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1阅读
  • 19回复

打算搭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5:59:34
现在准备开始……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2-12 16:02:16
第一部分: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异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2-12 16:02:49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得的道,所得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的名不是永恒的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所以,通常要不作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无以名状的微妙;通常又要持有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成名化物的极致。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3:12
【评析】
   本章指出了行为方式(道)、生存状况(名)、行为动机(欲)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作为事物丛林之旅的基本在途规范的"玄之又玄"之道,并把它推为"众妙之门"而作为道论的总纲、总道。
  不难理解,道论的基本问题就是要考察道、名、欲的关联,就是要解答道何道、名何名、欲何欲的问题。我们常常是为了要致所欲之"徼"而契道、名之"妙"。有关如何转换行为方式,以及转换成怎样的行为方式的问题就构成了道论的"取道"问题。有关如何调整自身的"名状",以及如何对待所取的名的问题就构成了道论的"取名"问题。有关如何确定行动目标的问题则构成了道论的"取欲"问题。老子道论就是对那些希望在取道、取名、取欲问题上获得能动自如的调协能力的行为者而说的,他要向这些潜在的听者显示不同的取道、取名、取欲对应于不同的生存结果而劝导他们应该怎样取道、取名、取欲。这些问题就构成了道论的基本内容。作为道论的首章,本章基本上奠定了那种要道非同寻常之大道,并为一切事件丛林之旅的行为运作探得"众妙之门"的宏伟气势。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3:35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
隨。恒也。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3:56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4:18
【评析】
   本章以名的基本特性来喻示有名存在的基本特征,说明事物的相互依存性以及事物迁延流变之不可避免性,并借此而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即"无为"、"不言"、"不辞"、"不有"、"不恃"、"不居"等。
   名之不独立自足说明执求"成名"之不可取,这就是"无为";美丑善恶之不可偏举说明太过主观太过逞强的拣择指谪之不可取,这就是"不言";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说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被真正保留,这就是"不有";一切有名存在就像迟早会融化崩解的冰山一样靠不住,人所做成的什么,促成的事业也概莫例外,这就是"不恃"、"不居"。这些准则在老子道论中是深得于道的"玄德"的体现,因此,本章已经相当完备地提出了老子道论所要提出的基本行为主张。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4:39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5:12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离线pai88
发帖
1891
金钱
43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7
最后登录
2020-05-0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2-12 16:05:29
【评析】
      本章提出了一系列使人群社会回复到混沌无名的施政准则。老子认为这样做可以使社会获得全面的治理。这样就定下了道论将把它对一般行为体的普遍考察推行贯彻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基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