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92阅读
  • 11594回复

水晶站队"91D2我爱我家-91水塔"比赛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oyy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360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4:53
  79.爱情,就像两个人在拉猴皮筋,疼的永远是后撒手的那个…… 
离线fangyandd
发帖
601
金钱
154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2-22
最后登录
2013-01-17
只看该作者 361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4:55
伊斯坦布尔火炬线路解读之三道尔玛巴赫切宫:道尔玛巴赫切宫(新王宫)是19世纪后苏丹的王宫,建于1853年,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海滩上,是填土造地建成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新宫,至今仍然完好。这座白色的大理石宫殿糅合了奥斯曼时代的特点和欧洲建筑的风格,带有欧洲建筑艺术风格,以建筑精美、雕刻辉煌、壁画华丽而著称,其细微之处体现在大门、大理石墙面和屋顶的无数浮雕,有800个房间,8个大厅。其中的“喜庆厅”是世界著名的厅堂之一,宫内有一些巨大枝形吊灯,装有750个灯泡,重达4.5吨,远观似层层飞瀑,灯亮如火龙盘旋,是一件稀世珍品。

  鲜艳亮丽的建筑色彩绵延六百米,高大宽广,气势恢弘。这里汇集过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鸟类,曾是为取悦帝国统治者而设的行宫。室内的摆设虽因年代久远而色彩暗淡,但仍抹不去其富贵和奢华的气质。
离线sj-castellan
发帖
980
金钱
0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3-13
最后登录
2009-07-15
只看该作者 362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4:56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离线冰水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363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4:58
37)能不能把土豆炖牛肉改成土块炖牛肉?~
离线dybba
发帖
54
金钱
0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3-10
最后登录
2009-06-20
只看该作者 364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5:02
外交部驳斥美国防部人员向中国特工泄密说法
离线sj-castellan
发帖
980
金钱
0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3-13
最后登录
2009-07-15
只看该作者 365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5:15
文史学家任中敏






  任中敏 (1897年——1991年)名讷,字中敏,后以字行。别号二北、半塘。任中敏诞生于扬州的一个盐商之家。1918年,任中敏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在这里,他遇上了词曲学大家吴梅教授,对他一生的学术取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毕业后,他留居苏州吴梅先生的“奢摩他室”书斋,用两年时间,尽读老师精心收藏的各种词曲典籍,受到老师的悉心指教,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年以后,结合在上海大学、南方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大学等校教授词曲的经验,35岁的任中敏以系列学术著作:《词曲通义》、《散曲丛刊》、《曲谐》、《词学研究法》、《新曲苑》等向学术界宣告“任氏散曲学”的建立。被传统士大夫视为“厥品颇卑”、“敝精神于无用”(《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语)的散曲,从此系统地进入了学术视野,而在此后的大半个世纪中,任中敏的著作成了散曲研究者必读的经典。可以说,迄今海内外的散曲研究著作,几乎都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方式显示了任氏散曲学的延续。


    作为教育家的任中敏,从1932年到1949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期间在南京创办了汉民中学。抗日战争时期,他率全校师生西撤,行程8000余里,到达广西桂林,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建起新校。日寇侵占桂林前夕,任中敏又率师生撤往黔西,一路种种艰难险阻,自非身历其境者难以描述。就是在这国难当头的境况中,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念,把汉中办成西南地区的名校,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直到他晚年定居扬州, 他在汉中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已过古稀之年——还专程来探望老师。他们的回忆文章读来感人至深。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敏受聘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这时他正酝酿着学术生命中的一次飞跃,确定了一个崭新的学术工程:唐艺研究。今天的学术界称为唐艺学。这是任中敏创建的一门新学科。这里的“唐艺”,特指与文学相联系的“艺”,尤其是音乐文艺。其研究对象包括唐代的“戏弄”(唐代的戏剧 )、“声诗”(配合歌唱的齐言诗歌辞 )、“杂言歌辞”(民间的及文人借鉴民间形式所作的“长短句”歌辞)、“大曲”(较大型的歌舞及与之相配合的歌辞)、“著辞”(酒宴中的歌、舞与之相为一体的歌辞)、“说唱 ”(说、唱结合以述故事)等。联系到他早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对一些传统的命题,如词的起源、古代戏剧的发生、发展的段落形态等等,获得了全新的认识;而其深层的意义,则在于展示文学在社会活动中的功能和价值,打破学术界长期以来单一的作家文学和文本主义的研究倾向,从而有助于对“古代文学”作一全面而生动的考察与理解。

    任中敏的学术成就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获得的。在1980年以前的近30年里,由于政治的原因,他几乎没有上过讲台;居住在成都焦家巷、壁环村或水井街的一处阴暗狭小的房间里;白天背着装有热水瓶、旧日历纸片的背篓往图书馆读书,晚上整理所抄录的资料,凌晨时伏案写作。在中国的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对萧条的时期,但性格刚强的任中敏却使它成为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1955年,在接受肃反运动隔离审查之前,任中敏完成并出版了《敦煌曲校录》和《敦煌曲初探》两部著作。1962年前,任中敏以右派和历史反革命的身份,撰就了《唐戏弄》、《教坊记笺订》、《唐声诗》、《优语集》等4部书稿,并出版了前面两部。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他的全部手稿,包括篇幅达数百万字的《唐宋燕乐集成》;但他利用劳动改造的余暇发愤编著了《敦煌歌辞总编》。此书后来伴随他作了两次远途迁徙:1978 年,在旅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兼职研究人员之时,他借助北京图书馆的缩微胶卷对全书资料作了校订和补充。1980年回到故乡任扬州师院教授后,他续加补订,在90岁那年看到了这部作为毕身学术之总结的巨著问世。以上7部著作,300多万字,以曲艺、戏剧、音乐之三足,支撑起了一个系统的唐代文艺学。

    1981年,已是85岁高龄的任中敏,由扬州师院向国家申报硕士生导师资格,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这是异数。他一共指导了3位博士生,其中有两位现已在他们就读过的博士点上继承老师的事业,担任博士生导师。(摘自《从二北到半塘——文史学家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名讷,以字行,笔名二北、半塘。扬州人。民国年间,先后在扬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任教。

  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1978年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1980年6月调回故乡,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91年12月13日,病逝于扬州,终年95岁。

  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主要撰著有《敦煌曲初探》、《敦煌歌曲校录》、《唐戏弄》、《教坊记笺订》、《优语集》、《唐声诗》、《郭煌歌辞总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其中,《唐戏弄》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唐声诗》获“江苏省首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荣誉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离线dybba
发帖
54
金钱
0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3-10
最后登录
2009-06-20
只看该作者 366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5:18
辽宁人大政协换届21名候选人因超生被取消资格
离线冰水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367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5:21
39)食堂装修,我的书架就不缺钉子。食堂消毒,我就不会闹肚子,食堂改革,我的钱包就饿肚子,食堂每多营业一天,那么我们身边的苍蝇蟑螂就面临着灭绝。食堂挺好的,我们缺什么它提供什么,呵呵呵呵打篮球受伤了都不怕没有创可贴,因为蒜薹肯定也受伤了,包着创可贴。
离线woyyi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368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5:30
80.当你爱我时,我的心在沉睡;当我爱你时,你的心已冰封……81.即使我是一棵仙人球,也偶尔需要用雨水浇灌,哪怕只有一滴二滴三滴四滴……至少,让我有勇气和信心去企盼那迷人的雨季…… 
离线sj-castellan
发帖
980
金钱
0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3-13
最后登录
2009-07-15
只看该作者 369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05:36
牟宗三

牟宗三(1909~1995)


字离中,山东栖霞县牟家疃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华西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理性的理想主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



 
牟宗三学术思想研究的主要论著
《牟宗三先生的哲学与著作》,台湾学生书局1978年9月出版
《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郑稼栋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之七》《牟宗三集》,黄克剑等偏,群言出版社,1993年月12月
《现代新儒学学案·牟宗三学案》,周立升、颜炳罡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9月
《整合与重铸——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颜炳罡著,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2月出版
《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蔡仁厚撰,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2月出版
《牟宗三先生纪念集》,蔡仁厚、杨祖汉编,东方人文学术基金会印行,1996年月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