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7阅读
  • 3回复

暴雪15年来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岚雪
 
发帖
831
金钱
266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10-08-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0:21:12
— 本帖被 铃铛 从 暗黑破坏神3讨论区 移动到本区(2010-11-26) —
暴雪,这个在全球玩家中如雷贯耳的名字。“暴雪出品,必属精品”关于对暴雪的评价,我们很少有听到负面的言论,更多是一些抱怨:对大家喜爱的游戏迟迟不出续作的抱怨。暴雪作品似乎总是被“跳票”这个字眼缠绕着,不过,每一次无尽的哀怨总是会在游戏推出的那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比的兴奋与崇拜,而后再次陷入无限等待和遐想中……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公司?在暴雪被冠以“伟大”的称号前有些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本文将带你回到1991年,重温暴雪的发展历程。
  1991年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间计算机教室中,两个将会创造历史的人戏剧性的走到了一起,他们就是暴雪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艾伦•阿德汗和迈克•莫怀米。几年的大学生涯让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毕业后他们创建了自己的公司:Silicon & Synapse(硅与神经键)。



  1992
  Silicon & Synapse(硅与神经键)的作品发布,那就是《失落的维京人》(又称《失落的海盗》),这是他们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同时也是第一个被移植到日本任天堂游戏平台上的第一款美国游戏。






  1993年

  Silicon & Synapse(硅与神经键)正式更名为Chaos工作室,他们的第二款作品《摇滚赛车》面世,这款作品同时也被日本任天堂移植。同年,公司被Videogames杂志评为当年最佳软件开发商,《摇滚赛车》游戏当年被Die Hard游戏爱好者组织评为最佳游戏。






  1994

  对公司名字甚不满意的迈克和艾伦通过翻字典,选定了一个注定会载入史册的名字:“Blizzard(暴雪)”。同年,暴雪被著名的游戏发行公司Davidson & Associates收购,艾伦和迈克所领导的暴雪完全转型成为了一间专业的PC游戏设计室。而不再涉及日本任天堂的游戏制作。


  这一年里,暴雪推出了三款作品,包括:《黑色荆棘》(Blackthorne)、《超人-死里逢生》(The Death and Return of Superman)以及暴雪经典系列作品的第一炮《魔兽争霸》(Warcraft)。








  暴雪的Blizzard标志第一次出现在游戏产品的包装盒上,开始了迈向辉煌的第一步。同时,正是这款游戏,成功压制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西木(Westwood)公司制作的《沙丘II》,把正在襁褓中的即时战略游戏模式推向了高潮



  1995

  在《魔兽争霸》(Warcraft)的销售中获得了充足再生产资金的暴雪,除了推出《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Task Force)、《失落的维京人II》The Lost Vikings II,这两款作品以外,还趁热打铁推出了《魔兽争霸》的第2代产品《魔兽争霸II》(Warcraft II)。这款产品推出后,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卖出了40万套,也是暴雪所有产品中第一款销售超过百万套的“白金”级产品。


  在这款产品中,一些对今后游戏发展产生了深远甚至是决定性影响的概念被暴雪制定出来,包括了8玩家局域网对战、战争迷雾、左键选择单位、右键点击移动等等方面。同时,暴雪对于种族平衡性调整的功力也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同年,暴雪和著名的游戏制作公司Condor达成了一项协议,由暴雪向Condor提供30万美元制作一款全新的游戏,这就是《暗黑破坏神》(Diablo)。



暗黑破坏神的关卡设计师
离线岚雪
发帖
831
金钱
266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10-08-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9 20:21:30
1996年
  1996年暴雪再接再力,推出了《魔兽争霸II》的资料片《黑暗之潮》,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并于当年3月收购了Condor,Condor随即改名为Blizzard North,即我们十分熟悉的北方暴雪。
  北方暴雪的成立加快了《暗黑破坏神》的开发进度,通过在1996年的E3大展上的展示,更是让无数人引颈期盼这款伟大作品的面世。可是最终,在预计发售的1996年圣诞夜那天晚上,《暗黑破坏神》还是没能如期摆上销售柜台,暴雪的承诺首次没有兑现,也揭开了这位“跳票王”跳票演出的序幕。



北方暴雪的领导人:Max和Dave,墙上是象征荣誉的“五年之剑”
  1997年
  《暗黑破坏神》(Diablo)终于压盘上市了,玩家们的热情是不可抵挡的,短短18天内,《暗黑破坏神》的销量突破了一百万套,暴雪对完美的追求再次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再这款游戏中,暴雪创新的推出了战网(battle.net)功能,在战网(Battle.net)最强盛时有70万用户同时在线和累计1300万玩家在线。


  同年,暴雪宣布了《暗黑破坏神II》的开发计划,同时在进行开发的还有《星际争霸》(StarCraft)
  1998年
  《暗黑破坏神》在97年的成功,让暴雪了解到优秀与伟大之间的区别。他们推翻了在96年E3大展中倍受冷落的《星际争霸》的第一套开发成果,从头开始设计这款科幻题材的作品,按照莫怀米的描述,那段时间是他们“最漫长和最痛苦”的一段经历。



被抛弃的星际开发成果



星际的战役编辑器的设计师Jeff Strain
  1998年3月,当《星际争霸》终于摆上了商店货架的时候,所有的结果都证明了暴雪的决定是如何的正确。仅仅在发行当月《星际争霸》就冲上了游戏销售排行榜的首位,在韩国星际的销量更是很快的就突破了一百万份。


  而当由阿德汗亲自操刀的《星际争霸》资料片《母巢之战》推出之后。通过战网,“游戏”这个被无数的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科技怪物终于在星际的带领下走进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殿堂。电子竞技由此诞生,也培养出了一位位耀眼的世界冠军。



  2000年
  经过2年多的开发,经历了无数没日没夜的加班和一次又一次的跳票,2000年6月份《暗黑破坏神II》终于出现在玩家的面前。发行当天高达184000份的销量足以显示玩家对于暴雪的疯狂,而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下了百万份的销量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



暗黑工作人员全家福


离线岚雪
发帖
831
金钱
266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10-08-0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9 20:21:59
2001年
  2001年6月份,北美暴雪再次为大家带来了新的惊喜,《暗黑破坏神Ⅱ》资料片《毁灭之王》发布,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2个职业以及一个全新的关卡,让全世界的暗黑迷们再次为之疯狂。


  同年9月,参加欧洲计算机贸易大展的暴雪宣布了《魔兽世界》的存在,又一个美丽的期待摆在了玩家面前,又一轮苦苦的等待开始了……
  2002年
  2002年7月,暴雪再一次让人们见识到了他们驾御游戏的能力,经历3年开发的《魔兽争霸III》上市,玩家们第一次见到了英雄在游戏中的作用,各种各样围绕英雄而展开的战术被创造出来。2002年底的时候,《魔兽争霸Ⅲ》不负众望的登上了各大游戏排行榜的首位,暴雪成功登上了RTS类游戏的顶峰,他们在即时游戏领域的成就无人可以匹敌,能够超越暴雪的只有暴雪。



  2003年

  资料片的发行一直的暴雪的传统,就像星际争霸的母巢之战,就像暗黑破坏神的毁灭之王,每一次暴雪资料片的发行总是能够让人重现认识一款游戏并将自己对它的热情持之以恒。《魔兽争霸Ⅲ》也不例外,新的资料片蓄势以待。
  但由于债务危机,暴雪的母公司威望迪发出了可能出售暴雪的消息,在这场游戏界的大震动结束之后,北方暴雪的三位主要领导人Erich Schaefer、Max Schaefer、David Brevik和暴雪的副总裁Bill Roper一起离开了暴雪。


  然而暴雪并没有轻易被击倒,在北美暴雪高层集体辞职之后的第二天,2003年7月1日,《冰峰王座》准时来到了玩家的面前,暴雪仍然在继续着自己的创新与辉煌。


  2004年
  在2004年以前,暴雪一直是单机游戏玩家心目中伟大的代名词。当2001年暴雪宣布要开发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时,非常多的人表示了质疑:从来没有涉及过网络游戏开发的暴雪会不会在《魔兽世界》上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失去了几位游戏制作天才领导人的暴雪是否还能继续之前的辉煌?2004年,暴雪用事实回答了这些疑问,《魔兽世界》相继在美国、欧洲、韩国架设了服务器,开始运营。而且昂首挺进了各个国家的最受欢迎网络游戏排行榜。成为2004年最成功的网络游戏之一。
  2005年
  《魔兽世界》终于登陆中国,随即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对于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的《魔兽世界》,我们用任何语言去形容它的成功都不过分,再此笔者就不在赘述了。


  而就在《魔兽世界》在中国大红大紫的时候,暴雪继续推出了其在单机领域的又一个炸弹:《星际争霸》资料片《幽灵》即将在2005年推出。而新作竟然又是暴雪在游戏领域的又一个全新尝试:战略动作控制游戏。
  不过一如既往的,暴雪又跳票了,除了几张最新的截图,单机玩家们失望的度过了2005年,希望2006年的暴雪能再次带给我们惊喜吧。





离线岚雪
发帖
831
金钱
2663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10-08-0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10-19 20:23:36
艰难的早期岁月
  说起暴雪早期岁月里的故事,并非都是花团锦簇般的绚丽多彩,伴随暴雪的更多的是步履维艰。
  暴雪的两位创业者的目的都很明确:做自己喜欢、更受玩家欢迎的游戏。一个游戏大片的开发,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投入与回报的周期比较长。初期,迈克莫怀米和艾伦阿德汗为了支付员工的薪水,经常需要从个人信用卡提取现金,依赖个人的借款来支撑公司。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的压力相当大,既要调动雇员的最大积极性发挥其才智,又要承受只出不入“耕耘期”的阵痛。当时,从资金流动的视角看,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最终,迈克莫怀米和艾伦阿德汗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促使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是:制作伟大游戏作品的机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公司未来的向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今日的辉煌,回顾那段艰苦岁月,迈克?莫怀米谦逊地说,“我们非常幸运”,“幸运就在我们旁边”。然而,谁都知道,创办一个公司,尤其是把它推向产业的顶峰,仅仅靠“幸运”是不可能的。当年,暴雪创业伊始,最要命的还不是资金,而是公司的名称,根本没有人知道“synapse(神经键)”是个什么东西!1993年,迈克?莫怀米和艾伦?阿德汗把silicon & synapse更名为chaos工作室,出乎意料的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公司已经注册了这个名称,并且提出索取10万美元的转让费。迈克?莫怀米承认,如果不是要价太高,暴雪今天可能就是一家名为“ogre studios”的公司了。最后,艾伦?阿德汗从词典里查到“blizzard(暴雪)”这个词,于是,决定将公司正式命名为暴雪娱乐公司。   
  时来运转。1994年初,美国著名发行公司davidson & associates对暴雪产生了极大兴趣,提出收购的意向,暴雪经过再三权衡,欣然与对方联姻。对于许多创造性的游戏公司来说,收购往往意味着死亡,但暴雪的这步棋则不同于一般并购之举,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游戏的自主开发权。正是凭借这一权利,暴雪才成长为今日享誉全球的“游戏帝国”。
  1996年,暴雪一举收购了condor公司。如果说,暴雪被davidson & associates收购,是拥有了资金后盾的话,那么,收购condor公司则让暴雪如虎添翼,拥有了一批软件研发精英。
  只卖权威产品   
  1995年,暴雪拿出30万美元的经费,用了10个月时间,完成了《warcraft (魔兽争霸)》的续集《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
  在当时市场一片暗淡的情况下,《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短短4个月在全球销售50万套,成为暴雪第一部突破百万销量的产品,被《pc game》杂志评为当年最佳多人联机游戏,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一共卖出250万套。《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让暴雪成为耀眼的金字招牌,让全世界的玩家都记住了blizzard这个名字。
  在《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暴雪向自己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只开发第一流的权威性作品。这也是暴雪由此确定的创建品牌的重大战略。接下来,暴雪如果继续开发《warcraft iii(魔兽争霸iii)》,也许是最省劲最稳妥的做法,但公司高层希望能够取得一个新的突破,于是,开发小组提出了制作科幻游戏的设想,推出了更加成功的《starcraft(星际争霸)》。暴雪的经营战略就是做品牌,而不是炒名牌。名牌并不等于品牌,原因很简单,名牌不过是脸熟而已,而品牌才是玩家的真正认同!
  无限延伸的“战网”
  1997年,暴雪专设了在线服务器“battle.net”,并将其命名为“战网”。“战网”的出现,是暴雪对互联网时代的敏锐感觉与准确把握,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形容都不为过。1998年,随着《starcraft(星际争霸)》风靡全球,“战网”也日渐繁荣兴旺,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1999年,暴雪第一次在“战网”举办大赛,提供了2万美元的现金和奖品,全球玩家竞相参与,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网络游戏大战。
  有了“战网”以后,《starcraft(星际争霸)》吸引力陡增,全球各地的玩家联网对战,真人对战,其乐无穷。许多人为此如醉如痴,寝食不安。暴雪“战网”虽然免费服务,但玩家必须拥有正版的暴雪游戏,才能进入“战网”争霸。2000年,暴雪在全球拥有1300万用户,“战网”的注册用户已达750万,日均12万人在线。据此推算暴雪的收入十分可观。
  为配合新产品的推出,暴雪进一步加强反盗版功能,对“战网”上cd-key的控制将更加严格,盗版游戏很难有机会领略其无穷的妙趣。数以千万计的玩家将为暴雪带来滚滚财源。
  低调的作风
  在全球游戏圈,玩家没玩过《starcraft(星际争霸)》的极少,不知道暴雪创业者经历的人则相当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暴雪始终不愿借助媒体炒作自己。1998年,艾伦阿德汗辞去了总裁一职,改任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由迈克?莫怀米接任总裁。从一线退居二线,作为一名顾问,艾伦阿德汗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回到游戏设计中来。颇为滑稽的是,艾伦?阿德汗辞职的消息没有在玩家当中产生任何反响,更没有降低玩家对暴雪的良好印象,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在暴雪员工之外,没有人真正知道艾伦阿德汗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我们热爱游戏设计工作,但是我们需要把焦点凝聚在游戏产品上!”从游戏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快乐,足以让暴雪创业者避开外界的任何诱惑,这种献身于事业的激情使他们默默耕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都保持封闭状态。在暴雪,从老板到员工都保持低调,公司的大门也很少向外界敞开,暴雪人的全部精力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一点,与国内一些公司只知老板的大名而不知其产品的怪现象,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不一般的人才策略
  1.不爱玩游戏的不要,其用意在于引导每一个雇员深入了解游戏
  在游戏业,暴雪员工跳槽的比率是最低的,虽然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员工独立创业的现象。但与众不同的是,暴雪不像其它企业那样,将独立创业者视为仇敌,而是尊重他们的创业雄心,并与他们保持友好来往。9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身怀绝技的人才均以供职于暴雪为荣,而暴雪选拔人才则非常古怪。首先一条,应聘者必须真正热爱并精通游戏,暴雪的职员个个都是游戏玩家,游戏工程师们午休时都在玩自己的竞争对手sierra公司的《反恐精英》。
  这种现象在其它游戏公司很难存在,许多公司都不鼓励甚至禁止雇员玩游戏。暴雪的用意在于引导每一个雇员深入了解游戏,以此建立开发适合玩家口味的优秀产品的基础。根据这一原则,应聘暴雪的人光靠死记硬背游戏知识,是无法蒙混过关的,人事主管面试时甚至会跟你一步一步过招。
  除了对游戏的热情和忠诚,暴雪也很注重员工的技术素质,暴雪美术设计人员的最低学历都是博士。在暴雪,很多有经验和技术的游戏制作人年满5年,公司会奖励他们一把中世纪的长剑,以作纪念。他们和公司一同成长,公司的效益与员工的个人收入紧密挂钩。
  2.只有对事业达到了偏执狂的程度,才能有忘我的工作精神。
  1997年制作《starcraft(星际争霸)》时,关卡设计师杰夫?斯纯(jeff strain)的设计也到了必须重新定义任务处理模块的关键时刻,恰值妻子临产。他一接到妻子的电话,他立即去公司计算机部借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然后就飞车赶往家中。女儿在母亲的腹中躁动,妻子已经开始痉挛,他就利用这五六个小时,守在妻子的产床前完成了《starcraft(星际争霸)》的全部编程工作。妻子产后从麻醉中清醒过来,大声责问他:“为什么连我们的女儿出生时,你还在为你那个该死的游戏工作?” 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体现在暴雪的每一位员工身上,暴雪人对事业几乎达到了一种近于偏执狂的热爱,许多高层管理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除了家庭,最能为我带来快乐的就是为公司开发游戏。”在暴雪员工的眼里,游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且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适度的扩张战略
  2000年,暴雪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50名员工、游戏开发与技术并举的国际著名公司,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有15人的工作室了,实力足以保证两个游戏的同时开发。
  但迈克莫怀米坦言,暴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找到实现公司游戏开发理念和确保公司文化不受损害所必需的天才。他说,“我们决不希望成为拥有1000员工的公司,但我认为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暴雪最终可以发展到六七个开发小组。少做一些,但是一定要做得更好。”
  10年来,暴雪经历过两次并购,一次被他人收购,再一次收购他人,此外没有更大的扩张举动。但是,暴雪一直在发展,员工也已增长了10倍,这是一种近于“能量守恒”的适度扩张,而不是为贪大而无限膨胀。暴雪不愿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扩张的“度”上把握得很稳,在稳步扩张之间健康成长。在产品开发上,暴雪同样善于把握量与质的平衡关系,以少胜多的精品意识是暴雪的经营准则。当多如过江之鲫的游戏公司恨不能每月推出一部新游戏,一窝蜂争抢市场份额的同时,暴雪则凭借对玩家的深入了解,对品质的不断追求,对游戏的持续创新,构成了暴雪的独树一帜的成功因素。暴雪的每一部作品都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了艺不惊人誓不休,每一款游戏的销量都突破了“白金水准”(单个游戏销量达到100万套),总销量早已突破1300万套,在这期间从未发行过一个二等游戏。三年磨一剑的精品战略,是暴雪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