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880阅读
  • 2065回复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0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23:18
85 镇南关大战


                            中法战争史上的最大一役

    镇南关大战是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军的一次战
斗。
    1884年8月23日,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全军覆没,打破了清政府苟且偷安的迷梦。
8月26日,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命令陆路各军迅速向越南进兵,沿海各地加强戒备,严
防法军侵入。中法战争在海上和陆路同时展开。
    海上战场。1884年10月,法国舰队进犯台湾,强占基隆。
    台湾守军在刘铭传指挥下退守淡水。孤拔亲率舰队驶抵淡水港外,炮轰淡水炮台,
并派兵登陆,被守军击退,法军进攻受挫,改用封锁方法,孤立台湾守军。1885年3月,
法军攻占澎湖。但当他们北犯镇海时却遭到中国守军的炮击。孤拔坐舰也被击中,只得
率舰队退往澎湖,不久即死在那里。
    陆路战场仍集中在中越边境地区和越南北部。1884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
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
的到来,宣光未能攻克。1885年2月,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Briè
redeI′Isle)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
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月23日,法军进犯
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
门,并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广西军民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
户!”作为对侵略者的回答。
    由于潘鼎新的战败,清政府革去他广西巡抚职务,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
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
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
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这就为挽回败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当时,法军由
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已从镇南关退至文渊(关外15公里处)、谅山,准备组织新的
进攻。
    根据当前敌情和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冯子材经过反复勘察,选定关前隘(今隘
口南)为预设战场。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4公里处,东西两面高山夹峙,中间为宽约1公
里的隘口。冯子材命令部队在关前隘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2米多、宽1米多的土石长
墙,横跨东西两岭之间,墙外挖掘1米多深的堑壕,东西岭上修筑堡垒数座,从而形成
一个较为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在兵力部署上,冯子材率所部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
险要,担任正面防御;总兵王孝祺部8营屯冯军之后为第2梯队;湘军统领王德榜部10营
屯关外东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并威胁敌之后路;冯子材另以所部5营屯扣波,保障
右翼安全;广西提督苏元春部18营,屯关前隘之后2.5公里的幕府为后队;另有12营屯
凭祥机动。总计前线兵力约60余营,3万余人。
    一切准备就绪后,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3月21日,冯
子材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文渊,击毁敌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较大
胜利。
    清军的主动出击,使骄横的法军恼羞成怒。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
等援军到齐即发起进攻。3月23日晨,法军1000余人趁大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内,另以千
余人屯关外东南高地为后继。上午10时许,入关法军在炮火掩护,分两路进犯关前隘,
攻占了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一面命各部迎战,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
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敌人。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
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
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敌人的前进。下午4时许,苏元春率部赶
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敌人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
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
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
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
    3月24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猛扑
关前隘。冯子材传令各部统领,无论何军何将,都不准后退,违者皆斩。当敌人逼近长
墙时,冯子材持矛大呼,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入敌阵,全军为之感奋,一齐涌出,
与敌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战至中午,中路法军败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
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傍晚时分,王德榜在击溃敌之增援部队及消灭其运
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被占堡垒。这时,王孝祺也已击退
沿西岭进攻之敌,并由西岭包抄敌后。法军三面被围,伤亡甚众,后援断绝,弹药将尽,
开始全线溃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丢下数百具尸体,狼狈逃回文渊。冯子材挥军乘
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歼敌千余人,重伤尼格里,取得重大胜利。
    镇南关之战,清军各部在冯子材的调度指挥下,密切协同,严密防守,与法国侵略
军激战数日,打退了法军的进攻,毙伤敌军精锐近千人,缴获了大量枪炮和干粮,取得
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越两国军民的斗志,沉重打击了法国
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使中国反败为胜。之所以取得这
样的胜利,主要原因是爱国将领冯子材能够团结前敌诸将,在战前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局
面,从而有效地集中了兵力,最后在中越两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全体将士的英勇奋战下,
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1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25:45
  86 甲午平壤之战


                      甲午战争时中日两国在朝鲜的正面交锋

    19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争夺殖
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rb为了推行称霸
世界的既定国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邻近的朝鲜和中国,在1894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
国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平壤之战就是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
一次重要战斗。
    rb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就把朝鲜和中国东
北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1882年,rb攫取了在朝鲜的驻兵权。1885年又胁迫清政府签
订《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如有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有同等派兵权,为后来大规模
进兵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依据。此后,rb加紧进行侵华准备。1887年,参谋本
部拟定《征讨清国策》。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的战争准备。
    1894年1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朝派兵帮助镇压。1894年6月
4日,中国决定派兵入朝。rb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时机已到,于6月5日正式成立大本营,
并派兵进入朝鲜。6月9日至12日,清军2000余人在聂士成、叶志超率领下进驻离汉城70
多公里的牙山地区,而日军早在10日就已强行进驻汉城。到6月16日,进入朝鲜的日军
已达5000人。中日两国军队形成对峙,形势一触即发。
    但是,清政府内部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代表的当权派,面对rb的侵略、挑衅,
一味避战求和,希望通过列强调停,和rb达成妥协。rb则利用清政府的求和方针与
列强的“调停”,从容地作好了军事部署。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组织傀儡政
权,迫使朝鲜傀儡政权向中国宣战。7月25日,rb军舰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然袭
击中国护航舰只和运兵船,挑起了中日战争。7月29日,日军进犯牙山、成欢,叶志超
弃守牙山,逃奔平壤,聂士成部也因众寡悬殊,败退公州,和叶志超合军撤至平壤。
    8月1日,中日双方互相宣战。但是,清政府并没有坚决抗击的决心,采取的是消极
抵抗的方针。掌握实权的李鸿章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
“不得出大洋浪战”。正是在这一消极应战的方针影响下,增援朝鲜战场的四路清军直
至8月上旬才到达平壤。叶志超部8月下旬也到达平壤。此时驻扎平壤的各路清军共2万
余人,逃将叶志超被任命为各路清军的总指挥,组织防御。
    平壤是朝鲜旧都,山环水抱,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
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台山
修筑。
    由于牡丹台紧靠城墙,因而成了守卫平壤的关键。
    清军的部署是:城北由左宝贵所部奉军、丰升阿所部盛军防守;城西由叶志超所部
牙山军防守;城南由卫汝贵所部盛军及马玉崑所部毅军之一部防守;城东南由马玉崑所
部毅军防守。叶志超坐镇城内,居中调度。
    日军方面在打败牙山、成欢清军后,即准备北攻平壤。9日2日,在朝日军第五师团
长陆军中将野津道贤决定将1.5万日军分作四路进攻平壤。具体部署是:陆军少将大岛
义昌率5000日军由汉城出发,沿大道指向平壤东南,从正面进攻;
    野津道贯率兵5000渡大同江下游,进攻平壤西南;陆军少将立见尚文率兵2000渡大
同江进攻平壤东北,称“朔宁支队”。
    陆军大佐佐藤正率兵3000自元山登陆(称“元山支队”),攻平壤北部,截断清军
后路。四路分进合击,定于9月15日包围平壤,发动总攻。
    9月13日,四路日军均已逼近平壤,元山支队进至顺安,切断了清军退往义州的后
路。14日晨,元山、朔宁两支队一齐发起攻击,攻占城北山顶清军营垒数座。左宝贵亲
自督队争夺,未能成功,只得率部退入城内。当晚,叶志超见城北形势危急,主张弃城
逃跑,遭到左宝贵等将领的反对。左宝贵派亲军监视叶志超,防止其逃跑。
    15日晨,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大同江东岸的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在大岛义昌率领下
分三路进攻平壤城东南。扼守大同江东岸的马玉崑部奋力抵抗,与进攻之敌展开肉搏,
自晨至午后,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北路战斗更加激烈。日军于当天拂晓再次发起进
攻,左宝贵亲自登玄武口指挥。战至上午,日军先后攻破玄武门外的五座堡垒,并向玄
武门猛烈突击。左宝贵为表示誓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身穿黄马褂,继续指挥,中炮阵
亡。日军于中午占领玄武门。在此紧急关头,作为主帅的叶志超不是部署力量加强防守,
而是让部将在城头竖起白旗投降,并下令撤军。当时东西两路清军已将进攻之敌击溃,
正准备乘胜出击,接到撤军命令后只得率部回城。
    当晚,叶志超乘夜暗率守军仓惶逃出平壤。日军于城北山隘堵截,打死打伤清军
2000余人,俘虏数百人。清军退至顺安时,又遭日军拦击,损失惨重。16日,叶志超等
逃至安州,然后又往义州逃跑。至24日,清军全部退过鸭绿江,撤至境内。
    日军随之占领朝鲜全境,并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平壤之战前后不过两天,清军即竖白旗乞降,撤出平壤,使敌仅以伤亡600余人的
代价即占领平壤并进而占领朝鲜全境,这一战争结果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前敌主
帅昏聩无能造成的。从战略上看,清政府执行消极抵抗政策,没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勇
气和决心,一味坚持保守方针,致使2万清军株守平壤,坐待敌人进攻。从作战指挥上
看,清军更是无所作为。在战争已经开始,敌人进攻在即的时候,清政府任命成欢逃将
叶志超为各军总统,作为前敌主帅。叶志超庸懦怯敌,既不敢驱军南下,主动歼敌,也
没有保卫平壤的决心,一经接仗,精神先溃,再次率先逃跑,致使军心大乱,在撤退过
程中多次被日军截击,死伤枕籍。平壤之战失败,叶志超确应负主要责任。至于日军方
面,早将清军底牌摸清,故能按原定计划稳步推进,凭借优势火力和组织完善、训练有
素的军队打败清军。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2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26:09
87 黄海海战


                          近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

    甲午战争爆发后,rb海军按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黄海寻歼中国北洋海军。1894
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
次海战,给中日战争尔后的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7月中旬,rb海军主力舰艇
在佐世保军港集结,成立联合舰队(由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合编而成,伊东祐亨任司令
官),下分本队和第一、第二游击队。7月23日,rb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启航。7月25日,
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于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舰只,获得成
功,使rb增强了战胜中国海军的信心。自此以后,联合舰队一直活动于朝鲜海域,一
面掩护后续陆军和军械粮秣的海上运输,一面声援日军的陆路作战。8月5日,rb大本
营命令联合舰队搜索和击破中国舰队,伊东祐亨随即于8月7日率舰队从隔音岛出发,驶
往黄海西部海面。
    北洋舰队方面受李鸿章避战保船思想的牵制,自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只敢在大
同江口和威海卫军港之间来回巡弋。后来,日舰窜至旅顺口、威海卫港外,威胁到沿海
地区的安全,清政府于是在8月23日急令北洋舰队应在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
“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阑入”。此后,北洋舰队再未远巡,不出
北洋一步,将制海权轻易让给rb,使北洋舰队日益陷入消极自保的被动局面。
    9月上旬,清政府鉴于平壤之战即将爆发,准备增派援兵。为了争取时间,决定将
驻防大连一带的总兵刘盛休所部铭军8营4000人由海道运至中朝边界大东沟登陆,再辗
转前线。9月15日,北洋舰队主力抵达大连湾,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9月16日凌晨,丁
汝昌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
“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镇南”、“镇中”14舰及
“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4艘鱼雷艇从大连出发,护送铭军,
当日午后抵大东沟。晚上,铭军上岸,到达目的地。
    不过,此时,平壤已经失陷,铭军无法起到应援的作用。
    rb联合舰队得知中国海军将护送陆军赴朝的消息后,伊东祐亨判断北洋舰队有可
能在鸭绿江口一带,于是率军舰12艘于16日下午出发,向黄海北部的海洋岛航进,17日
晨抵达该岛附近。rb这12艘军舰是:“松岛”、“严岛”、“桥立”、“扶桑”、
“千代田”、“比睿”、“赤城”、“西京丸”、“吉野”、“高千穗”、“秋津洲”、
“浪速”。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回航旅顺,发现rb舰队自西南
驶来,丁汝昌即命令舰队启锚迎战。rb舰队随后也发现了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开始成
“并列纵阵”(“定远”、“镇远”两舰居前),以每小时五海里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
进。rb则以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艘速率最高
的巡洋舰为先锋,伊东祐亨自乘旗舰“松岛”,率领本队“千代田”、“严岛”、“桥
立”、“比睿”、“扶桑”跟进,12时许,又将“西京丸”、“赤城”移至本队左侧。
丁汝昌见日舰成“单行鱼贯阵”扑来,决定采取主舰居中的“夹缝雁行阵”(交错配置
的双横队)应战。
    但由于旗舰“定远”舰速度过快,“济远”、“广甲”等舰未能及时跟上,阵形因
此成为半月形而类似“后翼梯阵”。
    12时50分,双方在大鹿岛(大洋河口外)西南3海里处开始交火。“定远”首先发
主炮攻击,其余各舰相继开炮,但均未击中目标。战斗开始不久,“定远”发炮震塌飞
桥,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各舰失去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陆续以其右舷速射炮猛
轰“扬威”、“超勇”,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
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rb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
“比睿”、“赤城”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
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但是,rb舰队利用其航速快、便于机动的优点,第一游击队和本队互相配合,至
14时15分左右,本队已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
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伊东祐亨令第一游
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致远”。管带邓世昌见
“吉野”十分猖狂,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准备用冲角撞击“吉野”,以求与敌同归于尽,
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等250名官兵壮烈牺牲。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
被击沉,250余名官兵殉难。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临阵脱
逃。(方伯谦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
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在“致远”、“经远”等舰同第一游击队激战的同时,“定远”、“镇远”两舰正
顽强抵抗着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重创敌
旗舰“松岛”,打死打伤炮台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多人。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靖远”帮带大副刘冠雄见
“定远”号旗桅杆断裂,不能升旗指挥,建议管带叶祖珪代悬信旗集队,指挥各舰绕击
日舰。这时,日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也丧失了战斗力,其余日舰也都伤亡
惨重,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
(“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rb舰队
“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
北洋舰队的损失大于日方。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rb基本上掌
握了黄海制海权,对后来中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洋舰队
在黄海海战中是失利了。失利的原因一是北洋舰队指挥失误,排出的阵形不利于进攻,
发挥不了己方舰队在舰艇数量、大口径火炮和防护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开战不久即失去
统一指挥,始终处在被动地位;二是“济远”率先逃跑,影响了斗志;三是弹药不充足。
日方则充分利用其航速、中小口径速射火炮方面的优势,运用灵活的战术,掌握了战场
主动权。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临
危不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他们的爱国主义
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取。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3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26:32
88 辽东半岛之战


                        《马关条约》签订前的中日大战

    辽东半岛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这场战争是rb帝国主义在英、
美等国支持下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自1894年10月24日开始,到1895年3月9日
结束,历时近5个月,中经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
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最后以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而告结束。
    rb原来是一个封建领主割据、闭关自守的国家。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地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行对外扩张的侵略政策。在明治初年,rb统治者就制定
了先征服朝鲜和中国台湾,进而征服中国,称霸远东以至世界的“大陆政策”,并于
1874年付诸行动,首先出兵中国台湾,接着入侵朝鲜。1894年1月,rb利用朝鲜“东
学党”起义的机会,大举出兵朝鲜。7月25日,rb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中日
甲午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派是坚决主和的。她一向最怕
惹怒帝国主义;这一年又是她的60岁生日(11月7日,旧历十月十日),一心只想隆重
举行“万寿庆典”,以粉饰太平和炫耀自己的权威,所以更加厌战,只求尽快求和,以
免耽误她做寿。
    rb侵略者在占领了朝鲜以后,为了迫使清政府屈服,于1894年10月24日兵分两路
对中国发动进攻。第一路在山县有朋大将率领下,从朝鲜义州攻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
第二路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由海路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
旅顺。
    当时集结在鸭绿江沿岸的清军,计有宋庆的毅军、聂士成的芦榆防军、依克唐阿的
镇边军、刘盛休的铭军、吕本元的盛军、丰升阿的奉军和倭恒额的齐字练军,近80营,
约2万人。这些军队分别由四川提督宋庆和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统率,以九连城为中心
向左右沿鸭绿江布防。
    10月24日,日军主力开始进攻九连城、虎山一线。当天夜间,日军在义州与虎山之
间架设了两座浮桥。25日拂晓,日军通过浮桥,开始直攻虎山。聂士成和马金叙率军奋
勇抵抗,打退了日军的四次进攻。但因两面受敌,伤亡甚众。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为
了掩护大队清军后撤,聂士成、马金叙一直坚持到午后才突围到凤凰城,虎山失守。26
日清晨,日军进攻九连城,宋庆感到兵力单薄,连夜撤往凤凰城。日军占领九连城,接
着又占领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不到两天时间就全线崩溃了。
    日军占领鸭绿江沿岸后,兵分两路进攻奉天(今沈阳)。
    一路从凤凰城经辽阳(东路),另一路绕道岫岩、海城,出辽阳之西(西路)。东
路先由宋庆率军防堵。10月30日,他放弃凤凰城,退守大高岭(又称摩天岭)。数日后,
宋庆奉命回援旅顺,东路守军改由聂士成指挥。聂士成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利用大高
岭天险抗击日军,从正面阻止日军由东路进攻奉天。依克唐阿率部驻守赛马集,从侧面
牵制凤凰城日军,支援了大高岭的正面防御。
    在大高岭保卫战中,聂士成巧妙地使用疑兵计,使日军不敢贸然攻岭。经过十几昼
夜的苦战,顶住了日军的进攻,牢牢地守住了大高岭阵地。
    阵地守住以后,聂士成就改变战术,组织兵力主动出击。
    11月25日,聂士成率部与依克唐阿、寿山等配合作战,夹击草河口一带日军,歼敌
40余人,击毙日步兵大尉斋藤正起,打伤日军炮兵大尉池田纲平和炮兵中尉关谷豁等。
26日晚,聂士成又利用下雪天,密约盛军接应,亲率数百骑,突袭连山关,取得成功,
收复了连山关。这是开战以来,清军第一次收复失地,得到清廷的嘉奖。
    连山关大捷以后,东路战场的形势为之一变。日军转为守势,清军转为攻势。12月
5日,聂士成精选将士1000余人进攻分水岭,并乘胜追击到草河口。12月9日,聂士成部
联合依克唐阿骑兵,在金家河大破日军,击毙敌人数十名,收复了草河口。
    日军见东路难以得手,就加强西路的攻势。11月19日,日军自大孤山、凤凰城两路
进攻岫岩,守将丰升阿、聂桂林率众逃往析木城。12月12日,日军进攻析木城,丰、聂
又奔往海城。13日,海城也被日军攻占。
    在进攻鸭绿江防线的同一天,日军第二路也开始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10月26日
占领花园口。28日占领貔子窝。
    1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金州。驻守旅顺的总兵徐邦道自告奋勇率部前往御敌,5日
与日军大战于石门子,因无后援,寡不敌众,败退旅顺。日军占领金州后,7日黎明兵
分三路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贪生怕死,未战而逃往旅顺。9日,日军占领了大连。
    11月18日,日军开始进攻旅顺。旅顺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山水交错,形势奇险,
易守难攻,守军也有30余营,因诸将互相观望,又无统一指挥,只有徐邦道率部拚死迎
敌,并于19日在土城子一带重创日军。21日,日军发动总攻,徐邦道部因伤亡过重,不
得不突围北撤。22日,旅顺失陷。清政府耗巨资经营了15年的旅顺军港和当时东亚最大
的船坞就这样被日军占领了。
    12月底,日军第二军8000余人由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率领,从金州北犯盖平(今盖
县),守将章高元率军英勇抵抗,营官杨寿山、李仁党力战阵亡,盖平陷落。
    12月28日,清政府任命湘军宿将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山海关内外各军约8万人,
准备收复辽沈门户海城。1895年1月17日至2月16日,清军3万人先后三次会攻海城,但
都无功而返。2月21日和27日,清廷增调吴大澄、魏光焘所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攻海
城,兵力增至6万。在清军集中兵力围攻海城时,日军却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
进攻大高岭、辽阳和鞍山。清军中计,长顺和依克唐阿先后率军驰援辽阳。3月3日,日
军又乘虚直扑清军后方牛庄,魏光焘等急由前线撤军回援牛庄。这样,海城之围不攻自
解。
    3月4日,日军第一军第三、第五师团合攻牛庄。魏光焘、李光久以11营约5000人的
兵力抗击日军两个师团1.2万人进攻,虽顽强抵抗,并在巷战中重创日军,打死打伤日
军近400人,但清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牛庄最后被日军占领。
    3月6日,日军分路向营口进发,准备于7日拂晓向营口发起总攻。
    驻守营口的清军原来有50余营,2万多人。3月5日晨,因吴大澄迭次告急,宋庆挥
师赴田庄台应援,营口只留3000余人分守炮台。
    日军得知清军大队已撤向田庄台,立即向营口发起进攻。
    这时,蒋希夷竟率所部5营步队退往田庄台,使守城兵力减半。清军虽奋力抵抗,
但势单力薄,挡不住日军进攻,营口失陷。
    日军占领牛庄、营口后,立即向田庄台发动进攻。日军出动了三个师团近2万人,
拥有91门大炮。当时守卫田庄台的清军有69营,2万余人,炮40门。
    3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田庄台。双方展开大炮射击,45分钟后,清军炮火逐渐减弱。
日军第三师团越过辽河,向清军正面阵地发起攻击,第一、第五师团也分别从西南和东
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使清军三面受敌。清军虽奋力抗击,但未能挡住日军进攻,阵地
被攻破,田庄台失陷。
    田庄台既失,辽东半岛的主要城镇尽被日军占领,清军在辽东战场全部瓦解,辽东
半岛之战遂告结束。
    腐败的清政府在rb的军事进攻和外交压力下,被迫于4月17日同rb签订了中国
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即《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表明清政府正式向rb屈膝投降。
这个条约,被割占领土之多,丧失主权之重,赔款之巨,都开创了《南京条约》以来的
记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空前的卖国条约。这是rb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
沉重枷锁,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4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28:07
89 山东半岛之战


                            “北洋舰队”的最后覆灭

    山东半岛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另一个主要战场,从1895年1月21日日军在山东荣
成湾登陆到2月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历时近1个月,中经白马河前哨战、南帮炮台争夺
战和刘公岛保卫战,最后以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没而告结束。
    rb侵略者在1894年11月底攻占了旅顺口北洋海军基地之后,扩张野心更加膨胀,
决心扩大侵略,完成大本营的预定目标——进军山海关,直逼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进
行主力决战,威胁京、津,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为此,rb大本营制定了一个新的扩
大侵略的作战计划——“山东半岛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是根据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建议制定的,
目的是进攻山东半岛,占领威海卫,封锁直隶湾,消灭北洋海军。这样,既可迫使清政
府投降,又可避免列强为保护各自在华权益而对rb进行联合干涉。为此,rb侵略者
决定以大山岩指挥的第二军第二师团及在国内的第六师团编成“山东作战军”,由海路
运输,在山东半岛登陆。
    1894平12月16日,rb大本营命令联合舰队担任运送陆军的护航任务。伊东祐亨接
到命令后,于23日派军舰到山东半岛荣成湾一带侦察登陆地点。
    荣成湾是山东半岛成山角西南方的一个海湾,西距威海卫67公里,湾口宽阔,能避
强烈的西北风;湾为泥底,适于受锚;北岸有长约1000多米的沙地,汽艇可驶至离岸3
米处,舢板可直接靠岸;沿岸丘陵起伏,适于掩护陆军上岸。日军遂选择荣成湾内龙须
岛附近为登陆点,并计划在1895年1月19、20、22日由大连分三批运送陆军登陆。
    1月18日,伊东祐亨根据作战计划,派出吉野、秋津洲、浪速3艘巡洋舰到登州游弋,
并进行炮击,制造日军准备进攻登州的假象,掩护日军在荣成湾登陆。同时,派高千穗
舰到威海卫港外,监视北洋舰队行动。19日中午,联合舰队主力护送第一批运送船19艘,
满载第二师团1.5万人由大连出发,于20日中午到达荣成湾。由于滩多水浅,军舰不能
靠岸,运兵及辎重上岸均靠驳力,第一批陆军登岸直到21日才结束。第二批运送船载第
六师团1万人于21日到达,22日登陆完毕。第三批运送船于23日到达,当天登陆完毕。
日军共约3.5万人,马3800匹。25日,大山岩到达荣成,设立山东作战军司令部,开始
准备向威海卫进犯。
    关于日军在荣成湾登陆,准备进犯威海卫的消息,清政府事先虽未获得准确情报,
但已有所闻,即电告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李秉衡,要求“饬令各军加意严防”。
但二李并不认真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仍坚持其避战保船的方针,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出
战。
    1月25日,日军主力在大山岩指挥下,从荣成出发,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卫进犯。
    这时,驻守山东半岛的清军有40余营,2万多人。若能调遣得当,完全有可能阻止
或延迟日军的前进。但直接指挥山东防务的李秉衡,目光短浅,胸中无数,只派孙万林
等少数军队前往迎战。
    1月25日晚7时,日军先头部队到达距威海卫25公里的白马河东岸。驻守在河西岸的
孙万林军趁敌军立脚未稳,迅速发起攻击,激战两小时,歼敌100多人,清军只伤亡2人。
    日军不支,狼狈溃逃。后因阎德胜破坏作战计划,刘树德也找借口率军西去,只剩
孙万林孤军作战。不久,日军大队赶到,孙万林寡不敌众,不得不撤出阵地,向羊亭集
退走。
    白马河前哨战是中日陆军在山东半岛的首次接仗,也是日军入侵山东半岛后遭受的
第一次打击。这次战斗虽然只是清军的一次小胜,但它创造了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少胜多
的战例,表明中国军队只要有正确的指挥,是可以打败rb侵略者的。
    白马河战役后,日军长驱直入,继续西犯。1月29日,日军第二师团占领温泉汤,
第六师团占领九家疃,开始对威海卫南帮炮台后路形成包围。
    1月30日拂晓,日军首先进攻威海卫南岸的制高点摩天岭。守卫在这里的清军仅一
个营,在营官周家思指挥下,奋起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港内北洋舰队的定
远、镇远、来远等舰也驶至南岸助战。日军也乱放山炮应战。日军踩中清军预先埋设的
地雷,死伤枕藉。日军在军官的驱赶下继续猛扑,守军虽顽强抵抗,但因兵力太少,一
营人全部壮烈牺牲。日军虽然占领了摩天岭,但也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左翼队司令
官大寺安纯少将也被来远舰所发炮弹击毙在摩天岭炮台上。
    日军攻占摩天岭炮台后,用炮台的大炮掩护右翼队向杨枫岭进攻。杨枫岭守军一营,
在副将陈万清指挥下,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自上午8时至11时,激战3小时,打退了日
军多次冲锋,予敌以重大杀伤。敌军冲不上去,就集中炮火疯狂轰击。炮台周围的树木
被击中起火,弹药库也被击中,炮台上烈焰升腾,守军伤亡过半,被迫撤退,杨枫岭炮
台被攻陷。
    当日军右翼队进攻南帮炮台时,左翼队也向南帮陆路炮台南侧的虎山发起进攻,企
图一举攻克虎山,再向北推进,切断南帮炮台清军退路,配合右翼队实行南北夹击。驻
守虎山的两营清军奋勇杀敌,炮兵也配合轰击,使日军伤亡惨重。后来,清军由于指挥
官刘树德贪生怕死,弃军逃跑而自行溃散,虎山失陷。日军攻占虎山后,向北推进到风
林集,切断了由南帮炮台撤下来的七八百名清军的退路。在这紧急关头,海军提督丁汝
昌亲自指挥靖远、镇南等4艘炮舰驶到南岸杨家滩附近,用排炮向日军轰击,日军不支,
仓惶逃走。被围清军在陈万清率领下突围。
    日军攻下南帮陆路炮台后,立即对龙庙咀、鹿角咀、皂埠咀3座海岸炮台进行海陆
夹攻。日军首先进攻龙庙咀炮台,守台的40名清军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
牺牲。
    日军占领龙庙咀炮台后,立即利用炮台上的大炮向鹿角咀炮台轰击,炮台外的长墙
被炮火摧毁,日军从缺口蜂涌而上。炮台守军没有近射武器,无法抵抗,炮台被攻占。
日军又利用从杨枫岭、龙庙咀、鹿角咀等炮台上夺取的清军大炮,轮番猛轰皂埠咀炮台。
为使炮台上的6门15—28公分口径的大炮不致被日军用来威胁刘公岛炮台和港内北洋舰
队,丁汝昌派鱼雷艇载敢死队前往炮台毁炮。
    1月30日,日军第二师团进攻凤林集,被北洋舰队的排炮轰退。
    2月1日,日军慑于北洋舰队的炮火威力,不敢沿海岸线进攻威海卫城,而采取从西
路迂回的战术。2日,日军探知威海卫城内清军已全部撤退,遂占领该城,并分兵进攻
北帮炮台。由于守将戴宗骞贪生怕死,6营守军先后解散或溃散。丁汝昌只好下令炸毁
药库。日军不战而占领了北帮炮台。
    威海卫南北海岸炮台既失,日军便以全力进攻刘公岛、日岛炮台和港内的北洋舰队。
    面对日军的海陆夹击,北洋舰队和刘公岛、日岛守军,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奋勇抵
抗。双方炮战终日,日舰始终未能靠近港口。
    2月4日和5日,伊东祐亨进行鱼雷艇夜袭,击沉北洋舰队的定远、来远、威远等舰,
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实力。
    2月7日,日舰以单纵阵向刘公岛、日岛发动进攻。岛上守军奋勇还击。这一天,守
军苦战终日,虽然打退了日舰进攻,却被迫放弃了日岛炮台,损失了全部鱼雷艇,形势
更加严峻了。
    2月8日夜,日舰偷袭刘公岛东口,用炸药爆炸防材,使东口藩蓠尽撤,门户洞开。
在日军围攻日急,援军绝望,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刘步蟾、丁汝昌、张文宣、杨用霖等
先后服药自杀。12日,美员浩威盗用丁汝昌名义致书向rb乞降。
    17日上午,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将北洋舰队的舰船俘获,插上rb旗,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山东半岛之战结束。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的消极防御方针
所造成的恶果,也是淮系、湘系等军阀派系为保存实力,扩充地盘,彼此倾轧,见危不
救的结果。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使京畿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下,直隶平原无险可守。同时,
对清军的士气和清朝统治集团的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此,妥协投降空气更占上风,
清政府愈益丧失了抵抗的信心。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5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28:52
90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从1895年4月20日开始,到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府,历时6
个月。他们团结一致,协同抗敌,沉重地打击了rb侵略者,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
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rb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神圣领土
台湾割让给rb。消息传来,全国哗然,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
潮,尤其是台湾人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更为激烈。4月20日,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台北
市民鸣锣罢市,群众拥到台湾巡抚衙门,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宣布饷银不准
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全部留供抗击rb侵略者之用。台湾人民表示,“桑
梓之地,义与存亡”,决心与rb侵略者决一死战,“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
而让台”。台湾军民为了保卫国土和家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吴汤兴、徐
骧、姜绍祖以及简成功、简精华父子领导的义军与驻守台湾的清军刘永福部,是当时反
割台斗争的主力。
    当台湾军民积极准备抗日之际,rb也在做割占台湾的准备。5月10日,rb政府
任命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以便使割占台湾迅速成为既成事实。
    5月20日,清政府无视台湾人民的呼声,仍派出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大臣,
如期交割台湾。5月27日,rb派出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近卫师团,陆续向
台湾进犯。
    5月29日,rb侵略军分别由桦山资纪和北白川能久指挥,在三貂角登陆后,向基
隆进犯。双方进行激烈的战斗,后因清军兵力薄弱,且战且退,最后被迫退往狮球岭拒
守。6月3日午后,日军攻占狮球岭,基隆失陷。
    基隆失陷后,台北危急。在这紧急关头,台湾巡抚唐景崧却逃往淡水,并于6月6日
由淡水逃回厦门。6日午夜,日军进攻台北。城内一些爱国军民奋勇抵抗,但因无人指
挥,无法打退日军的进攻。7日下午,日军攻占了台北。
    台北失陷和唐景崧等官僚士绅的潜避,激起了台湾广大爱国军民的悲痛和愤慨。守
卫台南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
保卫国土,“万死不辞”。坚守台湾的军民,共举刘永福为首领,领导全台抗日武装斗
争。
    日军在占领台北后,便急不可待地要拿下新竹,以便打开南侵的通路。6月12日,
日军近卫师团分东西两路猛扑台中门户新竹县。刘永福派分统杨紫云率领新楚军,会同
义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驻守。他们分别在东路的大科嵌和西路的大湖口,据险阻
击日军。当地群众激于民族义愤,也主动协助义军歼敌。来自山区的农民,射击准确,
使日军伤亡颇重。但日军依仗人多势众和武器精良,拚死进攻。抗日军队则因粮械不济,
被迫后撤。新竹于22日失陷。
    新竹为台中门户,战略地位重要。为了解除敌人对台中、台南的威胁,抗日义军在
退出新竹后便积极筹划反攻,夺回新竹。7月9日夜,抗日义军开始反攻新竹。当时守新
竹的日军有2000人,义军集中几倍于敌的兵力分两路进行反攻。吴汤兴、杨紫云率一部
分兵力从正面进攻,徐骧、姜绍祖则率另一部分队伍从侧后夹击。由于走漏了消息,日
军有了防备。
    义军这次反攻新竹虽未成功,但杀伤了大量日军。7月18日,姜绍祖率义军200余人,
再次猛攻新竹城东门。徐骧也率民团攻击日军背后,以支援姜绍祖的进攻。两支队伍相
互配合,与日军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撤退。姜绍祖率部在枕头山
阻止敌人,弹尽被俘,同部下70余人殉难。
    日军在新竹休整之后,又得到2万人的增援部队,于8月初出新竹,兵分三路向南进
逼。8月9日,日军以3个联队的兵力在3艘军舰的配合下,向尖笔山和头份庄发起进攻。
驻守在头份庄的杨紫云部队,奋勇抗击,大挫敌军。后因汉奸为日军引路,抄袭杨部后
路,使杨部处于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杨紫云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杀敌人,但终
因寡不敌众和后援不继而失败,杨紫云同大部将士战死疆场。守尖笔山的徐骧义军巧妙
地利用地形,躲开敌人炮火,抄袭其后路,大量杀伤日军,并俘敌数十人。最后终因兵
力和武器相差悬殊,被迫转移。头份庄和尖笔山落入日军之手。
    8月13日,日军集中兵力进犯苗栗。抗日义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两军互有伤亡。但
义军损失较重,被迫退出苗栗,退守大甲溪。8月14日,苗栗陷落。
    日军占领苗栗后,便企图南下进攻彰化。徐骧和黑旗军统领吴彭年决定在大甲溪伏
击,消灭进犯的日军。8月22日,日军猛攻大甲溪。当日军刚渡到南岸,埋伏在岸边丛
林中的吴彭年部突然向敌军猛烈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急忙向北岸回渡,徐骧率领的义
军和黑旗军营官袁锦清由溪湾左右夹击,使日军腹背受敌,前后不能兼顾,纷纷落水,
死伤惨重。这次伏击战,打得敌人丧魂落魄,大大振奋了义军的士气。
    8月23日,日军集结主力,再次进犯。黑旗军汤人贵营由正面迎敌,袁锦清营与徐
骧部义军分左右包抄。袁锦清率精兵50多人插入敌阵冲杀,全部英勇战死。日军乘势渡
过大甲溪,全力扑向台中。义军与日军激战一昼夜,最后力竭而退,台中遂陷。
    日军占领台中后,便倾全力南犯彰化。抗日义军在彰化城东八卦山与日军展开激战。
这次战斗是台湾军民抗日斗争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会战,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
上壮丽的一页。
    8月28日,日军气势汹汹地猛扑彰化城东的八卦山,守军奋勇抵抗。徐骧率部组织
反击,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汤人贵、沈福山等率部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壮烈牺牲。守
军将领吴汤兴也中炮殉难。在山下追击敌军的吴彭年,冒死率黑旗军300余人来援,不
幸中炮阵亡。在这次战斗中,日军的近卫师团也伤亡1000多人,是它侵台以来受到最沉
重的一次打击。
    日军占领彰化后,接着占领云林。刘永福部署反攻云林和彰化,采取以攻为守的策
略。已退守台南的徐骧,招募到高山族义军700多人,也赶来参战。简成功、简精华父
子和黄荣邦、林义成等也率数千人来配合。8月底,杨泗洪和各路义军夜袭嘉义北面的
大莆林,歼灭守敌大部,杨泗洪受伤后仍追歼逃敌,因伤重牺牲。9月初,抗日义军收
复云林后,又挥师北上,进击侵略者,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到处截杀日军,使日军只
得龟缩在彰化城内。但由于清政府阻断大陆人民支援台湾抗战,财源、枪弹和粮食都极
为困难,致使义军未能攻克彰化。
    日军又调来大批援军,重新从彰化出击,复陷云林,继而进逼台南的门户嘉义。黑
旗军萧三发、王德标和义军黄荣邦等合力抗击日军。10月8日,日军兵临嘉义城下。守
军见敌人来势凶猛,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与敌拚杀,决计用地雷战消灭敌人。他们预先
在城外义军营地中埋下许多地雷,用药线相连,并进行巧妙的伪装,布置停当后,义军
撤出营地。
    王德标率军入城,徐骧、林义成率义军埋伏在营地两侧。当晚,林义成率队出击敌
军,放了一阵枪后,佯装败退入城。日军以为义军败退,便占据义军营地。半夜,王德
标派一批勇敢、敏捷的战士,潜至营地附近,迅速将地雷药线点燃。轰然巨响,地雷连
续爆炸。睡梦中的日军还未来得及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便被炸死或炸伤。这一仗,日军
死伤700多人。日军在溃退中,又遭义军伏击,死伤很多。
    10月9日,气急败坏的日军集中兵力疯狂地向嘉义城大举围攻。义军首领徐骧在城
楼上持刀督战,奋勇杀敌。柏正才、王德标、简成功、简精华等均率部力战。午后,西
门首先被攻破,敌人蜂拥而入。义军与敌人浴血巷战,最后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冲出重
围,退到城外。王德标和简精华率部退守曾文溪,嘉义失陷。
    日军占领嘉义后,集中4万兵力,从陆、海两路包围台南。这时,台湾抗日军民经
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伤亡很重,成千上万的战士为保卫国土英勇献身,许多爱国将领
也先后壮烈牺牲,元气大伤。加上兵力不足,饷弹缺乏,形势十分危急。10月20日,日
军进犯曾文溪,徐骧、简精华、王德标率队拒战。但力量相差过于悬殊,义军终于战败。
21日,日军进占台南府城。
    台湾沦陷了,但台湾军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以土
枪土炮抗击了用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训练有素的rb侵略者达5个月之久,并使rb
侵略军付出了巨大代价。5万侵台日军在战场上伤亡和因病中途被遣送回国的就达3万多
人。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和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也在这次侵台战争中毙命。
    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侮!台湾军民
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写了悲壮而又光辉灿烂的篇章,充分体现了中华
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6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30:02
91 抗击八国联军的大沽、天津之战


                              席卷华北,震撼中外

    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大沽、天津之战,是以义和团为主体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
争,从1900年6月15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历时1个月,中经大沽之战、老龙头火车站
争夺战、紫竹林租界攻坚战和八里台保卫战,最后以义和团撤离天津,八国联军分区占
领而结束。
    这场战争是由帝国主义列强仇视义和团运动而引起的。
    义和团运动1898年首先在山东兴起,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它席卷华北,震撼中外。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感到惊恐不安,另一方面却认为是入侵
中国的好机会。于是,列强纷纷制造出兵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舆论。各国驻华公使
一再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限令清政府尽快镇压义和团。
    帝国主义列强除以“保护使馆”为名,组成所谓特遣卫队进京外,还调集军舰到大
沽口外示威。各国侵略军也陆续从大沽登陆,开进天津租界。
    6月15日,各国海军头目密谋夺取大沽炮台,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人
登陆。16日,各国海军头目联合向大沽炮台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
求“暂借”炮台,限定在17日凌晨2时以前必须将炮台交出,否则将用武力夺取。当天
下午,俄、英、德等国的小分队相继登陆,配合日军小分队完成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
进攻炮台的准备。
    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八国联军的无理要求,并严阵以待来犯之敌。
    6月17日凌晨,在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指挥下,八国联军兵舰10余艘悍然从
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向大沽炮台发起猛攻。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官兵英勇抵抗,开炮还
击。
    双方鏖战6小时,共击沉击伤敌舰6艘,打死打伤敌军130多人。后因弹药库被敌炮
击中,守军弹药不继,又无援军,处境极为不利。这时,陆上的敌军又乘势猛攻炮台,
使守军腹背受敌,伤亡很重。晨5时,日军攻占北岸第一炮台;6时,英军攻占第二炮台;
7时,各炮台全被敌军攻占,大沽失陷。
    罗荣光退到天津,后服毒自杀。
    大沽保卫战,在当时是一场毫无希望获胜的战争,但罗荣光为首的大沽军民,视死
如归,浴血奋战,他们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将千古流传。
    天津保卫战是从6月中旬开始的。15日晚,盘踞在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沙
俄侵略军向义和团袭击,义和团也出动400余人进行英勇还击。这次战斗揭开了天津保
卫战的序幕。天津附近各县的义和团民闻讯,纷纷赶来增援。原在静海县的义和团首领
曹福田也在这时进入天津。在天津的义和团民已近3万人。
    曹福田率大队义和团民一到天津,就径直前往总督衙门去找裕禄。裕禄不但恭恭敬
敬地接见他,还答应派官兵配合作战,并给令箭一支,准许曹福田调用军队。
    6月17日下午,英、德两国军队进攻天津武备学堂。驻守在这里的几十名学生英勇
反击,他们隐蔽在房子里,从四面八方射击敌人,火力十分猛烈。敌军攻不进去,便放
火焚烧,引起军火爆炸,几十名学生壮烈牺牲。
    17日晚,从大沽登陆的侵略军乘火车开往天津,同守护天津站的清军开火。曹福田
闻讯,即率领大队团民前往救援。
    他亲临前线,组织团民与官兵合力反攻,一直战斗到深夜,打死打伤敌军500多人,
迫使敌军向租界转移。义和团和清军夺回了车站以北全部据点。此后,小战斗时有发生,
但敌军不敢恋战。
    7月5日,裕禄邀集曹福田和6月底进入天津的静海县独流镇义和团首领张德成,以
及聂士成、马玉昆共同商讨战守计划。最后决定,由义和团担任天津城防任务,并扼守
东门外接近紫竹林租界一带;马玉昆部进驻老龙头火车站,防备敌军偷袭这一战略要地,
并控制紫竹林租界的西北要道,切断天津租界与大沽的联系;聂士成部驻扎南门外海光
寺一带,以阻止敌人窜扰南门,并威胁紫竹林租界背后。这是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它
形成了对紫竹林租界三面包抄的态势。
    老龙头火车站位于租界西北,地势重要。由于马玉昆畏葸不前,拱手将这个战略要
地送给了侵略者,有俄军1700人盘踞在这里。它沦于敌手后,造成敌人钳制天津的威胁。
为了夺下老龙头火车站,曹福田挑选出一支500人的突击队,为避免白天冲杀伤亡过重,
决定夜袭火车站。清军水师营副将黄星海亲自携带大炮赶来助战。7月5日夜间,义和团
在水师营炮火的掩护下,奋勇杀敌,毙伤许多敌人。敌军招架不住,便抱头逃回租界。
曹福田收复了老龙头火车站,并控制了紫竹林租界的西北交通要道。
    7月5日下午,军事会议刚刚开完,张德成就率领“天下第一团”几千人进驻马家口,
直捣租界腹地。7月6日夜间,敌军企图偷袭马家口。张德成得到报告后,将计就计,伏
击了偷袭之敌,歼敌大部,首战告捷。9日,张德成率部向租界发动进攻,歼敌多人,
再一次获得赫赫战果。经过这两次战斗,敌军对义和团的肉搏攻坚,自知难于抵抗,便
在租界内重要街道路口埋设地雷,妄图阻挡义和团进攻租界。
    为了减少伤亡,张德成用战国时田单的火牛破敌办法,巧摆火牛阵,大破敌军的地
雷群,把敌人重重设防、层层布阵的巢穴深处搅了个天翻地覆。
    与此同时,曹福田也亲率所部义和团由老龙头火车站向新浮桥发起猛攻,压迫敌人
的右侧防线;聂士成部则越过南郊八里台,迂回到小营门附近,向租界背后开炮猛轰;
巾帼英雄“红灯照”更是全体出动,日夜奔走在战斗第一线,送水送饭,抢救伤员。保
卫天津的战斗,就在义和团的冲杀声中进入了最高潮。
    7月9日,八国联军在天津城南发起总攻。聂士成在八里台指挥将士英勇抵抗。战斗
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两腿被炮弹打伤,血流如注,仍坚持督军苦战。最后“身
中数炮,腹裂肠出而死”,为保卫天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聂士成的牺牲使清军失去了
指挥,使防御天津的力量急剧衰退。
    7月12日,八国联军各路增兵均已到来,约1.4万人。
    13日晨,八国联军分两路向天津城发动总攻。一路由俄、德为主的5000人进攻东城
和东北角三岔河阵地;一路以日、美、英为主的5000人进攻南门。其余的2000多人驻扎
租界和火车站,作为后援。
    在这即将决战的紧急关头,直隶总督裕禄和守卫天津城的清军提督宋庆、马玉昆等
却率部逃跑。仅有练军、水师营和新招募的芦台团练,总数几千人守卫天津。义和团由
于连日伤亡及宋庆等的摧残,也只剩下1万人。在这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义和团和清军
部分爱国官兵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搏斗,特别是在南门一带,
义和团坚守城头,英勇机智地射击敌人,使日、美等国侵略军遭到惨重损失。
    正在双方鏖战之时,北京耶稣教美以美会派往天津递送情报的汉汗郑殿芳将天津南
面一段城墙曾经倒塌过的详情密告日军。14日晨,日军伪装成团民模样,混到墙根,炸
开那段城墙,侵略军蜂拥而入,攻占了南门。但联军也付出了死伤750多人的代价。这
时,坚守在东北角一带的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腹背受敌,在歼灭沙俄侵略军200多
人以后,被迫撤离,天津最后陷入敌手。
    天津城池虽然被八国联军所攻破,但是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发挥了勇敢顽
强的战斗精神,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坚守天津达1月之久。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大
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使侵略者望而生畏。天津保卫战,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7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30:37
92 抗击八国联军的北京之战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北京是清王朝统治的心脏,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势力的中枢。义和团的英雄们在
这里展开了气壮山河的反帝爱国斗争,许多大街小巷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足迹,洒下了他
们的泪水和鲜血。
    1900年5、6月间,大批义和团进入京津,同当地的群众相结合,声势更加浩大。清
朝统治者感到,若不避开义和团的锋芒,就有被推翻的危险。因此。采取了剿抚兼施和
先抚后剿的策略,允许义和团进京。在慈禧太后的招抚和默许下,义和团大批进入北京,
仅仅几天工夫,北京城几乎成了义和团的天下。
    帝国主义列强面对义和团的反帝怒火,即以出兵“平乱”胁迫清政府,限令清政府
在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不然就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
对中国的侵略,5月28日,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一致决定,以“保护
使馆”的名义,派兵进入北京。第一批440余人于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
车从天津开进北京。
    6月9日,列强各公使又开会决定,调遣大队联军进京。
    10日,由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率领的联军2000多人由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消息传来,京津铁路沿线各村庄的义和团立即行动起来,拆毁路轨、桥梁,锯掉沿
途电线杆,使京津间铁路和电讯完全断绝。侵略军边抢修铁路边龟缩前进。6月11日晚,
八国联军刚到落垡,立即受到义和团的攻击。敌人龟缩在车站和车厢里,凭借洋枪洋炮
进行顽抗。义和团拉来土炮,进行猛烈还击。从天津到北京,火车只需几小时,但西摩
尔率领的联军,在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下,穷于应战,走了4天才到了廊坊。14日清晨,
联军刚到廊坊,还喘息未定,就受到几百名义和团的进攻。18日,义和团在董福祥军的
协助下,再次向廊坊车站的敌军发动猛烈进攻。董军开枪射击,吸引住敌人的火力,义
和团民趁势冲杀,跟敌人展开白刃战。激战两个小时,歼敌50余人。19日,西摩尔决定
退回天津,但铁路已被拆毁,只能沿北运河退回。在退却途中,八国联军还不断受到义
和团的拦阻和袭击。义和团廊坊阻击战,阻止了八国联军大批进入北京,对北京义和团
的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8月2日,八国联军拼凑了4万兵力,正式成立了联军司令部,经过一番争夺,最后
决定由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
    8月3日,联军各统领开会,决定进攻北京。4日,八国联军近2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
岸向北京进发。5日凌晨,联军到达北仓,聂士成军余部起而抵抗,他们怀着为主将报
仇的心情,打得非常顽强。大炮轰鸣,弹如雨下,使联军锋头受挫,不得不稍稍后退。
附近的义和团民数千人,闻讯也赶来参战。这一仗,义和团和聂军官兵,共打死打伤联
军数百名。
    驻扎在这里的马玉昆部,则枪声刚响便仓皇逃往武清县。最后,聂军弹药用尽,只
好撤退。联军终于攻陷北仓,并继续进犯。6日,联军进至杨村,裕禄和宋庆率军勉强
应战。由于兵将全无斗志,大败。裕禄自杀。宋庆则率部逃到通州。杨村被联军攻占。
    8月8日,李秉衡以帮办武卫军事务的名义统率“勤王之师”张春华、陈泽霖、万本
华、夏辛酉各军1.5万人抵达河西务迎战八国联军。慈禧太后也把赌注押在李秉衡身上,
幻想李秉衡能挽回败局。开始,八国联军先头部队毫无准备,措手不及,气势受挫。不
久,联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向李秉衡部发起进攻。双方相持一昼夜。李秉衡军弹药粮
食俱尽,最后失败。9日,李秉衡突围出来,败走马头,再退至通州张家湾,愧愤交集,
于11日饮毒自杀。北京局势万分危急。
    8月13日,八国联军攻占通州。
    八国联军占领通州后,原来约定14日休整一天,15日会攻北京城。但俄军为抢攻陷
北京城之“首功”而背约,首先进攻北京东便门。俄军的进攻遭到守城清军和城内义和
团的猛烈抵抗。经过激烈战斗,14日凌晨两点,俄军才攻占了东便门。接着,俄军又进
攻建国门,遭到董福祥军的猛烈抵抗,使俄军遭到大量伤亡。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14日
下午,俄军才得以攻入内城。
    日军见俄军已发起进攻,也不甘落后,于14日晨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守城的
清军奋起抵抗。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日军才占领了齐化门。英、法、美各军也
相继进攻北京。英军乘虚攻破广渠门,抄小道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
    法、美侵略军也于14日晚攻入城区。清军大都溃逃,但仍有部分爱国官兵和义和团
坚守不退。他们筑街垒,设障碍,有力地阻击了侵略军,同八国联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达
两天之久。
    在北京保卫战中,共毙伤联军400余人,清军和义和团也有600多人战死。
    8月15日晨,八国联军进攻皇城东华门。慈禧太后闻讯惊骇至极,急忙带着光绪皇
帝、皇后、太监李连英、大阿哥等从西华门至德胜门,转经西直门逃出北京。他们经怀
来、宣化、大同到太原,最后逃亡到西安。
    慈禧太后在逃亡中,一面命令在上海的李鸿章迅速北上,授予他卖国全权,并加派
庆亲王奕劻会同商办“议和”事项;

    一面下令镇压义和团,要求清军官兵对义和团要“严加查办”,公然要用义和团民
的头颅作为向帝国主义列强求和的见面礼。这充分表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集
团,决意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量中华之物力,给与国之欢心”,完全成了“洋人的
朝廷”。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曾公开命令全体官兵抢劫3天。但事实上直至联军撤出北京,
抢劫始终未曾停止过。从公使、各级军官、教士到普通士兵,一无例外地都参加了抢劫
活动。他们不仅抢劫居民,更热衷于抢劫皇宫、官衙和府第。皇宫、颐和园所藏大量珍
贵的历史文物、珠宝金银,均被抢劫一空。
    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英、俄、美、法、日、德、意、奥、

西、比、荷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空前严重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共十二款,
另有十九个附件)。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在华的侵略势力,向中国人民榨
取了巨额的赔款。《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虽然被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使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承认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群众含有
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rb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赫德语)“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语)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阻止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
民族免遭殖民地的灾难,这一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8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33:22
93 东北军民抗击沙俄


                                  入侵之战
                                    东北的悲剧

    东北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沙皇俄国首先侵入了中国东北。吞并中国东北,
是沙俄的既定国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开始,沙俄就把对华作战区划分为两个战场,
即京津战场和“满洲”战场。在京津战场,沙俄参与八国联军一道行动,进攻天津和北
京;在“满洲”战场,沙俄则排斥其他列强,采取单独军事行动。
    沙俄打着“保护中东铁路”的旗号,出动了18万军队,从瑷珲、满洲里、珲春、三
江口、旅顺等地,分六路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妄图实现独霸东北的野心。
    在沙俄侵略军武装进犯的严重形势下,东北军民斗志空前高涨。东北军民的斗争,
和关内有不同点,它打击的对象是沙俄帝国主义。东北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包括一部
分爱国官兵,组成广泛的爱国反帝阵线,团结抗俄,并肩战斗,这是东北军民斗志空前
高涨的主要标志,也是抗俄斗争的力量所在。当时,北起黑龙江畔,南迄渤海湾,东自
乌苏里江边,西至呼伦贝尔草原,到处燃烧着抗击沙俄入侵的熊熊烈火。
    1900年7月8日,沙俄阿穆尔总督格罗德柯夫借口“护路”,要求把集结在海兰泡的
数千名俄军经瑷珲(今爱辉)、齐齐哈尔,开往哈尔滨,遭到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严词拒
绝。但沙俄无视寿山的照会,7月12日和13日,满载军队和战备物资的兵舰和驳船,从
水路下航黑龙江,运往大沽、旅顺、哈尔滨等地。14日,沙俄阿穆尔州军事长官格里布
斯基派出一个纵队企图越江偷袭瑷珲。15日,当他们行至三道沟附近时,被瑷珲守军阻
截,俄军“先发难端”,向我阵地轰击。守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打死打伤俄兵7人,
俄军被迫返回。
    7月17—21日,沙俄制造了20世纪震惊世界的“黑龙江上的悲剧”,屠杀海兰泡和
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7000余人。沙俄的暴行,更加激发了江东人民的抗俄斗志,许
多青壮年自动地武装起来进行自卫。18日,江东人民配合清军伏击了俄军在卜尔多屯的
一号哨所,杀得俄军横尸遍地。中国军民拔掉了敌人据点,焚毁了一座火药库,缴获了
不少枪械弹药。
    8月1日深夜,俄军5艘火轮在江面上一字排开,先向黑河屯猛烈轰击,而后几次企
图登陆,都被瑷珲军民打退。这时,背后又响起枪声。原来是另一支数千人的俄军从五
道沟偷渡登陆,直插驻守黑河屯瑷珲军民的背后。尽管俄军两面夹攻,瑷珲军民毫不畏
惧,坚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搬起石头砸,抡起大刀拚,打退了俄军的多次冲锋。驻
守黑河屯的爱国军民,同敌军鏖战4小时,因寡不敌众,最后撤出阵地。
    8月4日晨,1万名俄军从东、北、南三面对瑷珲古城发动疯狂的进攻,守城军民死
力拒敌。在城郊,有300名士兵英勇不屈地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在城内巷战中,
爱国军民据守房屋,进行顽强抵抗。有的“同心守家”,矢志抗俄;
    有的死守着炮架、阵地工事,直至阵亡;有的炸毁据守的房屋,纵火自焚,与冲上
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英雄的瑷珲军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自己的家园,竭尽了全
力。
    在吉林,阿列克谢耶夫少将率领哈巴罗夫斯克纵队3250人,乘江轮22艘,带拖船56
只,从伯力出发,沿松花江逆流而上,于7月17日侵占了拉哈苏苏(今同江)和富克锦
(今富锦)防区,直扑水陆交通重镇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26日,在倭和江口,
爱国军民击退了俄军的疯狂进攻,打坏俄轮1艘,打沉驳船1只。28日,俄军水陆并进,
向倭和江右岸的倭肯哈达阵地进攻,爱国军民在山南石灰窑道口一带,又歼灭俄军数百
名,打沉俄轮1艘。在三姓城郊,水师营的炮手向驶来的俄轮发射100余炮,击毙俄兵20
余名。
    从9时激战到12时,城中被俄炮击中起火,守军撤出,三姓城失守。
    7月18日,数千名俄军袭击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防营。驻守防营的官兵沉着
固守,双方对峙一整天。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抵御,使俄军不能前进一步。19日,狡猾
的俄军施展了围塔打援的诡计,派出一支俄军攻打宁古塔,清军闻讯赴援,被攻塔的俄
军堵住,激战半日。正在力难支持的危急时刻,宁古塔的40余名义和团健儿手持大刀、
扎抢,突然而至,给予清军有力支援。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合力攻击,打退了俄军的进攻。
    7月30日,俄军从波谢特出发,攻占了珲春城南的黑顶子,然后进攻东、西两炮台。
两炮台猛烈还击,给俄军以惨重杀伤。不料东炮台被俄军炮火击中震裂,英勇的炮手们
依然坚守岗位,向冲近炮台的俄军发出最后一炮,当场击毙敌炮兵连长波斯特尼科夫和
6名士兵。午后2时,珲春城陷落。
    三姓、珲春先后失守,使宁古塔处在俄军的包围之中。义和团和清军官兵协同作战,
使宁古塔城岿然屹立。俄军从海参崴调1个团的兵力增援。8月28日,俄军向宁古塔城发
起猛攻,爱国军民浴血奋战,打退了俄军的多次进攻。29日,俄军发起凌厉攻势,破城
而入。义和团和爱国军民在宁古塔的保卫战中,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作出了最大的努
力。他们与优于自己数十倍的俄军相持40余天,这在东北军民抗俄斗争史上是光彩绚丽
的一章。
    在俄军大举进犯黑龙江,吉林的同时,从旅顺派遣的一支俄军和米申科的“护路”
队在佛莱舍尔少将的指挥下,北犯海城、熊岳、盖平(今盖县)、营口等地。
    辽南中东路沿线的广大人民深受沙俄的欺凌、压迫,这一地区的义和团也最活跃。
参加人数之多,斗争规模之大,超过东北其他地区。义和团和爱国军民高举“为祖国和
真理”的大旗,联合战斗,英勇抗击了沙俄的进犯。
    7月15日,俄军先夺占海城周围的唐王山和亮甲山,然后向城内开炮射击。由于军
民坚守城池,俄军未能得逞。7月27日,在金山岭、老虎山一带,双方鏖战一昼夜,互
有伤亡,战斗暂处相持阶段。
    7月25日和8月1日,海城右翼的熊岳、盖平先后沦于敌手。8月4日,海城左翼的营
口也被俄军占领。8月10日,俄军分兵三路进攻海城。爱国军民在虎庄屯、邓家台等地
奋力抵御,后撤至唐王山、亮甲山与守山部队会合。此时,敌军也尾随而至,向唐王山
开炮。双方炮火对射不久,守军大炮被敌炮轰坏,炮兵陆续撤出阵地,转移到城东北的
隅双山。
    俄军乘虚抢占了唐王山。就在这时,海城的义和团和红灯照手持大刀、长矛、利剑,
向敌军发起猛烈反攻。他们大张旗帜,结队上山,欲与俄军决一死战。俄军连忙开枪射
击,但并未吓退这些勇士。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往上爬,毫不畏惧地迎着敌
人冲上去,勇敢地扑向敌人。英雄们虽然倒在血泊中,但他们这种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的
革命精神气壮山河,可歌可泣。
    8月12日,俄军占领海城后,辽南保卫战进入第二阶段,即辽阳高地的阻击战。正
在这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悍然指令俄军加强进攻。于是,沙俄增兵遣将,进犯辽阳。
    9月21日,沙俄中将苏鲍季奇率领一支俄军由旅顺到达营口,使在辽南的俄军达2万
人,分东、中、西三路北进。9月23日,西路俄军进袭牛庄。爱国军民埋伏在高梁地里,
痛击俄军,奋战一天后退守大望台。在大望台激战两日,杀伤相当,再退刘二堡。26日,
中路和东路俄军攻袭鞍山站。在鞍山站北的山地里,俄军遇到不屈不挠的抵抗,米申科
率领的两个中队几乎被歼灭。27日,爱国军民会集在沙河南八卦沟,布置了一个蹄形阵
地,又把米申科率领的东路俄军团团围住。俄军中路主力部队赶到,才把他们救了出来。
    9月28日,另一支俄军猛扑辽阳城,辽阳失守。10月1日,俄军占领奉天(今沈阳),
4日占领锦州,6日占领铁岭。
    辽宁全省基本上控制在沙俄手中。
    东北军民的抗俄斗争坚持了3个月之久,不少战役打得很出色。虽然最后仍归于失
败,那是由于缺乏纪律,特别是缺乏统一的最高指挥,造成指挥不灵,部队各行其是,
在战斗中彼此接应不及。同时,清朝地方官吏忠实地秉承慈禧太后的“谕旨”,执行妥
协投降政策,也对东北军民的抗俄斗争起了严重的破坏作里。吉林各地的抗俄斗争,就
是在沙俄侵略军和吉林将军长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离线sem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299楼 发表于: 2008-03-02 21:34:05
94 黄花岗起义战役


                            一次震动全球的城市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
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
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这些起义在不
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于是,从20
世纪初年开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新
军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
1908年,同盟会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
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
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1910年2月,
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3000人起义,又遭失败。连续的失败,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
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暗杀道路。只有孙中山等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
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
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
起义。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后增至800)
    组成“选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
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
京。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
组织联络都有专人负责。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
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调度处、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编辑课、出纳课、
总务课、调查课,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
械的地点。革命党决心把这次起义组织好。
    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
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赵声为总司令,黄
兴为副。“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
    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发生了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
广州戒严。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rb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
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因rb、安南方面的枪
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
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
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
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
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犯,提议改期。姚
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励下,决
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
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
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
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
“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
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
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
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
防营。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
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
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
培伦被俘遇害。
    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
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
    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
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
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
30日回到香港。
    起义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会党于4月28日响应。届时,顺德会党数百人竖旗响应,
夺占乐同团练分局。4月30日,在李准进逼下,会党解散。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
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
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
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
起义。
    黄花岗起义集中了同盟会所有的人力、财力,作了长期的准备,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起适合武装起义的权威领导机
构,参与组织起义的一些重要骨干在起义即将爆发的紧急关头,仍然我行我素,各行其
是,致使起义日期一改再改,临到起义,各部除黄兴一路外均借故不发动,造成了孤军
奋战的局面;二是计划不周密,起义尚未爆发,消息就已走漏,使清军早有准备,而革
命党方面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原定计划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枪械运输),最后
只得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仓促发难,自然难保成功;三是没有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持,起义只是少数革命党人的军事冒险。
    但是,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
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