宋将吴璘、岳飞、韩世忠所败,金军再次发起的全面进攻又以失败而告终。
刘锜因此战功,被宋高宗授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侯、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
等职。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5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5:40
50 郾城、颍昌之战


                            “连结河朔,直捣中原”

    郾城、颍昌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指
挥岳家军于1140年七月先后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军,取得了直捣中原、收复河朔计划的
关键性胜利。此战是岳飞生前最后一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不久,岳飞奉命班师,使抗金
的有利形势废于一旦。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统治者撕毁上一年与南宋签订的和约,调集大军分四
路进攻陕西、山东、洛阳和开封,得手后又乘胜向淮西进攻,结果在顺昌为刘锜大败,
金军的全线进攻受到了抑制。在南宋各路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岳飞打算联合义军,配
合友军,乘胜反攻中原。按照其以襄阳为基地,连结河朔,进捣中原,恢复故疆的既定
方针,派遣王贵、牛皋、杨再兴、李宝、张宪、傅选等,分向京西洛阳、汝州、郑州
(今河南郑州)、颍昌(今河南许昌)、陈州、蔡州等地,分布经略,展开猛烈的攻势;
并分别派兵接应东、西两面的宋军;同时派遣梁兴等人北渡黄河,联络太行山义军,相
机收复河东、河北失地,以便南北呼应。此时,韩世忠所部自淮阳、张俊所部自庐州、
寿州间北进。张俊在福州造海船千艘,准备由海道北攻山东。吴璘等在陕西的作战也有
所进展。
    宋高宗一向畏敌如虎,在宋军即将反攻的有利形势面前,竟然作出“兵不可轻动,
宜班师”的荒谬决定,要求各路军队停止北进。为此,特派司农少卿李若虚于六月二十
二日赶抵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岳飞军营中计议军事,阻止岳飞军北伐中原。岳飞部将
都已北进,他未接受李氏带来的诏命,仍按原来计划行事。李若虚鉴于当时的形势,同
意岳飞的主张,并主动承担“矫诏之罪”。六月二十五日,岳军统领官孙显,于陈、蔡
之间破金军排蛮千户部;闰六月二十日,张宪部克复颍昌;二十四日,收复东州;次日
王贵所属杨成部克复郑州。七月初二日,张应、韩清克复洛阳。岳飞所部在一个多月里,
连战皆捷,收复了洛阳至陈、蔡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形成东西并进,夹击汴京金军主力
的态势。岳飞为了诱惑金军南下决战,遂集结主力于颍昌地区,自率轻骑驻守郾城(今
河南郾城)。
    金军兀术败于顺昌后,自己与龙虎大王突合速退回开封,命韩常守颍昌府、翟将军
守淮宁府、三路都统阿鲁补守应天府,企图负隅顽抗。当兀术看到岳家军孤军深入、有
机可乘之时,不待岳家军集结布署完毕,抢先发动了进攻。七月初八日,兀术指挥经过
一个半月休整的主力部队以及增派的盖天大王赛里(宗贤)等率领的军队,倾巢出动,
直扑郾城。实际上,这是兀术蓄谋已久的意图。还在岳飞挺进中原之时,兀术召集诸将,
商议对策,他判断:南宋诸路军易于对付,唯独岳家军将勇兵精,且有河北忠义军之援,
其锋不可挡,须寻找时机,诱其孤军突入,然后集中主力,并力一战。岳飞轻骑驻守郾
城,正合兀术“并力一战”的心理。
    金军欲抄袭岳家军设于郾城的大本营,挑选1.5万多名骑兵,披着鲜明的衣甲,抄
取径路,自北压向郾城。当时岳飞手下只有亲卫军(背鬼军)和一部分游奕军。岳飞指
挥将士迎敌于郾城北十多公里处。他首先命令儿子岳云出战,并严历地说:“必胜而后
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岳军每人持麻扎刀、提刀和大斧三样东西,入阵之后即
与敌人“手拽厮劈”,上砍敌人,下砍马足。岳云、杨再兴等相继率兵冲入敌阵,杀伤
甚多。杨再兴奋勇当先,单骑闯入敌阵,打算活捉兀术,结果没有找到,只身杀敌数百
人,自己多处受伤,仍顽强地杀出敌阵。战斗从午后进行到黄昏,金军终于支持不住,
向临颍方向撤去。此战金军兀术的精锐亲兵和拐子马遭到沉重打击,兀术本人也震恐万
分,他说:“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但兀术仍不死心,希图再战获胜。十日,增兵郾城北五里店,准备再战。岳飞当即
率领军马出城,并派背鬼军将官王刚带领50骑,前往侦察敌情。王刚突入敌阵,斩敌裨
将。
    诸将见王刚军接战,主张稍退避锋。岳飞认为此时正是进军良机,遂亲率骑兵出击,
诸将继后,左右驰射,挡住了金军骑兵,打乱了敌人步兵,又败兀术军。经过3天激烈
战斗,岳飞军取得了郾城之战的胜利。
    兀术不甘心于郾城之败,又集中了号称12万人的兵力,进到郾城和颍昌之间的临颍
(今河南临颍),妄图切断岳飞和王贵两军的联系。七月十三日,张宪奉命率领由亲卫
军、游奕军、前军和其他军组成的雄厚兵力,进到临颍,寻求和兀术大军决战。杨再兴
等率领300骑兵为前哨,当抵达临颍南的小商桥时,猝然与兀术大军相遇。兀术指挥兵
力包抄围掩。
    尽管众寡悬殊,杨再兴毫无惧色,率骑兵与之英勇作战。杨再兴和300骑兵全部战
死。金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光被杀死的就有2000多人,其中包括万夫长、千夫长、百夫
长、五十夫长等100余人。十四日,张宪率援军赶到临颍,打退了金军。兀术不敢再战,
留下部分兵力,自己率主力转攻颍昌。
    岳飞估计兀术将回军攻颍昌,便令岳云急速增援驻守颍昌的王贵。七月十四日,兀
术率领3万骑兵、10万步兵进攻颍昌,于城西列阵。宋军虽有五个军戍守颍昌,但都不
是全军。王贵命少量兵力守城,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中军、游奕军、亲卫军出城决战。
22岁的岳云率领800名亲卫军骑士首先驰击金军。步兵也展开严整的队列继进,掩护骑
军,与敌军拐子马搏战。双方激战几十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这时老将王贵有些气馁,
岳云制止了他的动摇。岳云前后十多次突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很多步兵、马军也
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无一人肯回顾。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率军出
城增援,战局很快扭转过来,大败金军。颍昌大捷,杀敌5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缴
获马匹3000余,几十名敌将也死于宋军之手。不久,张宪部将在临颍东北打败金军。岳
飞率军乘胜追击金军,于距开封仅20多公里的朱仙镇击溃金军,至此,岳飞反攻中原的
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郾城、颍昌之战,是岳家军挺进中原抗击金军的关键性大捷。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
岳家军依靠将士们的强劲勇敢,以及岳飞、岳云父子的正确指挥、冲锋陷阵,经过酷烈
的战斗,以少胜众,打败了敌军主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重
要胜仗之一。金军统帅兀术哀叹说:
    “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军在此战以前,尚未同岳家军进行过
很严重的较量,这次才算真正领教了岳家军的威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
哀叹。
    郾城、颍昌大捷后,岳飞本可以继续北进,实现长驱中原、收复河朔的愿望,但南
宋朝廷以高宗和秦桧为首的议和妥协派容不得这些,急催岳飞班师。岳家军的班师,使
整个抗金战争局势又逆转了,收复的许多失地又重被金军占领,“十年之功,废于一
旦”。第二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临安。一代名将、民族英雄就这样殒
落了。不过,岳飞治军严明,英勇善战以及“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秋毫无犯”的精神将永远垂范后世。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6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6:59
51 柘皋之战


                              乞和免战,先胜后败

    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名义上由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先胜后败。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
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底,随着岳家军班师,中原地区乃至淮东地区的抗金战争
都已结束。金军统帅兀术在这年秋冬之交到燕京朝见了金熙宗,随即返回开封,开始点
检粮草,调集兵马,准备以重兵南侵淮西。宋朝在淮西有三支大军:淮西宣抚使张俊8
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3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2万人。兵力虽众,但战斗力不强。
金军从1140年底开始逐步由开封附近诸地向南移动。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中旬,
兀术、韩常等人的部队越过淝水,攻占寿春。二月三日进入庐州。当南宋朝廷得知金军
抵达庐州界的消息之后,急忙发给岳飞一道手诏,命岳家军前往江州,乘机照应,以使
金军腹背受敌。同时,岳飞也向朝廷建议,乘金军主力南侵淮西之机,岳家军可再度长
驱中原袭取汴京和洛阳,金军势必回军救援,淮西的战局必将得到缓解。岳飞估计宋高
宗不会接受此策,又于同日提出中策,说前往救援淮西,沿江东下,再由江州北上,不
如改由蕲州、黄州一带渡江,出敌不意,可收腹背夹击之效。高宗果然批准了这一中策。
    当金军南侵之时,淮西宣抚使张俊正率部停留在杭州,在淮西地区仅布置了一个飞
骑侦察队,由部将姚端率领。南宋朝廷一方面督遣张俊赶紧由建康率领全军渡江迎击,
另一方面急令驻扎在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的刘锜率军渡江前往防守庐州。留守庐州的
部队仅有统制关师古的2000余人。刘锜抵达之后,绕城巡视一周,也认为无法守城,便
与关师古率众南返。行至巢县东南一个名叫东关的地方,欲在此依山据水截击金军。但
刘锜、关师古还没撤到东关时,金军已经攻占庐州,并出兵到无为军、和州境内大肆劫
掠。在这种形势下,张俊和王德于二月初四日离开建康,在采石渡江,争先进入和州,
并相继收复了含山县、巢县、全椒县和昭关等地。
    金军不敢贸然渡江南进,便从和州等地向后撤退,寻机与宋军作战。
    二月二十七日,金军退到巢县西北的柘皋镇,认为此地一马平川,最便发挥自己骑
兵的优势,便把数万骑兵布置在这里,分为左、右两翼,夹道而阵,以待宋军前来进攻。
宋军最先到达的是刘锜部,接着是王德率领的张俊部,殿帅杨沂中此时率领3万人马由
杭州赶赴柘皋。十八日,双方展开大战。杨沂中轻敌冒进,首先遇挫。王德继之指挥将
士集中力量去攻击敌军的右翼。王德射掉敌军骑兵的指挥者,并乘势大呼,步兵挥舞长
柄大斧突入敌阵,经过激烈鏖战,打败金军。金军被迫撤退到镇北的紫金山(今寿县东
南)。
    此战的特点是两军主帅兀术和张俊都未亲临战场。指挥金军的是阿鲁补和韩常等。
张俊虽是主将,其实与杨沂中、刘锜各自成军,不相节制,只是各军的进退由他一人决
定。王德隶属张俊后,升任都统制,并负责战场指挥。柘皋战后,金军退出庐州。张俊
根据不准确的情报,以为敌人全部退淮北上,淮西战事宣告结束,便命令刘锜先退军回
太平州。张俊自己则要与旧部属杨沂中耀兵淮上,企图排挤刘锜,独享打退金军的战功。
岳家军此时也抵临庐州,听张俊说“前途乏粮,不可行师”后,就退兵舒州,上奏朝廷,
以决进止。
    事实上,兀术在愚弄宋军,北退的只是金军的少部分军队,大多数人马埋伏在濠州
(今安徽凤阳)四郊。三月四日,即张俊命令刘锜班师的前一天,金军以孔彦舟作先锋,
急攻濠州。张俊惊慌失色,急派驰骑追截刘锜,命刘锜一起救援濠州。三月九日,张俊、
杨沂中和刘锜的13万人马抵达距濠州尚有30公里的黄连埠,接到探报说,濠州城已于八
日被金军攻陷。宋军听说金军已去,杨沂中命令士卒入城,不料遭金军伏击,张俊部出
兵救援。杨沂中、王德只身逃回,部众大部被歼。韩世忠奉命从楚州率部赶到濠州时,
败局已无可挽回。金军还企图阻断其归路,韩军且战且退,又回师楚州。
    待命舒州的岳飞得知战局变化即挥师北上。十二日,岳家军抵达濠州以南的定远县,
金军闻风渡淮而去。杨沂中部败于金军后,也于十二日从宣化渡江返回杭州。张俊于十
四日渡江返回建康。刘锜部在和州稍作停留,于十八日从采石返回太平州。
    柘皋之战,宋军先胜后败,正是南宋朝廷乞和免战心理的反映,也是前线宋军指挥
不力、各自为战的必然结果。同时,作为元帅的张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回朝后,
却反诬刘锜作战不力,岳飞逗留不进。高宗和秦桧偏袒张俊。借口赏柘皋之捷,把没有
直接参加此役的韩世忠、岳飞分别升为枢密使、副使,削夺手中的兵权。枢密院的实权
掌握在同时升为枢密使的主和派张俊手中。七月,不顾岳飞的反对,解除了著名抗金将
领刘锜的兵权。八月,岳飞被罢官。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部将王俊、王贵,诬
告岳飞谋反。抗金斗争在谋害岳飞、向金求和的阴谋中被迫停止。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7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28:04
52 唐岛之战


                      火器应用于战争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

    唐岛之战,又称黄海奔袭战,它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双方在黄海海
面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决战,战争的结果,以宋胜金败而告结束。
    宋金之战,自北宋末年即已开始。由于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于绍兴十
一年(1141年)十一月同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紧接着义以“莫须有”的
罪名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然而金并不以宋割地称臣、贡纳银绢为满足,仍积极备战,企
图消灭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王朝。当时的金朝皇帝完颜亮,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
绍兴十九年(1149年)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为满足其强烈的占有欲,同时转移内部的
不满情绪,自即位后,便处心积虑地准备发动消灭南宋的战争。绍兴二十三年(1153
年),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不久,又下令营建南京(今开封),同时修造战船,
大规模强征男丁为兵。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完颜亮派人向南宋强行索取淮汉地区广大
土地,寻机挑衅,进一步制造事端,在广大军民一致要求抗金的浪潮中,宋高宗被迫下
令抵抗。八月,完颜亮见恫吓威胁不成,正式出兵南侵。金朝60万水陆大军,在东起海
上,西到陕西的千里正面战场上全面推进。其具体部署是:陆上分西、中、东三路。西
路由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散关,取四川作战略配合,以牵制宋军;中路由
刘萼、仆散乌者率领,自蔡州(今河南汝南)进攻荆襄,控制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从
侧翼掩护主力作战;完颜亮则亲率东路主力出寿春(今安徽寿县),企图抢渡淮河,横
渡长江,进窥临安。海路则由苏保衡、完颜郑家奴率领一支拥有战船600艘,水兵7万人
的舰队沿海南下,直捣临安,配合主力对南宋形成四路并举、海陆夹击的钳形攻势,企
图一举灭亡南宋。完颜亮狂妄地宣称:多则百日,少则一个月,定能灭掉南宋。
    面对严峻的形势,南宋政府任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命令成闵率军
3万往武昌,防守长江中游;任命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地区抗击金主力的重任。在大敌
当前的紧急关头,时任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率舰队守卫海防的李宝,主动请缨率
领一支只有战船120艘、水兵3000人的舰队沿海北上迎击金军。李宝早年曾在岳飞部下
统率义军,同金军作战屡立战功。他率领舰队从平江(今江苏苏州)出发,沿东海北上
长途奔袭金舰队。
    金朝女真贵族对中国北部地区的残酷统治,不断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绍兴三十一
年(1161年)八月,宿迁入魏胜趁金军即将南侵之机,起兵收复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西南)。完颜亮为解除后顾之忧,分兵数万围攻海州。这时,李宝舰队正锚泊东海(今
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得知这一消息,即指挥军队登陆支援,大败金军,解了海州之围。
然后,李宝率领舰队继续北上。十月下旬,李宝的舰队驶抵石臼山(今山东日照附近),
巧遇几百名前来投诚的金朝汉族水兵,从他们那里获得可靠情报,得知金舰队已驶出海
口,正停泊于唐岛(又名陈家岛,在今山东灵山卫附近)。距离石臼山只有15公里多,
李宝根据这一情报,决定采取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火攻破敌的战法,以弱小的舰队袭
击强大的敌人。于是,李宝率领舰队迅速向唐岛进发,水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
昂。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北风转南风,南宋军队乘风向前疾驶。金军不习惯海上风浪,
都睡在船舱里,充当水手的多是被迫征来的汉族人民。当他们远远望见李宝舰队时,便
把金兵骗至舱中,因此,当李宝舰队迫近敌舰时,金人尚未发觉。
    李宝紧紧抓住战机,命令舰队全面出击。刹那间“鼓声震荡,海波腾跃”。金军遭
到突袭,惊慌失措,赶紧起锚张帆,仓卒应战,舰只挤成一堆,乱成一团。李宝旋即下
令向金舰发射火药箭,由于金船帆是用油布做成,见火即燃,霎时间金舰队烟焰冲天,
几百艘战舰一下子陷入火海之中。一些幸免火箭攻击的敌舰,仍想负隅顽抗。李宝指挥
舰队插入敌阵命令士兵跳上敌舰,与金兵展开激烈的白刃战。这时,受尽压迫的金舰队
汉族水兵,纷纷倒戈起义。结果,金舰队除苏保衡只身逃脱外,全军覆没。在海上失败
的同时,金在陆上各路也相继失败。军事上的节节失利,进一步加剧了金统治阶级内部
的矛盾,完颜亮终于死在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其四路并举,一举吞灭南宋的计划,
遂告彻底失败。
    李宝以3000水军,全歼了超过自己20倍兵力的金人庞大的舰队,粉碎了金从海上侵
袭宋都城临安的战略计划,创造了中国古代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李宝之所以能长途远航奔袭,并以少胜多,关键在于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李宝所部士
气高昂,斗志顽强;女真族占领区的人民为摆脱金的残酷统治,对宋军给予了积极配合
和支持,初则提供情报,继则诱骗金兵,后则临阵倒戈,严重地削弱了金军实力,壮大
了宋军力量。其次,李宝不断了解敌情,正确地采取了出其不意、隐蔽接敌、先发制人、
火攻破敌的战法,也是赢得这次海上奔袭战胜利的重要原因。这次海上胜利,同陆上的
采石之战的胜利一起,使宋转危为安,此后出现了宋金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影响了整
个历史发展的进程。
    而唐岛之战本身,则作为火药火器应用于战争之后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而永
载史册。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8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30:12
53 采石之战


                          “文臣主战事,同仇暨敌忾”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绍兴末年,由文臣虞允文指
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渡江南侵。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
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一举灭宋,
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中都大兴
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
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方面是为了便利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1159年正月,宋、金贸易的榷场,除泗州一处外,全部被金停止。二月,完颜亮命
户部尚书苏保衡等于通州造战船,并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以及契丹、奚人年25以上50以
下者从军,共50余万人。又命诸路大造兵器,征调军马,共征到马56万余匹。1160年,
签发各路汉军和水手,得3万人。同时,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作为南侵的前进基地。
1161年七月,完颜亮迁都汴京。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
东路,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中路,刘萼、仆散乌者率领,自蔡州南攻荆襄。
西路,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散关。海路,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由海
道直取临安,势在一举灭亡南宋。
    1158年,宋朝贺金正旦使孙道夫回国后即报告了金国有南侵之意,高宗以为金没有
什么借口。宰相汤思退疑心孙道夫借此引荐主战派张浚,便把孙道夫贬知绵州。1159年
末,金出榜禁止百姓传说即将起兵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金朝贺宋正旦使施宜生也向宋
透露了金兵不时南侵的讯息。宋高宗一方面立赵瑗为皇子,以便在抗金形势不利时退位
逃避抗金的重任;另一方面,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派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
金朝,探侦虚实。叶义问证实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右相陈康伯、兵部尚书杨椿立即
布置两淮守备。在金军南侵的威胁下,秦桧的帮凶,左相汤思退,首先遭到抗战派反对
和攻击,高宗无奈,只得将其免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四月,金派使至宋,正式
挑衅。五月,金使到临安,使者当面辱骂高宗,要求派大臣去开封商议割淮汉流域土地
给金,并以大江为界。战争一触即发,南宋群臣议论纷纷。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
坚决反对,说:“敌国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坚决主张抗金。一些
太学生也积极请战。高宗遂命令备战,分四路迎敌。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
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
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戍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
长江中游;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军南下后,宋军不战而溃。一个月左右,金兵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
县)。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刘锜抱病从镇江渡江进驻扬州,随即派兵北上,进驻宝应、
盱眙、淮阴,淮东的防务有所准备。但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却逗留建康,不肯进军,在
刘锜督催之下,才与妻泣别,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不想前进。又在刘锜再三命令之下,
才进驻庐州。十月初,当刘锜赶到淮阴时,金军到达淮河北岸。由于王权不进,淮西事
实上没有设防,金军由此从容南下。而当王权得知金军过淮河,又弃庐州南逃。金军迅
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在港阴抗击金军的刘锜得知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扬州。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要
“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示“亲
征”,继续抵抗。十月中旬,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
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屏蔽词语**),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接着扬州失守,
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
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
南侵。
    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
江。
    叶义问到了建康,派李显忠接替王权,此时,王权残军在采石,王权已罢,李显忠
还没到任。十一月八日虞允文到采石犒师,距采石数公里外,即闻鼓声阵阵,问道旁行
人,说是金军今日渡江,随行人都想回去,允文不听,进至采石,见王权残军1.8万人,
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虞氏召集诸将会议,说以忠义,鼓舞士气,
决心一战。遂立即沿江布阵。宋军皆掩匿山后,敌军以为采石无兵,及近南岸,见宋军
列阵相待,当涂人民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方才大惊,欲退不能,只得前进。宋水军
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冲击,金兵大
败。次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金船出港,宋军用强
弩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又大败金军。完颜亮见渡江失败,只得退回和州,接着逃
往扬州。
    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
一掷,命令金军3天内全部渡江南侵,否则处死。这就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
旬,完颜元宜率军杀死完颜亮。十二月初,东路金军退走,宋军乘机收复两淮地区。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力
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
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59楼 发表于: 2008-03-02 20:31:01
54 蒙古西征之战


                              欧亚大陆西征的狂飙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
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
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到12世纪时,在长
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东到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形成了许多蒙古部
落。随着蒙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产生,12世纪末和13
世纪初,蒙古各部落面临着迫切的统一问题。孛儿只斤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在统一蒙古过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打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诸部,统一了蒙古各部。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
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
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
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
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木华黎,亲自率兵直指西方。当时蒙
古蔑儿乞部落首领脱脱的儿子火都和乃蛮部落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败逃楚河流域,仍在
西方活动。火都结集蔑儿乞残部,图谋东山再起。公元1217年秋,成吉思汗命令速不台
率军征伐火都,速不台翻越重山峻岭,到达楚河,与蔑儿乞残部作战,杀死火都,消灭
了蔑儿乞的残余势力。屈出律与花剌子模国王勾结,篡夺了西辽政权,推翻了契丹人统
治,在新疆喀什噶尔、和田至锡尔河右岸地区建立了势力范围。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
派遣大将者别率兵2万攻打屈出律。当时屈出律正与阿力麻里的不扎儿汗相攻,听到蒙
军进攻向西逃跑,者别击溃西辽军队的阻击,攻占了西辽都城八剌沙兖。屈出律逃往喀
什噶尔,喀什噶尔地区的居民纷纷起来杀死监视他们的西辽士兵,屈出律继续西逃,被
蒙古军队追及。者别把屈出律枭首示众,喀什噶尔、沙车、和田等城相继降蒙,西辽灭
亡。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大将速不台、
者别,会集畏兀儿、哈剌鲁、阿力麻里等部兵马攻打花剌子模。蒙古军队在额尔齐思河
流域分进合击,察合台与窝阔台率兵围攻花剌子模商城讹答剌城,术赤进攻毡的城,成
吉思汗和拖雷统帅大军直逼其都城布哈拉。公元1220年春,蒙古军队攻占布哈拉,又攻
陷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讹答剌与毡的城也相继被攻陷。此后,成吉思汗命术赤、
察合台与窝阔台共同围攻乌尔根奇,命大将者别和速不台越过阿姆河追击西逃的花剌子
模国王摩诃末,打败俄罗斯和钦察突厥,绕道里海北岸回军。摩诃末后来在里海一个小
岛上病死,其子札阑丁在呼罗珊组织抵抗。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渡过阿姆河,占领塔
里寒城,派拖雷进攻呼罗珊,相继攻陷你沙不儿、也里城,回师塔里寒城与成吉思汗会
师。察合台与窝阔台攻陷乌尔根奇后,也到塔里寒城会师。成吉思汗亲统诸路大军追击
札阑丁,在印度河击败其余众,札阑丁只身逃跑,花剌子模灭亡。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
进入顿河流域,出兵欧洲。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决战,大败突厥与俄罗斯联军,俄罗
斯诸王公几乎全部被杀。此后蒙古军队班师而回。
    公元1234年,太宗窝阔台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继续西征。
窝阔台派兵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
公元1235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西征军增援,术赤之子拔都、
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拖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公主附马的长子
参加这次远征,由拔都总领诸军。次年,诸军会师西征,进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
阿耳,大将速不台征服不里阿尔。公元1237年,蒙古诸军进攻钦察,蒙哥斩杀其大将八
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
    拔都率军大举入侵俄罗斯,公元1237年底对占梁赞、莫斯科等14城,公元1238年2
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又攻陷基辅。公元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今波兰)、
马扎尔(今匈牙利)。公元1241年4月,蒙军攻占克拉科夫、里格尼察等城,大掠摩拉
维亚等地。拔都亲统三路大军大败马札儿军,其国王逃走,蒙古军队攻掠亚得里亚海东
岸及南欧各地。这年年底,窝阔台死讯传到军中,拔都率军从巴尔干撤回伏尔加河流域。
拔都率本部以撒莱为都城,在伏尔加河畔建立了钦察汗国。
    公元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蒙古军队进军西亚。10月,旭烈兀
率兵侵入伊朗西部,进抵两河流域,目标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国(今伊朗境内)。旭烈兀
率军携带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经阿力麻里、撒马尔罕、到波斯碣石城,告谕西亚诸王协
同消灭木剌夷。
    公元12156年,旭烈兀统帅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6月到达木剌夷境内。蒙古先锋将
领怯的不花攻占木剌夷多处堡寨,给予了沉重打击。木剌夷首领鲁克那丁在蒙古大军压
境的形势下,派遣他的弟弟沙歆沙向旭烈兀求和,旭烈兀要求鲁克那丁亲自来投降,但
鲁克那丁迟疑不决。11月,旭烈兀命令蒙古军队发起猛攻,鲁克那丁被迫投降。蒙古军
队占领其都城阿剌模式堡(今里海南)。1257年初,鲁克那丁被蒙古军队杀死,他的族
人也都被处死,木剌夷被完全平定。
    公元1257年3月,驻守阿塞拜疆的拜住来到军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继续西征,直
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当时阿巴斯王朝哈里发漠思塔辛执政,既直接统治黑衣大食,
又管辖整个伊斯兰教世界,是两河流域的强国。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
路围攻巴格达,第二年初,三军合围,向巴格达发动总攻,蒙古军队用炮石攻打巴格达
城,城门被炮火击毁。2月,谟思塔辛哈里发率众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
在城中大掠七天,谟思塔辛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兵进叙利
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由于蒙古军队被埃及军队打败,旭烈兀才被迫
停止了西进,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利汗国。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
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
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
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
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形成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蒙
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以蒙古大漠为中
心,向外一步步扩张。在战术上注重学习汉人的军事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提高
了战术优势,西征时集中优势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长子,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呵,
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
    而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是分裂独立,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
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模虽是大国,但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
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灭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