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64阅读
  • 1481回复

Dream水楼,三国连载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0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43:37
枣  祗
   

  枣祗,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本姓棘,“先人避难,易为枣”。枣祗为人忠诚,很有才能。他早年跟随曹操起兵讨卓,袁绍占领冀州后,“亦贪祗,欲得之”,但是枣祗始终跟随曹操,不愿离去。曹操占领兖州后,以为东阿县令。汉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所属各县大都背曹降布,只有东阿、范县和鄄三县保全,可见枣祗对曹操是忠心不贰的。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1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45:22
  枣祗一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建议并帮助曹操实行屯田制,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2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3:20
枣祗不幸早死,后来曹操怀念其功绩,追赠他为郡太守,同时下令给他的儿子处中封爵,并祭祀枣祗。曹操在《加枣祗子处中爵并祀祗令》中说,大兴屯田的结果是“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这是枣祗的功劳,是“不朽之事”。对枣祗的功绩给以充分的肯定。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3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5:42
枣  祗
   

  枣祗,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本姓棘,“先人避难,易为枣”。枣祗为人忠诚,很有才能。他早年跟随曹操起兵讨卓,袁绍占领冀州后,“亦贪祗,欲得之”,但是枣祗始终跟随曹操,不愿离去。曹操占领兖州后,以为东阿县令。汉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所属各县大都背曹降布,只有东阿、范县和鄄三县保全,可见枣祗对曹操是忠心不贰的。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4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6:05
杜  夔
   

  杜夔,字公良,河南郡人。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病离职。州郡的司徒以礼相请,他因时世混乱而奔荆州。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为军谋祭酒 ,参与太乐署之事,令他创制雅乐。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任太乐令、协律都尉。因事得罪于文帝,被系,“遂黜免以卒。”

  杜夔善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5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6:54
郑  浑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郑浑早年曾携侄避乱淮南,为袁术所重。但他看袁术难成大事,不愿与合。曹操听说他忠厚而有才,就“召为掾”。后迁下蔡长、邵陵令。曹操征讨汉中,以郑浑为长安京兆尹。曹丕继位,以其为阳平、沛两郡太守,后转山阳、魏郡太守,明帝时,迁将作大匠,卒于任。

  郑浑的历史功绩在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百姓生活的治理措施。

  郑浑为官清廉,虽身居高位,“妻子不免于饥饿”。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官员能如此为百姓着想,且廉洁奉公,实属难能可贵。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6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7:11
朱 士 行
   

  朱士行,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少年出家为僧,但未受戒。公元250年,印度律学沙门县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建立戒坛,首创戒度僧制度。当时,朱士行正在洛阳,立志学佛,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汉土第一个出家沙门的人。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7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7:56
朱士行也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前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他出家受戒以后,在洛阳钻研讲解《小品般若》,感到经中译理未尽。因为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不明,又不联贯。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8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8:24
公元260年,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开始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就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年80岁。
离线tim
发帖
2447
金钱
25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6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09-06-19
只看该作者 249楼 发表于: 2008-04-19 15:58:55
公元291年,陈留仓垣水南寺印度籍僧人竺叔兰等开始翻译、校订朱士行抄写的《大品般若》经本。历时12年,译成汉文《放光般若经》,共20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