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似乎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可以包涵希望、明天、抵达,以及更远的未来。可是另一方面也暗藏着距离、怅望、迷失,欲速不达的无奈,漫漫无边的等待,还有永无宁日地奔波。当然,相对于巨大的虚无来说,这些也同样美好。
在前往彼岸的途中,也就是不断地越过无穷无尽的来日,把来日方长变成去日无多,把迎面而来的遇见变成擦肩而过的故事,把一幕一幕瞬间的场景变成相对凝固的记忆。是一步一步地落实,一点一点地汇聚。然而,却无关抵达。
彼岸,无生无死,无苦无悲,无欲无求,佛教中把彼岸看作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是在苦海孤帆之后的蔚蓝岛屿,那里似乎不再有往日的阴影,也不再有纷乱的、碎屑一般的触动。那时,月华如水,古井无波。
关于彼岸,掠过那些循循善诱地解说,仿佛只有一条透明的海岸线,遥遥地横在那儿。日升,月落,风来,花去,渐渐地消融在海天一色的苍茫里——那不是时间和空间所能够蔓延的去处,而只是一团游荡的影子——时间和空间是两条并肩而行的轨道,彼此的远方都是无路可走,甚至生命的终途。
【2】有一段时间,在这个终日出没的城市拍下许多照片,熟悉的地方也有景色。发觉自己在取景框里自己并不在意主题、构图,和可能形成的美感或意义。我只在乎光。
大部分时间,我在小心翼翼地捕捉光的踪迹,等待的时间比拍摄的时间要漫长。一直举着相机,如同举着一个虽悬在半空,但异常稳定的企望。在桥头,在街边,在荒草丛中,在废弃的钢轨旁,在水塔上,在等待或许会有一两只飞鸟降临的寂寥天空下……
当一抹细微而飘拂的光掠过镜中的景物,岁不易察觉,但分明与前一瞬的感觉有所不同。光来了,与期望中的某种立意不谋而合。当然在这之前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在它们刹那间重合的时候才知道。是了,这就是我要等的,具有感情的光,和诚心诚意的目光。
许多时候,那只是一束散淡的,微弱的光,说是一阵儿也行。它踮着脚尖走到青草背后,走到流水的转弯,走到树的身旁,走到街的中央。光临,说得就是这一霎吧。
我用的是一架老式相机,还需要冲卷,洗印等工序才能看到,可我并不着急。拍摄的过程对我来说已经在按下快门的一刻结束,显影后的照片是否能够和想象中的意愿融合已无关紧要。有时,一个胶卷拍完后,放在一边就忘了。那些在路上,在时间中的印痕早已储存在记忆的暗房里了,随时可能清晰浮现。
一定要有光,才会有风景,才会在偶然间记录下值得细述的画面。那时,照片就是季节的延伸,也是你写在路边的日记。
这一路,留下的或许只能是一些流年碎影中的片段了,在逐渐苍茫的背景里闪着清亮的光。为什么有许多人在撰写自传,或回忆录呢?我想不过是期望将过去的种种经历梳理出一条相对完整的线索,算是一种阶段性、或真正意义上的总结发言。但是,也只能由片段开始,在时间粗略的线条里勾勒出个人的轨迹。
有一次,我找到一个五年前的胶卷,冲洗出来,一派昏黄的色彩。明暗、对焦、景物都在一种融合中消解了对比。在你不经意忘记之后,遗落在路边的记忆却不会被时间舍弃。并且,时间还会赋予其自有天成的魅力。
相对今天,那些都是岁月的遗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