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48阅读
  • 421回复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0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2:49
  为此,胡燏棻提出了编练新军的四个办法:一是训官之法,即在各省设立武备学堂,挑选各地的武生武举,只要文化还过得去,年龄又不太大,便选入学堂,聘请洋人教习三年后经考核发给文凭,随后分派到各军营;二是练兵之法,即在招募新兵的时候,由各地方官负责登记新兵的家庭地址等情况,杜绝逃兵现象,新兵到营后先检查身体,不合格的立刻清退。三是放饷之法,即防止统兵将领克扣士兵的粮饷,改由各粮台直接发给;四是简器之法,即统一各项枪械武器,防止各种制式的冲突浪费。(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1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5:18
 
  1894年底,胡燏棻便屯驻马厂募兵训练,开始编练了新军3个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兵种如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都齐了。由于样子看上去还不错,清廷便让他扩大规模。由此,胡燏棻便于第二年移驻距天津东南70里处的新农镇,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小站(练兵)。小站原是淮系周盛传、周盛波所统领盛军的练兵场,在消灭捻军后,盛军在此驻扎了二十多年。后来甲午战争爆发,盛军开赴前敌,因为平壤之战时盛军继任统帅卫汝贵临战溃逃而被处斩,盛军亦由此全部溃散。胡燏棻便在此地编就新军10营,包括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号称定武军。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2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5:38
  定武军的士兵,大都是从山东、天津等地经过仔细挑选招募而来,这支军队在编制、训练、战术、武器等方面完全摈弃了以往练军和湘淮旧军的习惯,而是“一切操练章程,均按照西法办理”。这里的所谓西法,其实指的就是德国陆军的模式,其中也有一些德国军官在此担任教习。除此之外,胡燏棻也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招募了不少优秀的毕业生如何宗莲(当时担任总教习)、曹锟、田中玉等人来军营中担任军官或教习。
  
  就当时而言,定武军是一支全新的部队,它不仅武器装备新,阵法训练也全是按照德国操典进行。可惜的是,这支新军建军刚一年,还没有焕发出它全部生机的时候,它的开创者胡燏棻却被调离前去督办津卢铁路,而他的接替者便是大家所熟悉的¬---袁世凯。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3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5:52
 
   袁世凯的话题先按下不提,先说说南方的另一支新军。在北方定武军编练之时,两江总督张之洞也向朝廷上奏,请求在南京编练一支按洋法操练的新军,这就是后来的自强军(也叫南洋新军)。自强军的兵种和定武军类似,也分为步骑炮工四兵种,分别为步队8营,每营250人;马队2营,每营180骑;炮队2营,每队200人;工程队1营,每营100人,总计2860人。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4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6:17
  自强军在1896年开始招兵买马,主要从江北和江浙一代挑选士兵,张之洞认为江北人体格比较强健,因此多分入马队和步队;而江浙一代的人比较聪明,主要分到炮队和工程队。当时新军的待遇很好,军饷饭食衣物等各方面条件都远胜于防军和湘淮勇营。
  
   张之洞是儒学大师,特别注重士兵的文化素质,美国人鲍维尔在《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中就曾提到,张之洞招的士兵大多会写能读,许多人的文化水平都还不错。不过自强军刚刚建立,张之洞便被调任湖广总督,自强军也被继任的刘坤一续办。不过,刘坤一对新军似乎没什么大的兴趣,在此后的几年中,自强军并没有扩充,后来这支南洋新军的兵员和素质也远不如北洋新军。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5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7:12
好晚了,还在办公室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6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7:44
 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为袁世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许很多人会问,袁世凯怎么运气这么好,这刚长熟的桃子怎么就让他给摘了呢?
  这事说来话长。袁世凯(1859—1916),字慰庭,号容庵,他的这一生,说起来还真挺复杂。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那老袁家在数百年间原本也是默默无闻,后来也不知是他家祖坟的篙子翘了还是文曲星路过他家,这袁家突然忽喇喇的发了---乖乖,父子进士,弟兄举人,一门两代四贵人,了不得啊。于是项城袁家也便成了望族。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7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8:04
父子进士,弟兄举人,本来和袁世凯都没有直接关系。这所谓的父子进士,指的是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和堂叔袁保恒(袁甲三的长子),这对父子分别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比曾国藩早一届)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比李鸿章晚一届)中了进士;所谓的弟兄举人,指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袁树三的次子,袁甲三的侄子)分别中了举人。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8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8:23
 古代人说科举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大家想,当年这科举考试是何等的难考,那举人进士可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当时的读书人考不中是正常,考中了那才是稀罕。袁家不过区区两代人,一下子就出了两个进士,两个举人,真是发大了。
  
  不过,老天爷又是公平的,这袁家虽然显赫,但家里做官的却大都命不长。比如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当年也和曾国藩一样文官从戎,和太平军捻军厮杀,干的是刀口上舔血的营生,靠着无数颗人头,才染红了头上的顶子---大概杀气太重,只活了57岁便见了阎王。袁甲三的两个儿子,袁保恒和袁保龄,这进士老爷和举人老爷两人寿命更浅,分别在52岁和48岁便告离世。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209楼 发表于: 2008-05-14 19:18:43
 说完了袁甲三家,再来说说袁世凯家。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是袁甲三的长兄,他老人家只是个秀才,和弟弟袁甲三相比差得太远。不过,袁树三的儿子袁保庆也中了举人,也算是争了口气。不过,这袁保庆有一遗憾,那就是年近四十依旧膝下无子,于是便从他的兄长袁保中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袁保中也是个秀才,他在功名上不如弟弟袁保庆,但他能生儿子,一口气生了六个,这过继给弟弟的就是老四。
  
  这老四是谁呢,估计不说大家也知道,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袁世凯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