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4阅读
  • 1回复

[文学天地]警惕通信业又重新回到了美国厂商希望的轨道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t-1978
 
发帖
1470
金钱
4845
91币
8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1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2-20
最后登录
2021-02-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21 10:55:10
我们应该警惕通信业又重新回到了美国厂商希望的轨道上,欧洲人在2G时代以来创建的王朝很可能已经过去了,而中国应该反思自己的模式,寻找出路和未来

文/ 郭建龙

有时候,国内媒体的迟钝让人感到尴尬。

两年前它们还在整体唱衰美国的通信产业,认为不管是终端还是设备,欧亚豪强,如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华为等已经集体把美国公司(有时再加上加拿大的北电)挤下了神坛。美国人整体在退缩,甚至是溃败。

但两年后的现实是: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美国人不仅没有再退缩,反而正在逐渐收复失地。现在准备不足感到吃力的却是两年前被国内媒体看好的欧亚巨头,他们明显表现得对智能手机时代准备不足,从观念和技术上再次落在了后面。

美国的产业格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it产业的黄金时代,从操作系统,到芯片,特别是CPU,以及手机的设计已经全面领先,不仅如此,随着手机越来越变得像移动电脑,整个产业链如何分割、如何对位的话语权也似乎又被他们掌握了。

虽然现在接下去的发展还有不确定性,毕竟非智能手机还有着广大的市场,诺基亚和三星仍然是最大的手机厂商,但对于通信业重回美国的趋势,却必须让我们警醒。

在此回忆一下这个转变如何发生,以及它背后的推动因素,或可以为国内将来的产业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剥开产业链

发展到如今,智能手机产业和非智能产业的区别何在?

答案是,非智能手机更像工控机,虽然有一个小型的处理器,但人们更看重的是它打电话的专用功能,不大在乎所谓的CPU速度、存储等指标。而智能手机 像电脑,越来越划分成几个模块,就好像电脑划分主板、硬盘、存储器、CPU、显示器、操作系统一样。于是,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复杂程度远超过当初。而在这产 业链上,美国企业偷偷地占据了显赫的位置,我们可以从CPU、操作系统、设计和制式四个方面来谈。

智能手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和电脑一样是CPU,对于世界来说,手机CPU芯片的寡占联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逐渐形成。

在PC产业中占据主要位置的英特尔依靠atom处理器,在手机CPU市场中依然占据了一个席位。但它的地位并没有在PC市场上那么重要。

德州仪器(TI)延续了非智能机时代的优势,仍然占据了手机CPU老大的位置。其次则是高通。

对于国人来说,高通一直被宣传成一个不得意的公司,拥有着3G标准CDMA2000的大量专利,依靠向手机和设备厂商销售专利赚钱。

但美国厂商主导的CDMA2000却败在了欧洲主导的WCDMA脚下,于是郁郁寡欢的高通只好放弃了CDMA2000,在向4G演进时采取了爱立信的LTE,而爱立信恰好是WCDMA的主要厂商。

国内媒体给大家描述的高通就是这样的一个尴尬角色。

但实际上,财大气粗的高通除了通信芯片之外,另一个发展迅速的业务就是手机芯片,特别是CPU,与老大TI不同,高通的优势在于硬件的全面和软件的 优势,随着Android系统的推出,高通迅速跟进成了第一家全面支持Android系统的芯片厂商,从而巩固了自己在智能手机芯片(含CPU)市场中的 地位。

TI、高通、英特尔三个公司的实力位居前三。

此外,NVIDIA携显示技术方面的优势,也推出了高端手机CPU,拥有着最佳的多媒体效果,占得一席之地。

另外推出CPU的厂商还包括飞思卡尔、AMD、英飞凌等。除了最后一家,基本上都是美国厂商。

还有一个例外,就是只做专利,不做生产的ARM,这是一家英国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算是欧洲在智能手机时代的一个异数。但专利费的收入与芯片厂商的收入相比,还是少数。

经过检验,除了ARM和英飞凌之外,手机CPU市场基本上被美国厂商垄断了。

或者这么说:美国寡头厂商对于手机CPU的垄断一直存在,但在非智能机时代,由于CPU芯片的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于是他们的优势无法显现,一直隐 藏在手机厂商的光环之下。一旦智能机时代到来,这群寡占分子将可能像当年英特尔一样受到瞩目,并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手机厂商的控制力反而如当年的IBM一 样衰落了。

除了CPU,另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操作系统,这方面人们谈论得很多,不再详谈。欧洲夕阳西下的Symbian和美国蒸蒸日上的Android,加上 苹果和微软。在非智能机时代,以及前iPhone智能机时代,还曾经出现过数十种操作系统,中国也出现过所谓的“女娲计划”,推出凯思昊鹏,但早已经没有 人理睬了。随着智能机的发展,操作系统的寡占仍然是美国人的天下。

另外,再看手机的设计思想。iPhone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智能机的看法。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手机真的可以变成电脑。如果未来iPhone 能够遇到对手,那么必定是一个能够划分产业链,并通过开放把众多厂商吸纳进来的角色。就像当初IBM依靠轰轰烈烈的兼容机产业链打败了苹果PC一样。

现在走在产业链最前端的基本上都是美国厂商:除了苹果之外,最显著的是google,再加上英特尔、摩托罗拉等,都是模块化和分工的支持者,注重吸收产业链的力量。他们都不把手机当手机,而是当做一台小型化的可以通信的个人电脑来对待。

而欧洲的厂商,包括亚洲的厂商如三星、LG、联想等,却仍然在按照传统的通信模式做手机和卖手机,都表现出对于产业链支持的缺乏。

相比而言,欧洲和亚洲的观念落后很多,缺乏创新的弊病将成为最大隐患。

最后,再看一下制式。向4G演进的制式几乎成了欧洲唯一具有优势的地方。在诺基亚逐渐失守之后,爱立信为欧洲守住了最后的堡垒,将4G演进的话语权保留在了欧洲。美国厂商主导的CDMA2000完败给了爱立信WCDMA。

但这样的优势真的这么大吗?

但人们忽略的事实是:高通是个四下出击的高手,在推广CDMA2000和EVDO时,它在LTE的知识产权中也非常强大,即便不是第一,最起码也和爱立信相当。

另外,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场景来说明问题

身在北京的张三拿出智能手机,连接上WiFi网络,登陆ip电话软件,拨打了远在纽约的李四的手机,他们聊了一个小时股市,挂断了电话。张三到底需要为这次电话交多少钱?

答案是不花一分钱,如果李四也同样使用ip电话和WiFi的话。而按照传统的通信产业,张三则需要缴百元以上。

这个场景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以实现,之所以未在国内出现,只是因为政策上的限制而已。

智能手机的发展结果必然是,设备对于到底采用什么网络越来越不敏感,只要网络的带宽足够好,什么网络都可以用。

WCDMA和LTE的劲敌不是CDMA2000和EVDO,更不是所谓的TD-LTE,而是来自互联网的竞争。一旦WiFi和其后续技术WiMax 得以发展,有可能使得通信产业利润大幅下降,竞争变成终端的竞争,而运营商只不过是管道。即便中移动再不想当管道,从长期来讲,它也必然是管道。只是时间 的长短问题。

最近,大家开始注意国内运营商3G带宽不够用,只好用WiFi来补足,就很说明问题。

当然,WiMax技术由于运营商的抵制,是否能够普及还有疑问,但只要有竞争性的技术存在,就一定会使得产业利润摊薄。简单地说,运营商利用短信都可以大幅度捞钱的日子过去了。运营商利润的摊薄必定也意味着设备商利润的降低。

另外,与终端市场相比,设备的市场永远是小的,因此,爱立信的优势很难转化成产业的控制权,也不足以动摇美国厂商对终端产业的控制权,并且随时可能受到其他制式的冲击。

上面几个方面都展现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美国厂商的优势所在,所以,我们应该警惕通信业又重新回到了美国厂商希望的轨道上,欧洲人在2G时代以来创建的王朝很可能已经过去了。

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

在这里,我们不应该为美国人唱赞歌,或者走另一个极端骂国际资本主义,而是应该分析它们的模式,希望能够找到其回春的原因,再对比国内的情况,希望国内的产业以后有机会走得更好,消费者享受更好的服务,甚至超越美帝的待遇。

欧洲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相同的,美国厂商失势和转运的原因也一样。

在2G时代,欧洲之所以成功是以规模取胜,一方面,欧洲各国联合推同样的制式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市场的同一性,在2G时代很快产生了横跨欧洲 大陆的霸主,也就结束了竞争阶段。这样,依靠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标准化的手机样式,手机厂商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并迅速占领市场。

但美国人却正好相反,在市场上充满了无数的竞争企业。AT&T作为运营商垄断,于是被拆分了。欧洲的标准只有一个:GSM,美国(含加拿 大)的市场上除了GSM,还有CDMA、iDen、Qchat、WiMax等等,多种多样。手机企业也各具特色,黑莓、PALM、摩托罗拉,在 iPhone出来前,没有一个有绝对优势。无线互联网的参与者也五花八门,除了传统通信产业,还包括各种it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电脑厂商等等。

两种模式的结果也很明显。欧洲模式有助于迅速占领市场,但缺乏灵活性,一旦铺开,转型不易。美国模式容易形成割据的市场,在2G时代由运营商主导, 依靠以量取胜,自然吃亏。但是到了无线互联网时代,正是需要创新的时候,各种企业竞相寻找自己的机会,硬生生冲破了原有的运营商束缚,发展出多样的市场, 这样的模式更容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甚至不是产业链,而是产业池。

摩托罗拉可以吃败仗,但黑莓和PALM却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而苹果作为一个没有参与早期竞争、没有包袱、但却有实力的运动员也能够迅速进入市场。这里,不是没有失败者,但失败者要么从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要么很快会被新的成功者所取代。

更应该警惕中国又落后了

中国的模式既不是欧洲式的,也不是美国式的。

但国内自认为自己走的是欧洲式的道路,原因很简单,我们有一个垄断企业中移动,又有个很喜欢管事的工信部,于是管理者希望依靠扶持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至于小企业,越少越好,多了添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工信部亲力亲为,指导制TD标准,为的是帮助国内大企业排除外来竞争,并拨付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同时,中移动也赚钱赚到背不动,但却缺乏创新。

与此同时,严格的管制导致企业一茬一茬发育不良。

最早发育不良的是国有企业,于是民企中兴起了几个不错的手机企业,但信产部规定,每一款手机必须进行入网检测,入网检测要花大价钱,且时间上一拖再 拖,以至于这几个民营企业也不堪重负,失败了。但市场是伟大的,于是在监管之外又兴起了一批山寨机企业。可政府更加强大,山寨机企业随即也受到了打击,加 上和监管斗得正酣的山寨企业也没有发觉产业风向的变化,现在也死得差不多了。

可以看出来,国内的企业大部分心思花在如何和监管作斗争上了,哪里还有时间搞创新,或者去寻找自己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定位?每一次的所谓收编、监管,都造成这一茬新兴力量的衰落,可见我们的监管是多么有力量。

至于标准对于国内通信业的损害则更大。由于长时间不让上3G业务,导致针对国内市场的所有通信企业实践经验都比国外落后了好几年。为了保护国产标准WAPI,强行禁止了WiFi,导致围绕着WiFi出现的软件、应用公司无法生存。

禁止了Twitter、Facebook等网站,造成围绕着这些网站的应用开发发育不良。中移动严格的政策性限制也造成国内移动互联网站弱得如同婴儿。

这样管制的结果甚至造成了国内通信业媒体的短视。

两年前,一位国内的通信记者写道:

美国的手机厂商集体溃败,其中的代表就是摩托罗拉。而占领市场的是诺基亚、三星,以及中国的山寨机,加上中兴华为的代工模式,抢占了国外的市场(这 一点部分是对的)。运营商在采购中的话语权增强,导致手机厂商更加依赖运营商。运营商对于产业的控制力也在大幅度增强(当然他不敢得罪中移动)。

他得出结论:中国的机会来到了。经过政府多年的努力,我们快开始超车了。

这位记者的声音代表了绝大多数通信记者两年前的认知,一个事实是:与报道互联网的平媒记者大多以市场为导向恰好相反,平媒的通信记者大部分是国家主义者,对于政府大手笔总是拍手叫好,否则他就混不下去。

但当时iPhone和Android都已经出现了,第一节中讲到的大部分寡占企业也已经各就各位,可是国内由于缺乏必要的环境和体验,导致原本应该 最敏感的记者,竟然完全不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他们只报道政府和强势企业希望他们报道的内容,又被政府利用他们的报道来制定进一步的控制政策,于是 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但是也不用这么悲观,如同在2G时代,我们产生了中兴和华为这两个异类一样,在新的时期也不排除会产生成功企业的可能性。

比如突然崛起的魅族,它的出现就像当年出现的那批民营手机企业一样迅速和无声,如果监管不要再如影而至,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企业是有可能长大,并成功进入到产业链中,寻找到合适的位置的。

要记住,当年台湾也是因为它的企业找到了一次进入产业链的机会,从而产生了电子业的爆发。政府真正要做的是解除管制,让产业更加健康地成长,让企业更加能自主加入竞争的丛林。
金钱条评分
乔巴 金钱 +2 代新人谢谢 2007-08-26
发帖
6826
金钱
32802
91币
12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1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9-21
最后登录
2013-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21 10:57:28
电扇猪
说滴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