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5阅读
  • 23回复

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来赚贴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5 12:40:17
— 本帖被 铃铛 从 影视音乐 移动到本区(2010-11-26) —
主楼空着吧 影评部分皆系本人原创
[ 此贴被zhaojian在2010-01-25 12:47重新编辑 ]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25 12:50:56
旅梦人 岩井俊二
这个是第一个影评 现在看 太过生涩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电影一直处于后黑泽明时代,电影界鲜有名作问世,这个时期日本电影基本处于真空状态,而跨入90年代,日本电影明显开始复苏,新一代电影导演开始展露头脚,而老一辈的电影导演也焕发了第二春,在新一代导演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北野武、岩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些新电影运动的先锋将。而在这些人之中,岩井俊二更以他那清新独特,诗般影响的电影特征为青年人所深深喜欢,俨然成为年青人的代言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岩井热”。
??
?? 岩井俊二,1963年1月23日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岩井俊二幼年时已经对电影艺术情有独中、而且对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自然而然的他选择进入了日本的电视行业。此后,岩井俊二便一直从事MTV、广告以及有限电视节目的导演工作。而这个阶段他所拍摄的大量的MTV和广告以及电视方面的运作对他日后进行电影导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他电影中的影象风格在此已经略现头角。
??
??  上面说过岩井俊二对美术和音乐等艺术样式也有涉猎,其实毫不夸张的说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音乐家,画家以至作家。岩井俊二拍片的习惯就是先把故事写成小说,然后把小说改编为剧本,所以从他很多的电影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得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事实上,他也已出版了《情书》、《燕尾蝶》、《华莱士的人鱼》三本小说以及《垃圾筐里的戏剧》、《现在和那时的岩井俊二》两本散文随笔。而在绘画方面,作为横滨国立大学油画专业的毕业生,岩井俊二的绘画也颇有造诣,他创作的多部影片的绘画分镜头剧本和《情书》、《燕尾蝶》的漫画都是影迷心目中的珍物,所以他的影片造型感大都很强。岩井俊二还精通音乐,在《四月物语》中的吉他与钢琴配乐,都是他亲自创作演奏的,而在其他电影中他所选取的音乐往往也非常经典,基本上音画结合都很完美。这些我会在下文中做祥述。
??
??  像许多伟大的电影导演一样,岩井俊二的电影之所以那么优秀突出最重要的也是在于其极具个人特色的影视风格。多年以来一直拍摄MTV、广告和电视节目的经验,使得岩井俊二熟悉精通各种影象形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映像作家”美称的他,在影象上不但继承发展了日本电影画面优美、色彩清新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西方现代电影等多种因素,加入了跟拍、镜头摇移等多种新的拍摄手法,使作品增添一分前卫时尚的色彩。而他作品中时常出现的优美配乐,融合进这种独具特色的影象,使电影产生了一种MTV的特质。
??
??  而这一切最具体的的表现我以为是《梦旅人》这部影片,下面我就这部电影视听语言方面做一深论,以次来试着对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进行论述!
??
?? 视听语言的具体表现——梦旅人
??
??
??
??
??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有着很浓的电影符号,而在视听方面尤其明显,在旅梦人中这种视听更是发挥到了及至。下面我通过该片场景一一进行分析。
??
?? 【情节段落】
??
??序曲:为阴影所笼罩的本该明亮清新的早晨,孤寂无人的街道,不知名,不现面的老人铺了一路玫瑰花,一辆小车飞驰而过。先是一个空镜头,一排的玫瑰花,汽车碾过,花飞起,象征着美丽将被践踏。
??
??第一段:第⑴场:可可被父母送进精神病医院,被医生,护士强行带入房间。这一段选在“阴霾”的清晨,这无疑奠定了该片的基调——忧郁而悲哀!可可下车,一大群医生围过来,镜头不规则的晃动,那些笑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还有那些从窗户外窥视的病人,那些默然而又痛苦的目光!
??
??第⑵场:可可房间里,她被迫换装,从护士夺回心爱的乌鸦羽毛披肩。医生的变态,可可的坚执,通过镜头的不规则的晃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
??过渡句:蓝天飞鸟的空镜头。这个空镜头的运用似乎导演的一种强加!给出电影的一个主题—自由
??
??第⑶场:病人在院子里的活动:鬃毛画梦。小悟和鬃毛出场。这里有个场景觉的很妙,就是给那个女医生的镜头!几个全景几个特写,这样的跳接让人心中不仅一动,尤其是女医生的手抚摸鬃毛的镜头,手的特写让人感到有些不自然!
??
??第⑷场:夜晚男病房,小悟手淫,鬃毛幻觉到变态老师,惊恐万分。厉害!老师—鬃毛-小悟,同时控制在一个镜头内,摄影机的调度似乎不属于任何机位,但却将现实与梦境合而为一!而老师的造型,也让人毛骨悚然,现实的雨声成为了老师的便溺,现实与幻境的不停转换结合,真的是“假做真时真亦假”。
??
??第⑸场:夜晚女病房,可可捉乌鸦取毛,涂黑自己的衣服,站到镜子前感觉不错。可可的自白,道出了他心中的伤痛!而强烈的对黑色的痴迷,也是他个性的一个写照!
??
??第二段:第⑹场:白天三人在院墙上行走的“探险”。这一场在跳过那一个沟时很妙!音画处理的很好,跳时一个高速拍摄!音乐突然转调,色彩也由暗至明,使影片的意境陡然而现!
??
??第⑺场:可可、鬃毛来到教堂的围墙上聆听圣诗,神父也爬上墙亲近他们,谈论到上帝。
??
??过渡句:卷毛和可可继续在墙上谈论上帝,可可固执“世界是爸爸和妈妈造的”。神父持黑羽毛自言自语“难道是黑羽毛的天使?”这里有一点的说一下,全片的摄影角度主要分为两部分,围墙之下,三主人公都为俯拍,而围墙之上为仰拍,唯一的例外,是在两次路过教堂时给塔顶的空镜头!这应该又是导演另一主题的谕化-宗教,也就是说这是导演给出的客观视角,即三人最终所追求的,所苦恼的也许都是无谓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吧,呵呵。
??
?? 第二段:第⑻场:昏暗禁闭室内,两人被捆绑、注射镇定剂。鬃毛被女医生强奸,梦见下雨、变态老师。可可唤醒鬃毛。女医生从过道离开。这里是个呼应,开始时医生温柔的笑容,善意的关怀,在这里完全被推翻,她的衣着,行为完全显示了她的变态,而她走出以后那些病人的呐喊,阴暗墙壁上的倒影,仿佛是人间地域般!
??
??第⑼场:在医院晾着白床单的天台上,三人谈论世界末日。
??
??过渡句:护士发现可可失踪。
??
??第四段:第⑽场:三人再次外出“探险”,从城市到郊外。
??
??第⑾场:遭遇警察但轻松摆脱,并抢得手枪。
??
??第⑿场:小悟捡到一只手,惊慌从墙上坠落,挣扎想回到围墙上而不可及,死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悟死亡时,慢镜头的插用,很震撼,完全是MTV式的。
??
??第⒀场:可可再次来到教堂的围墙上。而神父已经不在,两个唱圣诗的小女孩为可可的样子所恐惧,跑进去关紧了大门,这大门的关闭也不经意的象征了可可,鬃毛两人在追求的道路上,一扇门的关闭!
??
??第⒁场:下雨天,荒郊围墙上,可可和鬃毛讲述各自的故事,雨中拥吻。这一段应该是全片最有激情的片段之一,鬃毛对雨的恐惧,可可的安慰与亲吻,两颗饥渴的,恐惧的灵魂互相摸索,相互融合,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上,也许只有他们彼此才是各自的追寻!
??
??过渡句:可可卷毛在延伸入海的陆地上行走。
??
??尾声:海上废弃的钻井平台上,可可和卷毛打开野餐盒,吃着并不存在的食物。可可无动机而又必然的爆发!“我非死不可能不死,让我替你洗去你的罪吧”,可可说罢举举枪自尽,倒入鬃毛怀中。鬃毛的呐喊,对着太阳的射击,而满天飘散着乌鸦的羽毛却终于将血红色的落日和他们淹没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
?? 从对段落的线性分析,影片的基本结构框架不难看出。第一段在医院压抑的环境中三个主要人物亮相,并通过各自的行为表出了自己的个性和经历;第二段的“探险”,情节有所发展,交代了故事发展的线程;第三段禁闭室受罚则给“梦旅”一个制动,无疑也是主人公对现实的最终摆脱!在这一段中,幻境中的变态老师,丑态毕露的女医生,与开始产生呼应;第四段,可可、鬃毛和小悟的形象逐渐丰满,随着梦旅的脚步越走越远,现实和幻想越来越来格格不入,于是,小悟死了;尾声中可可也死了,而鬃毛的结局也不难预料,这时叙事和情绪同时达到高潮。
??
??而在情绪处理上,先是(1)(2)压抑后有⑶的缓冲,⑷惊恐然后则是⑸⑹⑺的相对放松,然后接⑻的恐惧,⑼⑽舒缓,⑾来了个小幽默片断,⑿的死亡纪录之后有⒁的浪漫一笔,宁静而悠闲的最后晚餐后推向凄美壮丽的尾声。抑扬顿挫中我们感到节奏的张弛有度,有种戏剧般的结构。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25 12:51:15
接着我就影片的声画语言在影片中的具体表现做一论述。
??
??一,画面语言
??
??先说构图。医院生活的镜头多出现门窗等块状图形,即使第⑼场是在高调的天台上,也利用白色床单制造方形,给人禁锢封闭的感觉。户外探“险”则多在围墙上缘、桥梁,教堂等出现,形成水平线和斜线结构,切合主人公在户外自由、安定的情绪。
??
??再说影调。医院在现实中大都是宁静明亮的白色,但本片刻意用偏色效果使它呈现蓝灰色调,营造出精神病院压抑恐怖的气氛。室外当然以明快的高调处理。序曲发生在清晨,可意的蓝灰色调给人以忧郁和不祥的预感,尾声中可可死亡,夕阳的暖色调赋予画面强烈的凄美之感。绿色一般都为生命欣欣向荣之意,而在本篇中,却几为一层暗色所笼,唯一的例外,却又是小悟的死亡,成为了一种反调;而象征死亡的黑色已被反用,成为了自由,抗争,美丽的暗示!
??
??关于摄像。第⑴场的摇晃镜头,第⑶场的甩镜头,第⑹场的跟镜头都用得很情绪化。第⑺场中,先以牧师的视点仰拍,蓝天绿叶背景下的可可和卷毛分明是下凡的天使;而当牧师也爬上围墙,主动亲近他们时,镜头对着他们的后背上移至高处然后下摇,呈现出以三人背影为前景的教堂全景,有一种天使看人间的感觉。 该片摄影机的用运基本上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急剧的晃动,就是轻微的摆动,让人产生不确定感,,尤其是特写时的晃动,很易使人不安,从而达到调动观众心理的目的,动作不规范成其特点。影片中大量使用的中景、中近景镜头,景别变化多为跳跃式,主观化、情绪化镜头以及动态摄影都使该片有着MTV的影像风格,视觉上很有造型性和张力,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
??
??二)声音语言
??
??在本片中,音画同步和音画并行的情况几乎各占一半。同期声中除了制造真实感的环境声,其对白的特点值得一提。不难发现,影片中可可、鬃毛、小悟以及牧师的语言都是简练而富于隐喻的,自说自话和对话都意味深长,而变态老师和警察却有些喋喋不休。这是因为:在日本人的观念里,靠说服、契约才得以成立的理解是不纯的,默不作声却能沟通思想才是真正纯粹的美,这种美的意识支配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童声圣歌、轻快抒情的钢琴音乐较大篇幅的介入则兼有营造气氛,抒发情感和转场的作用。
??
??视听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主题,而改片导演更是达到了及至,视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让观众思考!
??
??《梦旅人》是一部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影片,但它并不侧重于纵深理性的精神分析,而是以诗化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导演对现实残酷、生命脆弱的感慨,并且反映出一定的宗教情怀。以下按状、主、谓的顺序来分析影片的三个基本元素:
??
??(一)  梦
??
??梦是个抽象符号。这部电影中的“梦”并非一个切实的愿望,而是一种存在状态,是现实的一种投射,梦境与现实是相对的,可以共存的,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第一段第四场。人在梦境之中不会说谎,可可、卷毛和小悟的爱幻想和率性正是“梦”的状态,而他们围墙之旅其实也是“梦”的体现,只不过这个梦一直没醒来而已。
??
??(二)  人
??
??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
??
??我把影片中的人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病人”:可可——率性真诚,敢爱敢恨,不妥协地求异;卷毛——沉默寡言,个性软弱但也有暴力的一面;小悟——臆想,好奇,胆小。另一类是“常人”:医护人员,老师和警察,牧师和唱诗班儿童是作为三个主要人物的陪衬而设置的。导演并未渲染强调“病人”暴力、病态的一面,而是用温情的笔触给予这些单纯执著的青少年理解甚至赞美。“病人”按自己的意愿率性的生活,反而是“常人”以畸形的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欲望:医护人员残酷而自私,老师是个变态者。警察则以一个无能的丑角形象出现。 还有就是一般的平民,在他们围墙之旅时,人们看他们的目光,不解中却有种向往,至于从窗户里看他们的那个人我看就是导演本人,呵呵,哪个镜头我觉的很有造型,不过应该是种噱头吧。
??
??三个“病人”之间的关系虽时有矛盾但不失和谐温暖,医护人员之间却形同陌路,人情匮乏,性格变态,将暴力施之于病人,实在可恨。导演的讽刺态度不言而喻。
??
??(三)  旅
??
??“旅”,抽象的说是三个人的行为过程,也可具体理解为他们途经之处。影片中,可可、卷毛、小悟永远在围墙上、道路护栏上、桥梁上、延伸入海的狭长陆地上行走,这意味着他们与现实格格不入,被残酷现实的强势挤压,仅剩狭窄的生存空间,一旦进入现实,他们就完全压抑在暴力的控制下,无力再反抗,而小悟在坠入围墙后,更是遭遇死亡!
??
??而把旅途的路径设置成唯一的围墙,这使我想起了《燕尾蝶》里的“圆都”,两者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似乎是不能离开,不能别走它路的,否则就是死亡,我觉得这个“独木桥”的设置是岩井俊儿的刻意为之,他总是在设置一个架空在现实中的、舞台化的空间,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调度来表达它的情感和理念。
??
?? 我个人觉的《梦旅人》的视听语言标准得像教科书一样,声画配合、声画与情绪的配合都十分恰当。
??
??写道这,该片电影语言方面就到了一个段落,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最后难免落俗,还是要谈一谈观后感。
??
??观后感
??
??
??
??
??这个电影讲述了三个“精神病人”水晶般透明美丽的故事。
??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这种“精神病人”才最能真实的明白这个世界,也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而痛苦!
??
??我肯定不是生活在梦里的人,我也不是很理解这种人的内心,但我喜欢“梦旅人”的天真和率性,我觉得,如果没有“梦旅”中这些执着追求的人们,人生简直就闪不出火花来。
??
??视听的意义
??
??很不想用“疯人院中的故事”来形容本片的情节,正如个人并不认为“情书”是一部纯情的爱情故事,也更不会因此认定岩井是“清纯”的风格一样。被称为“旗手”的时候,岩井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喜欢的人可能会从中深有感触,而有不同感觉的人则可能会十分厌恶”,但所幸的是我们大多数观众是喜欢的,是深有感触的!!
??
??被父母送进了精神病院的可可,在与世隔绝的地方遇到了鬃毛和小悟。有一天,可可突然想沿着医院围墙的找到世界的镜头。三人就此踏上了奇妙之旅……
??
??
??
??
??  我个人并不是会主动思索的,什么是“正常”,什么又是“普遍”的人,以前也看过“飞跃疯人院”后,所以对于精神病院这样的事物自然而然有着戒备的心态。看到本片中有强迫意味的镜头,总会有些不忍睹之的感觉,虽然明知作品的意义并不在那里,却不由还是会思索:是沿着围墙走着,不能走出的是墙上的“他们”,还是“墙内”的我们?(也在冥冥中深陷病院!)
??
??医院的灰色围墙,颓废暗淡的景致,一旦跨越那层并不现实存在的界限,就进入美得让人落泪的景致;流水般的音乐想起,慢镜头中,灿烂的阳光似乎随着脚步跃动。翠绿的鲜活映衬下,都市凝结成沉重的铁灰;蔓延无限的围墙,墙里和墙外的界限;背景上的摩天大楼和车水马龙间,墙上的他们驻足停顿……
??
??最喜欢的一段,是三人被圣歌吸引,来到那间小小的教堂。一身黑色的神甫抬头看着意外的访客,笑了,“是天使吗?”明知不过是善意的玩笑,却就是那样的喜欢。拿着圣经的老人也爬上了围墙,无法从过去的噩梦中摆脱的卷毛,似乎终于找到了心中归宿。“现在,我信了神。”然而——
??
??“我知道世界什么时候毁灭。”
??
??和白色患者服形成对比的黑色的羽装,可可似乎说着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当我出生的时候世界就存在,所以,世界也会在我死的那天毁灭。”手上仍然晃着满是漏洞的伞,似乎毫不在意的说着,“神就是爸爸和妈妈。”,似乎不会去想更不相信,已经被她的“神”所抛弃!,这是因为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会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周围一切不过是来来往往的影子;待到发现世界并非为个人存在,就是成长的时刻。
??
??“她总是在学我。”解释着杀人的动机,她说着,“于是为了证明谁是真的,我们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她赢了,所以,她是“真的”。却被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
??不能跨越围墙,但是,在墙上就不算“出去”;于是,终于,她和卷毛一起到达了“世界的终结”之前,看着他向着夕阳射了一枪,漫不经心样的拿过手枪,似乎还是小女孩的口气责备着,也似乎忘了片刻前生命的热吻,对准太阳穴,没有任何迟疑的开了枪……
??
?? 血色霞夕的那刻,黑色羽绒飘散在空中,奇怪的并不是哀伤的感觉。干净清爽,毫不留恋。结束生命的同时却似乎反而出现了希望……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2:25
花与爱丽丝 岩井俊二
丑行或浪漫——《花与爱丽丝》
??很莫名的想到了张炜的这这部小说名,虽然丑行在深意上与这个片子的关系不大,但似乎也可以说的通,而浪漫,确实是浪漫至死了,真的很佩服岩井这一点,能讲浪漫与残酷都玩的如此精彩的导演,或许只有他了吧,呵呵。
??你有没有过一见钟情,你喜欢一个男生或女生,一眼就喜欢上了,然后了,相信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巧合不是会主动出击的,或许只能这样:若干年后,在记忆里,只是淡淡的模糊,而情感上则淡淡的相思。岩井俊二却在影象里给我们编制着一个个梦幻,那么动人!
??开篇一如既往的抒情,很自然的岩井式的开头,添上一场雪景,似乎就有了情书的意境,虽然镜头不似《情书》那样经典,但却胜在简约,而列车前的景象也仿如《四月物语》。故事很简单,初恋,花一见钟情式的喜欢上帅帅的宫本,然后是痴迷式的追踪,强迫式的让宫本失臆,爱丽丝的介入,两人的冲突。很平常的少年情事,但细节的处理却使的整部片子如诗如画,美妙绝伦!再加上钢琴的抒情演奏,使沉迷于现实的我们难免不悠然神往。
??花是爱极了宫本,与其说她的恶作剧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倒不如说是她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所至,宫本的开始本来是一个颇迷糊的男生,整日似乎都是在痴痴着莫名的咒语,或许,他本身就有着些须痴呆的嫌疑,在那茫然昏到的时刻,他才有了些正常的思维,开始了些正常的话语。花给她与宫本一起虚构了一个美丽的梦,宫本是在模糊中逐渐找寻着自己的爱情,却又小心的不去触破花的爱情,而花则是完全的投入!爱丽丝则是另样的女生,她与花不同,她已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朦胧的爱情,她与那个父亲般的男人显然经历了一段充满爱意的时光(或许就是她父亲,呵呵,有点没弄懂),可能这只是一种“恋父”情结,但这本身已经是一场爱情,所以后来在她与花.宫本的爱情中都可以看的到这种爱的痕迹!
??情趣一直是岩井的拿手好戏,在本片中自然也不在少数,很多地方都可以让人意兴焕然,譬如这几个桥段:爱丽丝与那个男人在桥上的互追,黄昏,夕阳,江水,一个大全景,镜头缓缓移动,正如一幅流动的油画,美妙动人;还有男人用中文说出“我爱你”,而爱丽丝开始则只说出“我爱……”,表情一种可爱的羞涩,很让人心动,尤其在我们看来。雨在电影中已经广为运用,众所周知的《雨中情》自是经典,但岩井的运用更让人喜爱,在爱丽丝一身黑色雨衣的舞动中,雨水的落地虽然很容易看出是人工做作,但在镜头快慢的控制.音乐的浪漫抒情下,雨水可以说是完美!使人不由的产生一种在雨水中浪漫的感觉!间或一些戏剧冲突,譬如花与爱丽丝的争斗,花对宫本急切的悔白,不碍叙事的平馨节奏,且自然而然,很生活化,让我们更添了几份亲近!
??画面自是不用说了,岩井无疑是那种行走间都在用眼睛摄影的人,很多地方显然都是他细心所得,乡间小湖边的老树.行走中路边清风掠过的红叶.幽静树林间的小桥.海边静静飘落的纸牌,在配上独特的抒情音乐,迷人的亮色,难免不使如我般整日在城市间仓皇行走的芸芸众生心为深动!怀想起自己的寻迹!
??残酷一直是岩井的另一个主题,即使是在他的众多抒情性影片中仔细留心也可以得窥几斑,《花与爱丽丝》有些地方就让我头痛,不知是不是岩井的有意为之:宫本或许是个同性恋患者?可以否定吗?未必,在花给他打电话的时候,闯进了两个行为粗鲁的家伙,而宫本则选择避开,这是否能说明些问题。而花与爱丽丝本身也可能是同性恋,条件是肯定有,而那个暖味的结尾,或许可以理解为友情,但是又何尝不可以理解为二人又重新在一起了?何况宫本最后又是怎样选择,又有谁知道?
??呵呵,一切只是导演的游戏,但是我们需要的只是喜欢,电影本身就是一门隐晦的艺术,或许只要进入这一场梦幻就足够了。
??最后补一句:喜欢爱丽丝,花这小姑娘长的特像赵薇,有点恶。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3:20
吸血鬼惊情四百年 科波拉

《惊情四百年》——好一场惊世的爱情!
??提起与吸血鬼相关的电影,可谓数不胜数,从默片时起,德国的天才导演茂瑙已经将其树立成了经典,在茂瑙的手中,该片在电影语言上可谓大成,即使现在看来其中的一些拍摄手法都让人钦服,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那部片子中吸血鬼的扮演者,表演简直让人诧异,完全真实的让人心惊!可是让人失望的是,自此后,这类影片虽然从无间断,却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直到科波拉的这部《吸血鬼惊情四百年》的问世,才让我欣喜欲狂,窃以为其以超越了茂瑙的那部,无疑是影史中最经典的吸血鬼影片!
??德古拉伯爵有恨,对上帝——这个他为之战斗,以生命去护卫的万物之主的恨——在他战胜而归时,却儿戏般残忍的夺取了他的至爱,所以他唾弃了上帝,他一剑刺去,在鲜血中,他开始了复仇,从此,人间开始流传他的邪恶。
??百年后,百年后,在孤独中邪恶的德古拉却在冥冥中感觉到了一种那么熟悉的爱,他要去寻找,他的恨虽然不绝,但他的爱却也依旧强烈。开始于这一幕,米莲娜在与伯爵的晚餐中陷入叙事,在于她努力的唤起自己在冥冥中几百年的情感,因为眼前这个有着邪恶的眼神,却也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的男人。她试图通过这种对前世生命经历的触摸,来清晰眼前德古拉伯爵在自己心灵深处所扮演的角色,于是她以自身心灵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去重历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爱情,而在清醒后的感动中,她“无可救药”的成为了伯爵那可怜的新娘!只是在意识中她还是现世的米莲娜。只是这样的感情注定在现实中无法存在!在人们的截杀中德古拉死了,而米莲娜刺投了他的心脏,砍下了他的头颅,虽然最终米莲娜最终选择了与他在一起。
??不难看出,科波拉对宗教是一种怀疑且完全批判的态度,全片对宗教的叛逆与嘲弄比比皆是,德古拉对上帝的嗜杀,露西异化成吸血鬼后对上帝的化身医学教授的鲜血喷洒,等等,都很具效果,至于结局处,看起来似乎还是上帝至上,德古拉的死亡,平息了他那为复仇所“蒙蔽”的邪恶的心,而在圣光的普照下,他的躯体也终于重生。但这是上帝的力量吗?是德古拉最终选择了皈依吗?我看完全不是,这是爱,是爱情,至爱在旁,见你所见,爱你所爱,你会去选择什么?
??该片无疑是科波拉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虽然不能说与《教父》系列媲美,但也绝对称的上科波拉最具代表性的几部作品之一!无论是镜头.色彩.叙事还是场面调度.气氛营造上都精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古堡哥特式阴森恐怖,伦敦贵族的生活气息都让人着迷!镜头上,也是精彩纷程,譬如视角和转常,开片交代前因后,便以一个强制性镜头造成一个上帝视角,将被德古拉异化后的伦费先生压制到精神病房的角落,一片巨大的阴影随之压来,在伦费癫狂般的企求中,给人造成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这种对上帝视角的叛逆运用无疑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而在转场上,也是妙然天成,譬如这一个桥段,先是米莲娜与露西的嬉笑欢谈,然后镜头移动到她们背后那莫名怪叶的转动,从叶子的眼中拉出,化为德古拉天空中窥视的眼睛,音乐也附之效果,实在精彩!诸如此者,在片中还有许多,单从电影技术上讲这已经让我们大包眼福了!
??该片在演员上,也可谓明星阵容,米莲娜的扮演者薇诺娜赖德在看《纯真年代》时已经让我着迷,而在该片中,她将米莲娜对德古拉的伯爵的爱情阐释的也颇为成功,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她似乎就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人,那种独特古典气质,在配之以华丽的贵族服装,可以说是倾国倾城,单凭这部与西科塞斯的《纯真年代》,这样一个演员就堪称伟大,如果换了别的演员,我相信绝不会有此效果!而加里.奥德曼在当时应该还不算什么大角色,但科波拉之所以大胆启用,肯定是为了他那种与生俱来的独特的魅力,而他的表演也不失众望,将德古拉那种迷人的邪恶.超常的智慧与勇气,最重要的是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至于基努.里维思则只能说一般,这一方面是叙事重点不在其身,强纳生只能算是一个托儿,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让他发挥;另一方面可能也与他的表演相关,明显的稚嫩。与他的角色相同的还有霍普金森所扮演的教授,虽然也只是辅助角色,但无疑这个老家伙的表演更让人印象深刻!他把人物给个人阐释和自我化了,而不是完全的按部就班,很明显,教授不完全是一个正面形象,他有一种征服性的扼杀欲,在一定程度上,他不是为了拯救什么,而是要证明自己,去寻找一种成就感,这不是原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同名小说曾经看过),但这却无疑给影片增加了很大的看头!最后不能不说到莫尼卡.贝鲁奇,虽然在片中,她连配角甚至都算不上,但那一出场的惊艳,那致命的诱惑已经让人心神具为之所夺,科波拉的眼光让人不得不佩服,让她来演女吸血鬼,简直是要人老命啊,呵呵!贝鲁奇的表演虽然说不能夺去薇诺娜赖德的光彩,但只凭这一个角色的惊艳,已经可以让她从此走上进入顶极女明星宝座的康庄大道了。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4:04
马粥街残酷史 导演遗忘
青春在成长中远去——《马粥街残酷史》
??
??引子
??青春只有在经历中才会残酷。
??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我今年二十岁了,可是我讨厌别人对我说这是你最好的年龄!这是真的,那个时候大多数我们是茫然而无力的,在当时我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可是现在回头看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在回忆或旁观中永远是美好的,即使那个时候的残酷,也那么的让人怀念!
??初爱.懵懂
??这是成长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第一次的感觉总是那么难忘,片中贤淑的一见钟情很平常,却很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第一次喜欢一个女生,大多时候是因为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然后就痴心成狂,或者隐性或者明显,无论是怎样一个人这都难以避免!自然这是电影,他们的相识虽然可能,却远比现实更为巧合。然而让我喜欢的是导演将贤淑这个男生在开始设置的相当内向,他的外表至少太自卑了,感情的痛苦就自然难以避免,而女生喜欢英雄的情结使得银朱在感情天平上更多的倾向于够吊的玉石,更况且这小子的无赖功夫也确实容易让女生交卸。但是这样的男生却注定是不喜欢束缚的,或许他也很喜欢银朱,但个性上,他不会把感情当成唯一,所以贤淑轻而易举的“乘虚而入”,喜欢这一个桥段:两人相约外出游玩,银朱坐在湖边,贤淑弹着吉他,绝对够煽情,明亮的湖光,心爱的女子,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想起青春中那种有了或盼望有了的感觉!
??欲望.暴力
??青春期的躁狂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这些本质上可以归须到性意识的萌发,解决的途径不是找寻一个喜欢——说的不地道点就是一个意淫的对象是一种方法,另一种就是将自己多余的荷尔蒙通过肉体的释放得到喷发!在我看来这与社会现实没有太大的联系,在片中导演竭力的营造了当时韩国教育制度的残酷背景,但这一切在于青春并不是实质的因素,只是一个更为猛烈的诱因,让青春的表象残酷了些!无疑在这种体制下,青年对暴力难以控制,在体制的压制下,他们内心的束缚只能在同龄中得以释放,但这其实是必然的,不是这种体制,它也存在,只是会成为另一种表象,或者郁结于一时最终走向毁灭,或者在一种无奈中慢慢成长!关于欲望,在于青春,更多时候是属于避风港.发泄地的角色,在《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在有了对小明不可把握的痛苦时,龌龊了一个女生,便是想要在欲望的释放中梦幻自己初爱的对象。现实中我们更多的则是籍于情色,通过视听去解决,在《马粥街残酷史》中导演设置了“汗堡”这样的角色,就是更现实的表现,而对于贤淑,则是更富有叙事情绪的让他与买米线的老板娘进行了一场诱惑与抗拒,脆弱的抗拒!
??该片明显的受到杨德昌《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印象,只是淡化了更多思想上的意义,只是一个青春的表现,充分的倾向于观众的心理愉悦!给你以浪漫,给你以抒情,给你以一个少年想要的英雄梦想,但导演的聪明之处在于给这些带上了暴力和残酷的面具,片中最好看的地方除了贤淑与银朱的情感叙事外,最让人兴奋的还是两处恶斗,尤其是最后贤淑的一挑N,很能使你产生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成长.逝去
??成长却是不可抗拒的!结局时,当贤淑与银朱再次相会于共车时,两人明显的成熟了许多,这时虽然也是尴尬,但与他们曾经相处时那种纯情的动情的尴尬却截然不同,这样的成熟使他们之间的陌生让人心痛,虽然两人之间那种情感并没有完全消失,但也只是成为了一种回忆!而《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更多意义上是超离了青春的,虽然他给我的震撼无与伦比,但本片却给更能让人产生回忆与伤感的冲动,因为他并没有太多要承载的东西。
??本片不足的地方在于叙事有些漏洞,比如母亲这个在成长中深为重要的角色只是在开篇时从贤淑的口中提到,但这更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是母亲的主意,他们才搬到马粥街,但为什么母亲从未出现?还有就是玉石在一场暴力的单挑后,却没有应有的交代,我的猜测是去参军了,因为当时他离开后,镜头曾经给了一个一排军人走过的场景,但这样的暗示却只能是想的通,在电影叙事上却没有达到观众所期待的心理。
??该片在画面比例上比较另类,有很大程度上的复古,但却正好适合那种怀旧的气氛,而在色彩上,虽然号称残酷,但更多的色彩斑斓让这个噱头只能成为噱头!不过还是比较喜欢的,呵呵。
??很可悲,在看了《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后,这些年一直的期待是大陆能产生这样的片子,但等到的只是一再的呕吐的对象,至于贾章柯的影象,虽然牛B,但更多的是导演一个人的游戏!想不到现在又让人家韩国人捷足先登了,看来我们的电影人是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4:57
纯真年代 马丁西科赛斯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爱——《纯真年代》
??《心外幽情》这个译法或许更能让这个片子名副其实,我相信这种灵感大部分是取决于开篇不断绽放的花朵,音乐哀而又伤,最能表达这种意象的确无过于心外幽情,纯真年代更多的是像个虚假的幌子,纯真几乎没有,一切都是虚假,人们只是在表面的浮华里肆意的将自己变幻为群体中的一个,他们不容许也容忍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超脱这种群体的束缚,爱伦与纽兰是相继的牺牲品与痛苦者,从开始的可以到最后无奈,一切让人心碎。这却是我开始的理解。
??西科塞斯对爱情的表达是深刻的,她将故事的重心放在了梅的的身上,一切的痛苦似乎都缘于此,她的纯真或者虚假其实并不是很重要,而重要之处在于她所创造的偶然性与其本身的给观众所造成感觉之间的冲突,爱伦与纽兰之间的一切可能性都是在她不经意的“谋划”中功败垂成,但我们从她的角度来说,这段感情又是怎么能承受下来的,竭尽心力难道只是为了夺取一个并不爱着自己的男人,然后活过一生?她所追求难道只是社会的认同?这样一个女子,心之所想,难以揣测,只有她一个人默默的承受,从这一点出发,或许她才是最痛苦的!,
??虽然如此,这部片子所竭力描写的还是马丁的善长——男性叙事。片子的主角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纽兰,虽然语言上我们可以看的到或许真实的爱伦.梅或者其他的任何一个人,但在镜头上却只进入过纽兰的心理,旁白也只是在解释着他的心情,和爱伦的感情是他所期待却无法承受的,而他刻意的掩饰让旁人的虚伪恶毒在景象里如此的深入人心,但唯一让我不愿相信的却是导演一力指向的祸首——梅,在最后还生怕观众真的被迷惑,嘲笑般道出纽兰曾对梅承诺过:放弃最爱,这样的虚假让梅的刻意最终变为真实,但我相信西科塞斯这部献给父亲的影片中,完全忽略了母亲的视角,这样的男性视角虽然让人心服口服,但女性的心理却始终未向我们展示,母亲或者梅最终是什么样子,又有谁能知道,恐怕连西科塞斯本人也无法阐释。
??爱伦是最痛苦的,这不止是观众也是片中人物所都能看到的,她是离经叛道的,但却并不是完全超脱的,她有太多的放不下,而其中最放不下的是纽兰,她已经经历过这种痛苦,所以再无力主动的让纽兰和她再一起进入这种痛苦,而纽兰起初却是被压制的,他反而将自己被动的一面给了爱伦,他不知道爱伦已经在绝望的边缘,而他的非本性的.必然的.或者无意.有意的造成的假象将爱伦进一步的推向了绝望,所以最后他的主动,注定已经无力,虽然爱伦还爱着他,但一切已经不可改变!
??将这场悲剧归于社会或许更让人释然,而影象上似乎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但熟悉西氏影片的人都知道他对那个时代是痴迷的喜欢,那像华丽也许并不是假象,而这个悲剧才是真实,活在这样一个年代,爱情更多的应该是从古典的伦理叙事去理解,这与现实无关,但更让人向往,因为它所营造的爱情其实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悲剧爱情。毕竟现实中已经有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突破冲冲阻碍的爱情故事了,从这样的角度去讲叙一个爱情故事,才能更让人回味深长,唏嘘感慨!
??再次看到那个结尾,再次的心伤!即使没有纯真,纯真年代这个意想依旧让人真实,依旧有关爱情。
??爱一个人
??无力
??不能承受
??但只要爱 已经爱了 还在爱
??这就足够
??当纽兰最终转身而走时,他才56岁,他可以再去寻找爱伦,却,已经不必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纯真年代!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5:25
孔雀 顾长卫
《孔雀》——你并不是如孔雀般完美!
??生活很多时候是一种持续的挣扎,或者说是一种持续的斗争!也许别人无法感觉,但这对于自己却是不可避免的。
??《孔雀》表面上似乎讲了一个平凡的家庭的故事,但却又充满了叛逆和残酷,导演将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以局外人的眼光透过这三兄妹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而且有着一定意义上人类的共性!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在视角上的平民化,仔细留意下,就会发现该片的用镜在拍摄手法上基本上都是平行镜头,少有的俯拍也只是展现人物心理的客观镜头,并不是导演的强加,这样虽然使镜头看来平平无奇,但却胜在让观众容易进入人物心理,感同身受!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在形式或主题上并没有多大的突破,或者说只是一种回归,一种第五代的回归,很明显的无论在影片的色彩.用镜.叙事甚至主题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模仿痕迹!譬如为众多影迷所津津乐道的姐姐骑自行车拉降落伞的那一场,在意境和风格上同《我的父亲母亲》里章子仪奔跑那一段如出一辙;还有姐姐为了要回降落伞,而在果子面前脱裤子的那一场,其创意似乎就是《天浴》中秀秀遭遇的翻版,当然这可能是无意识的,理想的无奈本来就是那个时代的共同的悲哀!
??大部分人或许认为这部影片的经典场景在于姐姐骑自行车拉降落伞那一幕,或者结尾的孔雀开屏,但我却独欣赏这一幕:父亲.母亲和姐姐在看电视剧《追捕》时镜头所捕捉到的那一脸的茫然的群像,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呈现出这种表情,但或许我们自己看不到或许我们不是那样一种状态或相似的心境!这与其说是一种生存的麻木,不如说是一种理想在现实面前的无奈,看到他们的那种聚精会神,我心里竟然有一种隐隐的痛,自己想要的人生已经不可把握或者已经无可奈何的逝去,内心的留恋与向往只能寄托于别人的精彩,我深深理解这种无奈的心理!这个镜头让我想起了陈凯歌在《黄土地》中的一个经典镜头,那一群如雕塑般站立的农民,那种如油画《父亲》般细致的层次感与真实感,《孔雀》里的这个镜头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虽然没有《黄土地》那种巧夺天工的电影语言,但那不经意的一顾也让人震颤!
??关于影片的取名有些牵强,虽然最后关于孔雀的结局颇有意思,但个人认为这与影片没有多大的联系,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人和人是彼此观赏的,你的喜怒哀乐,实际别人都在看。但这与影片又有什么关系了?该片是以弟弟的回忆展开叙事的,充其量也只是弟弟一个人的观察,而关于人物之间的互动其实并不能感觉!如果说运用交叉叙事,让三人轮流回忆倒可以扯的上关系,可是这样的话,影片的叙事就不会是单纯的这样,叙事主体的不同导致叙事的混乱与冲突或许使影片会更加好看,这个名字也许才更容易解释些,但这样的叙事实践于电影可操作性实在太难了!
??感觉顾长卫在这部导演处女作里还是有些缩手缩脚,不够大胆!怎么说了?在影片中我们很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导演似乎要传达出一种残酷,一种生存的残酷!可惜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触及到敏感处,在网上看到众多网友为该片暴露的一些残酷而大惊失色!大呼,中国人怎么会是这样了?但我却深不以为然,中国人又怎么不能是这样?这种残酷是一种人类共有的东西,在希腊神话.西方文学中比这残酷的事比比皆是,我们在生活中家庭悲剧也是司空见惯,为什么在电影中就会如此惊诧了?我说的导演的隔靴搔痒是指有些地方完全可以再扩展和细节化,譬如姐姐报名伞兵失败的叙事,对那个帅哥伞兵的心理完全可以再细节化.心理化一些!再譬如姐姐与果子.义父的叙事,弟弟想毒死哥哥等地方都可以更有力些,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去揭示人性的丑陋,但像这样的遮遮掩掩反而让人不适!要知道,在这样一种叙事环境中去讲叙一种温情与美好,有时候更需要残酷与丑陋去衬托!这很可能是导演的一种无奈,因为这部片子本来就是冲着商业与艺术的双赢而去的,一方面要通过严厉的审查制度(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其实中国大部分禁片都是这样,至于有没有越界的性场面其实都是次要的),一方面又要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导演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听说该片的母带本来是有四个多小时的,现在成了两个多小时,导演的无奈可见一斑!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还是比较牛比的!我觉的它之所以吸引人还在于对第五代导演风格的回归,在这类影片中有一种寻根性,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叙事,使我们能看到一种处于极端状态下人们的很本质的东西!
??使得在这个浮躁时代下生存的人们产生出一种对生存状态陌生而又熟悉的观察与思考!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6:16
狗镇 拉斯风提尔

善兮恶所倚?——《狗镇》
??看这部片子无疑需要很大的耐性!
??沉闷枯燥!这是我看完上半部的感觉,冗长的铺垫,晦涩的对白,使我只能将注意力先放在了影片的形式上。
??开篇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空推,然而画面的感觉却使我眼前一亮,哥特式的风格,规划的有些幽暗,再看是原来是一个侧推,这么小的空间,原来就是故事的发生地狗镇,但却只能在隐约中看到一些人在明暗中莫名的存在着,老人故事般的旁白叙述着这个小镇的一切,镜头无规则的晃动拍摄,予其说是一种手段,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手提摄影虽然可以给电影更多的记录本质,却使镜头的符号意义无所事处,因为这本身是一部思想布道性影片,太多的东西是需要通过镜头的理解,而这种拍摄只会造成观众思维的一种混乱!比如开篇这里,人们平静的生活在影象上显的不安,但是实际需要上看,开始应该是一种静,因为这时候人们还只是平静的存在。
??片子的选景明显的可以看出只是在一个简单的摄影棚里,用白粉勾勒出简单的小镇布局,初看上去像个足球场,只是在某个时候,有了像一只俯卧的狗的感觉,外边在用白布圈位,白天黑夜也只是打光灯的开息。
??汤姆敲者不存在的门,却发出象征性的声音,女人锄着用白笔画的果树,小镇无所隔拦,简单的无可重复,拉斯·冯提尔继续着Dogme'95里宣扬的极简主义,给人的感觉有些原始,也许更像戏剧,但它的舞台又相对大了,准确的说他只是借鉴了舞台剧的一些形式,空间上更像一幅图画,白描下了格局,而道具尽量的简约。
??如果说前半部是铺垫,未免太长了,格蕾丝逃亡而来,人们平静的接纳,生活,然后是格蕾丝的善良美丽,她的危险,人们态度渐渐的变化,就这么多了,但导演这大量篇幅的描写却让我有些昏,还有旁白老人的絮絮,开始还有些吸引力,可过多的废话,似乎把观众当成了一群白痴!这部影片前半部在我看来有太多的无意义,而形式上的东西也根本需要不了这么多!
??电影是一个符号的技术,但是还是要依赖于叙事的,如果这一切的电影语言并没有存在的现实意义,那么只能一时让人绚目而已!
??所以一切可说的还在他的下半部分。
??格蕾丝过分的善良与容忍,使小镇人们心内压存已久的恶冲破了那如薄纱般掩盖在外表的善,先是一个货车司机,一个低俗的不能再低俗的人凭着格蕾丝对她基于人本身的尊重为借口,粗俗的强暴了她,然后是小镇人们无情的奴役,以至最后他成为了小镇男人的泄欲工具,女人们的廉价劳役,小孩的玩耍对象,而爱情在此刻也显得苍白无力,汤姆的心很痛,但是却不是爱情,而是欲望——动物般的媾和欲,以及软弱与嫉妒,他帮助格蕾丝逃跑,在我看来不是基于对她的一丝丝爱意或内心仅寸的一点点良质,而是在寻求自己的解脱和平静,这可恶的解脱与平静!!让我的心里又空又凉!沿着捆役格蕾丝的铁轮一路拖下的痕迹,“月光”下,汤姆的内心想着什么,这一刻的影象似乎否定了我的悲观,他走向了格蕾丝,这一刻我多么的希望他会像一切传说中的男人那样去解救自己心爱的女人,然而看到的却是他对肉体需求的一种趁火打劫式索取,他并没有强暴格蕾丝,但比起那些人更让我鄙视,原来胆怯才是他行事的原则,他怕,他怕被这个小镇遗弃,怕人们邪恶的目光!
??当格蕾丝在逃逸的苹果车中再次被查可龌龊的强暴时,我竟然有一阵巨大的冲动,我,不可避免的是那种人,悲哀,巨大的悲哀,为什么会这样?再背叛,该有个结局了,原来一切的善恶都可以人为的操纵,格蕾丝有个好父亲!他的说教了无意义,但他的权利却可以解决一切,这一切在小镇中显得惊心动魄!但是放之与现实,这群蔑小的人物又能算得了什么。将他们中任意一人放之于社会,只会是一个可怜的存在,他们的恶根本是没有资格诞生的!格蕾丝在选择,她可以原谅这群本来平常的人们,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存在,屠杀便开始了,在激烈的枪火中人们恐惧的脸那样的色彩夺目,没有感觉,没有一点点的感觉!恶是会像鼠疫一样的腐染,而善或许只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
??这只是一个小镇,潜伏的恶也只是混沌的存在以至昏昏欲睡,然而它看到了善,真正的善,便迅化成一片巨大的沼泽!让自己的假象肆意的吞噬着人类脆弱的心理!
??看完这部影片很自然的想到了萨特的《禁闭》,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本就存在,一如《狗镇》;二是一起闯入,一如《禁闭》。相同的地方在于人内心的利己思想都会将他人置于地狱,不同的是前者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简单的触发。
??结局,格蕾丝对着那个画着的狗说:“是我拿走了它的骨头”,这似乎让影片的主题变了味,什么人性的丑陋,悲哀?一切也许不是我们能回答的,也不是导演所要表达的,也许导演本身也只是在寻找,在影象中寻找,他的理解不是答案,他也给不了这个答案!
??该片的音乐基本是两种风格,全片都是一种笼罩着沉重悲哀的管弦乐,暗示着影片的悲剧性“主题”,而在结尾却换成略有明快的乡村乐,伴着一幅幅油画式的人类生存彩描,看上去像幅流动的浮世绘!画面和音乐有一种反差,更多的却是一种切合,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妮可.基德曼挑梁主演本片女主角,无疑给这部或许只会在局部有影响力的影片平生了很多活力,她的表演可以说是颇为成功,只是那表情已经让人爱怜,不足之处在于她的这种美丽被强暴之时,让我一时竟然龌龊,悲哀啊!
离线zhaojian
发帖
2053
金钱
1302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0-04-1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1-25 12:57:41
水牛城66 文森特.加洛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常规!
??
??当你压抑很久,而现在已经可以得到释放,你自由了,但是有些痛苦,你会怎么做?
??
??
??
??
??《水牛城66》是美国三栖明星(演员.模特.广告明星)文森特.加洛独立制片自导自编自演的一部独立影片,也是他的第一部执导作品,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影片,现在想起来有一些陌生,但是记忆最怕开始,一旦有了开头,一切都成了自然。
??
??
??
??
??记忆中是一幕雪景,监狱,先是一个空镜头,然后远景拍摄,一个包的很严的男人,走出了监狱,但突然他似乎有些不自在,看了一会才明白是尿急,四处找找,却没地方,于是想再回监狱,呵呵,有些荒诞吧。其实现在想起来感觉是这样的,死亡我们也许可以做得到,忍受痛苦却难以想象,顺从死亡,但却可能顺从不了痛苦。
??
??
??
??
??比利,该片的主人公(文森特.加洛饰),出监狱了,他感觉自己有两个任务得去完成,找一个女朋友带回去见父母,第二个报仇,但一切突如其来,一泡尿反而成了他最要紧的事,不要嘻笑,生活大抵如此,有时侯痛苦总是忽悠起来!这很平常。
??
??然后他找到了厕所,解决完以后,很舒服的样子,然后女主人公出现了,不记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似乎是劫持吧,影响很深只是比利紧紧的抓着女主人公的那段拍摄,估计不下于七八个镜头,五六个机位,厉害啊,不由得想起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戒〉中杀戒的那一段,就是凶手杀死司机的那几个场面,快,准,恨,镜头就是这样扑捉的,给观众的就是观众想要的,觉不多一丝一毫!
??
??
??
??
??以前看〈枕边禁书〉时,第一次接触切割画面的拍摄手法,很是惊奇,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有了经验所以看本片时遇到这种手法,就比较能理解了,这应该是一种架空,叙事的同时进行,不止用平行蒙太奇可以解决,一个镜头里给你四五个画面,各行其是,不更能显现出同一时间的不同叙事主体,以至形成两者的落差吗?比利的焦急与父母的平淡就这样表现出来了!人在很多时候需要欺骗,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而欺骗别人或许是最重要的!比利告诉父母他发了财,而他强来的这个女人就是他的女朋友,他想让父母放心,可其实父母却早已经无力了,除了对自己还有些关心,对比利,只是或许希望他过的好点罢了!
??
??
??
??
??爱情永远是艺术的主题!
??
??最开始爱一个人,而这一个人可能就是你一生的魔影,比利劫持了一个女人,但却在幻想着自己在大学中的女朋友,而这个女人总归有些可怜!但可悲的是像我们中国武侠小说中大多描述一样,被劫持者爱上了强盗,但她的内心是怎样的了,电影中进入人物的内心的手法有多种,比如话外音,比如镜头的推拉摇移,像〈纯真年代〉里那个美丽的而不择手段的女子,当他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对话时,刘易斯却在想着和意中人的约会,这时镜头的拉与女子的话外音(似乎是,呵呵)就完全表现主人公心不在焉的状态,还有〈三更〉一中韩国的那部分,刚开始,一个推镜头直接推进主人公的内心也是一个很经典的场面,但文森特.加洛在这里却更高一筹,当比利在玩保龄球时,女主人公受到冷落,这时她孤独的靠在一根柱子前跳起了踢踏舞,文森特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特殊的手发,灯光,人为光的设置,似乎将女主人公放到了舞台上,音乐声起,伴着踢踢踏踏的高跟鞋声,虽然我听不懂那优美的歌词,但是那落寞,那失意,那惊艳,那期盼,却跃然屏上!
??
??比利是爱母亲的,也许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嗜好——橄榄秋,但母亲却有些不喜欢比利,因为在比利出生的那一天,66年的那一天,母亲错过了水牛队的一场比赛,而这是她唯一缺的一场,理由就这么简单!而比利以前只能爱着母亲,但现在却不是,他有了爱情,他最后还是爱上了自己劫持的这个女人,所以,他就有了选择!人为什么要选择了,为了自己和母亲的爱好,去杀了那个愚蠢的守门员(因为这个守门员的失误,水牛队输了球),还是选择自己劫持的这个女朋友,一起去幸福的生活!如果是你,你可能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可选的,肯定是揽美而归咯了,但当这个世界你就只有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属于你的东西,你却不一定能把握她时,你会选择毁灭吗?——你最仇恨的!
??
??比利最后找到了自己劫持的这个女人,因为很幸运,她也爱他,而这个却不是结大团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