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98阅读
  • 122回复

★★★★☆☆☆智慧小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redseal
< YX集团 >

发帖
12252
金钱
2263
91币
633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5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5
最后登录
2024-06-08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8-03-03 22:15:21
得与失

有一天,蜜蜂送了一壶蜜给天神,天神很高兴地说:“谢谢你的蜜,现在我也想送你一件东西,只要你喜欢,我都会满足你的愿望。”


蜜蜂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后才说:“天神,我因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请赐我一根一刺就能把人刺死的毒针。”


天神听到蜜蜂的要求,心中有点不悦,但既然已经答应了蜜蜂,不好意思生气和毁约,只好履行刚刚的承诺。


不过,天神提醒蜜蜂说:“我可以送给你这种针,但是有件事你必须注意,就是你在刺人后,拔出那根针时,你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凡事无法尽如人意,当你得到能够保命的武器,可能也是让你致死的危机。
离线redseal
< YX集团 >

发帖
12252
金钱
2263
91币
633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5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5
最后登录
2024-06-08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8-03-04 21:36:30
输一时,赢一生

美国有一家克顿运动鞋公司,老板皮尔曾是一位短跑运动员,他25岁时退役,创立了公司。皮尔在体育场上,虽没有得过一次冠军,但是,在商场上,却屡战屡胜。
  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一位电视台记者采访了75岁的克顿老人。记者问克顿,记忆中。影响您一生的一件事是什么?克顿的目光突然暴张,然后又迷离起来。半晌,他才缓缓地说,有一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我24岁时,曾与一位队友争夺参加短跑运动会的惟一名额,队友在第4跑道。我在第5跑道,从实力上讲,队友略胜于我,但是,那天,我抱着必胜的信心,因为入队5年,我从来获得过奖杯,我要以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比赛一开始,我们咬得很紧,跑到一半路程,队友的鞋带意外地开了,然后他的鞋逐渐松开,又跑了几十米,他不得不蹲下。在他系鞋带时,我停了下来。我认为乘人之危胜之不武。队友系好了鞋带,我们继续比赛,结果,队友比我快了几步。我败了。那次比赛后,教练、亲友都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我便怀着复杂的心情结束了运动生涯。
  机遇一闪而过,竞技不容忍让。创业几十年,我时刻牢记着那次教训,可以说,我虽输了一时,却赢了一生。 
离线redseal
< YX集团 >

发帖
12252
金钱
2263
91币
633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5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5
最后登录
2024-06-08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8-03-05 13:53:02
让成功变成系列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市场很不景气,各大公司都为生存发展而忧心忡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样陷入困境,为了寻找突破口,公司上上下下费了不少周折,但仍未见起色。这时,有人提议:是否可以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提议一经提出,公司老板立即拍板并着手实施。
  剧本写好后,导演开始寻找演员,硬派小生肖恩·康纳利有幸成为007的扮演者。半年后,影片杀青。1962年,007影片《诺博士》在全球同步公映,气势磅礴的画面、悬念迭起的情节、激烈火爆的打斗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当年该片即创造了近六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奇迹。
  两年后,公司又有人建议:为什么不能再拍一部007呢?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少人都反对,理由是:同样的影片再拍一部未必讨好,也未必能收回成本。公司老板却坚决支持这一建议。于是第二部007《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重磅推出,又一次创造了辉煌。除了画面激烈、格斗精彩、充满悬念之外。影片又添加了新的“佐料”——邦女郎。当年,该影片为公司换回了近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直到这时,哥伦比亚公司才意识到:“007”是个卖点,是吸引全球影迷的焦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007系列化呢?演员可以更换、剧本可以重编、情节可以推新。于是,英俊硬朗的邦德、美女香车的画面、悬念火爆的情节、充满智慧的想像成了007影片的标志。
  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拍摄了二十余部007系列影片,几乎每两年一部;从肖恩·康纳利到罗杰·摩尔,从布鲁斯南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一个又一个邦德形象深入人心:从一个邦女郎到同部影片中若干个邦女郎,无不吸引影迷眼球:从第一部收人六千万美元到最新一部的五亿美元,共创下了四十多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007影片开创了电影史上的神话,即便是《哈里·波特》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偶然间发现的“机会”和“闪亮点”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试想,如果他们拍完两部“007”后就放弃,就绝没有今天的奇迹。
  有位专写人物传记的著名作家经过长期调研发现: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过成功,也都抓住过一两次机会;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闪光点”,只是大多数人将“闪光点”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无法让它持续性地“闪亮”下去。而成功者恰恰相反:总能将优势顺延下去,无限放大自身的优点,由一个机会走向“同类”的更大机会,从而创造奇迹和辉煌,形成所谓的“系列”。
  也许,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过瞬间的成功机会。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学会去打造人生的“007”,让成功变成系列。  [/color
]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03:25
预测你头顶上的天空

 在rb,有这么一家“奇怪”的便利店,其门店的系统每天会固定5次收集天气动态信息,rb本土的所有这家便利连锁店都依赖店内的计算机联机系统进行管理。
  为什么rb这家便利店这么奇怪,这么紧张天气呢?
  因为天气的变化能影响到它的销售。
  由于天气反常变暖,有一年rb10月份的零售业绩比前一年减少了1.9%。rb经济产业省在其公布的资料中说,由于10月上半月分外暖和,影响到西装与外套等冬季成衣的销售,10月份,百货公司销售业绩下降3.5%,超级市场零售业绩减少0.6%,成衣销售降低3.7%,但食品饮料销售反而上扬1.1%。10月份销售特别强劲的是加工奶制品。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这条定律是这样的: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应用,经济回报率甚至会更高。如果商家事先知道天气走势,就能够在生产、采购、销售计划中考虑到气象因素,趋利避害,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还能够成为竞争中的优势。
  在国外,西方的气象公司早已经研制出形形色色的气象指数。比如,德国商人发现,夏季气温每上升1℃,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气象公司便开发出啤酒指数,供啤酒商参照。rb则开发出了空调指数,因为他们发现在夏季30℃以上的气温多一天,空调销量便会增加4万台。
  学会了在什么天气做什么事,我们就能够把自己的商道命运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15:25
训练将军

 “船儿停泊在海港里,固然非常安全,但是,船儿不是用来停在那里不用的。我希望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拥有自己的声音,然后,你要去审视它们,完善它们,并且还要勇于表达它们。”
  
  记得在我读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我的导师是劳伦教授,他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的教诲则令我终身难忘,并让我获益匪浅。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第一次上劳伦教授课时的情景。
  那天,劳伦教授衣冠楚楚地站在讲台前,缓缓地踱着步子,左手拿着一支铅笔,说话的时候边说边用铅笔在右手上有节奏地轻敲着。“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而作为经营管理者,有的就像是战场上的将军,而有的就像是海军上将,有的就像是陆军上尉,还有的则像是陆军中尉。但是,我的管理课只是为那些想做将军的人而开设的!记住,只为那些愿意深入思考,做事果断,并且能够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人而开设的。”说到这里,劳伦教授顿了一下,犀利而又敏锐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班。此刻,班上所有同学的表情都非常严肃,全都默不作声地在聆听着。接着,这位三星中将满怀着教学的热忱详细为我们讲解了在领导能力这个战场上侵略性和决断力对于一名领导者的必要性。“领导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而那些真正最杰出、最坚强、最坚决的将军将会从我的这个班级里毕业,并且将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充满信心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上劳伦教授的课不仅非常刺激,而且还极具挑战性,尤其是当你想从他那儿获得高分的话,这种感觉就愈发强烈。尽管我的研究生主要课程的平均得分是4分,但是,我仍旧希望这门功课能够等到一个“A”。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这门课的平均得分一直都没超过“B”。在距离这门功课结束的时间只剩下两个星期的时候,劳伦教授给我们布置了最后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的成绩将占到我们所有课程平均成绩的50%。
  因为我已经决定这篇论文一定要获得一个“A”,所以,两个星期以来,我几乎将我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论文的写作中去了。两个星期之后,我终于写完了论文,并且确信我的论文一定是非常完美的。于是,我满怀自信地将我的这篇具有博士水平而且完全可能获得好评的论文交给了劳伦教授。我深信它一定会给劳伦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像它留给我的一样。
  这门课程的最后一堂课到了,劳伦教授已经给每位同学的论文都评好了分。他捧着那一摞论文,沿着教室里的过道来来回回地穿梭着,将论文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我是最后一个拿到论文的。不知为什么,在他将论文发给我的时候,并没有像发给其他同学的那样,将论文放在我面前的课桌上,而是笨手笨脚地将它从后面塞到了我的胳膊底下,就像想把它藏起来一样。然后,他快步走到教室的前边,接着便宣布下课了。
  当我从胳膊底下抽出论文,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劳伦教授在发给我论文的时候举止那么古怪了。只见,在我的论文上,他没有给我下任何评语,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只是在论文封面的右上角处用红笔写着一个大写的“C”。“哦,上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看着那个醒目的“C”,我感到非常迷惑,也感到非常窘迫,于是,我默默地收拾好东西,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教室。在我开车回家的路上,那个红色的“C”字仍旧不停地在我的眼前闪现,顿时,那种失败的感觉、那种丧气的念头以及那种对不公平的愤怒犹如潮水一样一起涌进我的脑海,令我久久无法平静。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
  终于,我再也无法忍受那个红色的大写字母“C”给我带来的折磨了。于是,我来到了劳伦教授那里,决定要和他理论理论。
  其时,劳伦教授正全神贯注地埋头于一堆文书之中。见到我的到来,他放下手中的钢笔,抬起头来注视着我。“对于你的到来,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他温和地说,而他说话的声音则与他上课时的那种军人腔调有着天壤之别。“事实上,我早就已经料到你会来找我的。我猜你来是要问我为什么给你的论文打那个分数,并且还要对我说我那样做很不公平,对不对?”
  “是的,教授,的确如此。”我坦然地答道。
  “那好,请听我给你解释一下,”他说,“如果你认为我给你的成绩有失公允的话,那么,我完全可以如你所愿给你一个高分。不过,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我所做的事情能够使你在以后晋升的时候更好地应对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你在以后必然会遇到的。”说到这儿,他顿了顿,似乎是在等待着我的回答。见我木然地沉默不语,他又补充说:“当然,我这样说,你可以认为是我在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是,你是一名将军。如果你渴望成为一名将军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像将军一样立身行事。”
  “可以说我是不折不扣地、完完全全地按照您的要求来做的。”我争辩道。
  “船儿停泊在海港里,固然非常安全,但是,船儿不是用来停在那里不用的。我希望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拥有自己的声音,然后,你要去审视它们,完善它们,并且还要勇于表达它们。”
  在教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表达了我对教授布置的论文选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不同看法。
  教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你能到这儿来,我真的很高兴。因为,你的到来说明我对你实施的‘训练将军’的计划是正确的。”说完,劳伦教授打开了抽屉,取出一封打印好的信件,并填上日期,然后递给了我。这是一封寄往学校教务处的私人信件,在信中,劳伦教授请求教务处将我的论文成绩由“C”改为“A”。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16:24
三个字成就沃尔玛

伴随着一股淘金热,他和另外一个青年不约而同来到这个西部城市做着相同的生意。由于都是单枪匹马在外边,不仅生意需要相互帮忙,就连生活也需要相互照顾,两人成了好朋友,白天走街串巷叫卖,晚上一起住旅馆。他爱读书,每到晚上就躺在床上不停地翻书看。而那个青年则爱研究地图,既看本国地图,也看世界地图,还时不时在地图上做各种标记。
  两年后,这两个人都有了点积蓄,决定回家乡创业。但回乡不久,那个青年觉得家乡还没开发,没什么钱可赚,听说东部的钱好赚,于是决定去那里发展。临走之际,邀请他同去。可他考虑再三,却拒绝了。他决定就在这儿开始他的创业生涯。因为,他听过这样一句话:小生意靠守,大生意靠跑。他没有钱做大生意,只能先做小生意,况且,这儿又是人口密集区,做小本零售生意肯定赚钱。
  于是,他守在他的居住区做起了日用百货零售小生意。果然如他所料,他的生意很赚钱,来他这儿买各种日用品的顾客络绎不绝。很快,他就扩大了店面。10年后,他建立了功能齐全的超级市场,专门经营日用品。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家超市的总经理。
  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比较“大”了。这时他想:当年创业时,做的是小本生意,靠的是“守”,现在有了一定实力,到了该“跑”的时候了。于是,他鼓励他的员工和部门主管都积极行动起来,去各地拓展市场。他说,坐着不动,是永远赚不了大钱的。要想赚大钱,就要动起来。
  从此,他的超市“跑”向全美国,进而发展到世界各地。每个超市在当地扎下根后,再采用“守”的方法经营起来,并进而成为行业领头羊。由于各地连锁超市的形成,他自然成了董事会首席执行官。他,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沃尔玛零售帝国的创造者——萨姆·沃尔顿。
  与此同时,当年他的那个朋友也赚了些钱,只不过,他还是喜欢四处奔跑寻找商机。10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开了许多小公司,做着跨行业的生意。为了照顾他的生意,他每天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去飞机场的路上。但即使这样,又一个10年后,他还是面临破产的边缘。为了获得周转资金,他向萨姆·沃尔顿求助,萨姆·沃尔顿答应了他,决定借给他一笔资金。
  到了约定见面的那天,他早早地来到萨姆·沃尔顿办公室,却发现萨姆·沃尔顿正在超市外面爬上爬下、满头大汗地修理汽车。原来,一个客户来这儿买了许多东西,汽车却抛锚了。萨姆·沃尔顿恰好路过这儿,他开过汽车,对修理很在行,于是操起工具替那位顾客修起车来。
  半个小时之后,汽车修好了。萨姆·沃尔顿这才和朋友一起向他办公室走去。朋友不可思议地问他:“你身为董事长,怎么还干修车这样的活?”他却轻松地回答道:“做生意不仅要‘守’、要‘跑’,还要‘稳’,要把客户稳住,让他们下次愿意再来这儿买东西。我敢保证,刚才那个顾客过不了几天还会来的。”
  朋友又问:“老兄,我一直很不理解,我成天奔波在各地,和你一样勤奋。可现在,你拥有超过百亿美元的财富,而我却徒有虚名。咱们一同创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萨姆·沃尔顿想了想,说:“当年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我读过这样一本书,说的是保险推销员费利的故事。按说,推销员应该每天冲锋在外,跑的地方越多越好。可是,费利却不这样做。他给自己定的业务范围是距自家20公里以内,在这个范围内,专心致志把业务做精做好。结果证明,相比那些从这个城市推销到另外一个城市、不停奔跑的推销员,费利卖出去的保险是最多的。后来,由于他的业绩做得最好,就成了保险公司经理。”
  萨姆·沃尔顿停了停,又接着说:“费利的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财富在哪儿?财富就在身边。这就是我不出去盲目乱跑的原因。我想,在生意还未做大之前,先守住一方领域再说,我只要一心一意干好我的沃尔玛,就能发财。”
  是的,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边,通过“守”、“跑”、“稳”,或许就抓住了财富的源泉。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17:14
管理的智慧

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花,却忽略了它们赖以生长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时屡败屡犯的通病。
  
  哈佛商学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商管理学院,被誉为培养公司总裁的工厂。它创立的MBA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是各国工商界人士梦寐以求的一面金字招牌。
  2005年8月,中国一批国有企业的高层主管来到这儿,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上《管理与企业未来》这门课时,根据哈佛最著名的案例教学法,他们拿到的是一份具有测试性质的案例:
  请根据下面三家公司的管理现状,判断它们的前途——
  公司A: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戴胸卡;每年有组织地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4项合理化建议。
  公司B:九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公司C: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教授发完答题卡后说,请根据各自的管理经验作出判断。最后,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司会有更好的前景。
  测试完毕,教授宣布了三家公司的真实身份——
  公司A: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公司B: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股票市值2883亿美元。
  公司C:G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目前每股股价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牌可口可乐,也是唯一一家能从微软帝国挖走人才的公司。教授宣布完结果之后,开始讲课。
  据回国后的主管们回忆说,那堂课什么也没听进去,因为心情被那个案例搅乱了。后来翻了讲义才知道,教授在讲《管理与企业未来》的第一章:自由是智慧之源。
  在这一章里,其中有这么一段: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会,民众的智慧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被不断推出,财富作为副产品就会像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管理则没有这种功能。管理可以聚拢现有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一时的强盛,但会使智慧之源枯竭,为强盛土崩瓦解埋下伏笔,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导向衰亡。
  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花,却忽略了它们赖以生长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时屡败屡犯的通病。
  前不久,我到一著名的广告公司参观。在总裁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他的座右铭:“管理的根本是给员工创造自由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呈现出智慧。”难怪该公司的业务占了全城的百分之七十。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18:29
汤凡新的“智慧”

汤凡新从职校毕业后,到南方去打工。有一天,他要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去应聘,因为一个同学告诉他,那个城市有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他学的专业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可当时,汤凡新手里只有一块多钱了,根本买不起车票,而且也没法找人借。怎么办呢?平时爱动脑子爱看书的他,想了半天,还终于想出一个坐“免费”车的点子来。
  他带着行李,走了七八里路,到公路边上拦,而不是到车站去买票。他知道现在的班车为了多赚钱,只要有人招手,随时都会停下带人的。没过一会儿,就有班车开过来了。他一招手司机就停了。“快上快上!”售票员喊。
  他上了车就往车的最后面挤。等售票员挤到他跟前,要他买票,车已开出好几里路了。他问:“多、多、多少钱一、一、一张票?”他故意装结巴。这一结,车又开出老远。售票员说二十二块。他说:“哪、哪、哪、能、这、这样呢?在车、车、车站买、买、买票才二、二、二十二块钱、钱呢,你总、总、总不能让、让我一个打、打、打工仔吃、吃、吃这么大、大、大的亏吧。”售票员皱了皱眉头,不悦地说:“那就二十吧。”汤凡新故意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说:“顶、顶、顶多十、十、十块钱。”售票员一听就烦了,就说你买不起票就赶快下去。他又说:“顶、顶多十、十二,多、多、多一、一、一分钱,我、我、我都不会、会、会出、出的。”售票员已经非常不耐烦了,说没有十八块就请你下车。他装着搜钱的样子,这个口袋掏掏,那个口袋摸摸,最后说:“那、那、那我就、就下、下车吧。”当时呀,一车的人都对他露出厌恶的表情,那些又冷又锋利的目光,嗖嗖地直往他的脸上射。他只好硬着头皮,硬顶着人们的这种目光一步步往车门走去。
  他曾经看了很多有关智慧的文章,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能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智慧。”此时此刻,他不断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他又站在路边拦车。上了车,他又厚着脸皮跟售票员耍“赖皮”,等车开出好一阵之后,他又说:“那、那、那我就、就下、下、下车吧。”他就这样上车又下车,下车又拦车,也不知上、下了多少趟车,结果一分钱没花,就赶到了那个城市,找到了那个同学,也成功地在那家公司应聘上了。他所学的专业,恰好能在这家公司得到发挥,因为表现出色,他也很快得到公司的器重。
  对于汤凡新来说,那次“免费”搭车的经历实在太重要了。但这件事,他对谁也没有讲。他觉得讲不出口。讲这样的事情,只能让他脸红。但他却总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品味着这件事。自己这样做,真的是一种很有智慧的表现吗?如果说它是一种智慧的话,可它为什么总让我说不出口呢?会让我感到脸红呢?他想着想着,这件事就在他心里变得阴暗起来,沉重起来——后来简直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压得他心里总是隐隐的难受。怎么办呢?难道就让它这样在心里压着?他开始想如何才能从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想来想去,有一天,他就带着刚发的工资来到车站。他找到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他是来认错和补票的。他很详细地说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掏出二十二元钱递到对方的手里,还深深地给对方鞠了一躬。人家竟然感动得拿着钱的手都抖了起来,并很快向报社提供了新闻线索。
  记者很快采访了他。他对记者说:“现在,我并不认为能够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智慧。现在我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能让人说得出口的,不会给人带来良心上的自责的,才谈得上是智慧。”他主动向车站补票的事,他的这番话,很快就登在报纸上。没想到这件小小的事,居然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有不少人打电话到报社发表自己对智慧的看法,说正是那些不择手段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弄得不可信任,把人心弄得防不胜防。
  汤凡新转瞬就成了新闻人物。当地的一位领导,还在某一期的报纸上写了这样几句话:“汤凡新这样的人物可敬,值得大力宣传。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就是说得出口的智慧。”汤凡新接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亮相,还被一些学校请去作报告。好几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都想请他去任职。他所在的公司,不仅连续给他提薪,还破格提拔他为中层干部。
  他身边的同事们都笑着说:“这家伙,真他妈的太有智慧了!”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19:53
普雷瑟先生的成功之道

成功不是以你取得的胜利来衡量,而是看你如何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
  “告诉她5个月后普雷瑟先生可能有空,不过要提前1个星期打电话来确认。”
  她们的一番奚落让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转身想走。
  这时,我看到那两个秘书起身去餐厅了。我有了一个新的计划:“我想见普雷瑟先生。”我从钱包里掏出100美元放在桌子上:“请你转告普雷瑟先生,我花100美元买他5分钟的时间。”
  秘书一惊,看看我,一句话未说,走进了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不一会儿,从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里传来了朗朗的笑声,一个高大的男子打开办公室的门。“进来,”他笑道,“请坐。”我把实习合同递给了他。他拿起合同几乎看也没看,就签上了他的名字。“好了,”他抬起头说,“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几年前我攻读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位委员会向我推荐政府部门成功的管理人士时,我选择了跟随衣阿华州社会福利事业厅厅长普雷瑟先生实习。普雷瑟先生扶贫帮困工作卓有成效,他不仅合理使用各种救济和捐赠,更重要的是,他使许多失业的人重新找到工作并走向成功,让无数贫困的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去拜访他的时候,发现普雷瑟先生有3个秘书。她们的办公桌在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门前列成了一排,前两个秘书背朝门,最后一个秘书面朝门。
  “您好,我想见普雷瑟先生。”我对第一个秘书说。“预约了吗?”秘书漫不经心地问。“没有。为什么不能直接预约呢?”我问。
  “也行。”她说,然后拿起话机,拨了一个号码。接着,第二个秘书桌上的电话响了。两个秘书相隔仅有1米的距离,居然煞有介事地用电话谈了起来。最后,第二个秘书说:吧——你的100美元买我的5分钟时间。
  我准备好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想不起来了,只能茫然地看着他。“让我来说吧,”他说,“你是不是想问,我是如何成功地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的?又是如何让许多人脱贫致富的?”他刚想说出第3个问题,桌上电话响了,他按了免提键。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得知打电话的是他的朋友丹尼斯。丹尼斯是本市的一名雕塑家,他创作的雕塑作品《堂吉诃德的马》在全国获得大奖,使他成为本市知名人物。可是,他告诉普雷瑟先生,这座放置在街心公园的雕塑作品前一天晚上被一些调皮的孩子烧毁了。
  普雷瑟先生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我的朋友!一来这件事会让你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二来《堂吉诃德的马》虽堪称佳作,但也让你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其实你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全世界人民可都等着这一天呢。”
  “你给了他看待这个不幸事件的全新的角度。”我在他们通话结束后评价道。
  “不仅如此,”普雷瑟先生说,“我是想让他觉得他是有价值的。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所以这件让他伤心的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贝蒂,”普雷瑟先生说,“成功不是以你取得的胜利来衡量,而是看你如何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如果我们彼此提醒要坚持不懈地发现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将消极转变为积极,那么我们就会互相鼓励着走向伟大。丹尼斯今天就需要得到这样的提醒。”
  “普雷瑟先生,”我把话题转移到正题上,“感谢你同意让我跟随你实习,可是,我想知道,为什么你刚才并没有认真看一看实习合同就在上面签了字呢?”
  “两个原因,”他说,“首先,你为了能见到我想出了一个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我为什么让我的3个秘书以那样的方式安排在外面吗?那些能够过我秘书这一关的人展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见我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并且说明他们能够把挑战看作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地抱怨。其次,你让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你花100美元买我5分钟的时间!”
  普雷瑟先生没有收下我的100美元。此外,丹尼斯后来创作的新作品《女人头像》获得了巨大成功,让他享有了“艺术大师”的美誉。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8-03-06 21:20:45
门面

到波士顿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去看哈佛大学。车子在一条窄小的鹅卵石路上停下来,两边是一些旧房子和低矮的门面,车子停靠的位置,临着一扇极普通的铁栅门,门两边的红砖垛已经灰黑,里边是一间在国内常见的简易房。我以为车子出了故障,却听说:“到了。”也就是哈佛大学到了。那扇门里就是,陪同说,我们现在去正门,一会从这里出来。
  原来这是偏门。即便如此,也足让我惊讶:毕竟让世界各国的求知者那么向往的哈佛大学啊。这样的偏门,好像还不如我所在的那个无足轻重的社团多年没有维修的偏门呢。可是拐个弯,到了正门,我的感觉更不止是惊讶,完全就是疑惑了。以为陪同是敷衍塞责,把我们带到了另一扇偏门。结果人家倒很惊讶,反问:这就是正门呀,怎么会不是呢?
  依旧是已经灰黑的红砖垛。依旧是黑色的铁栅门。只是比先前的那个偏门稍宽,红砖垛上嵌了刻着校名的石头。进门便是穿过楼群的林阴道,远远的尽头,是那座约翰·哈佛的著名雕塑。我不能不相信,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大门。
  我的惊讶和疑惑,源于我对国内大学校门的见闻。我有一次因为偶然的机会路过一所省级大学的新校区,被其孤零零地突兀屹立于一片广阔旷野上的校门抓住了视线。同行的人中有个知情的介绍说,该校为建新校区,一口气贷款二十个亿。规划尚未全部完成,但这座宏伟堂皇、傲然雄视、耗资千余万的校门,及其所表现出的主事者的手笔与气魄,已令无数观者咋舌惊叹。
  这些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其中包括那所大学的负责人,参观过哈佛大学的,肯定不在少数。他们应该都知道当了20年哈佛校长的科南特说的“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知道“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哈佛校训:知道哈佛大学在上世纪最后十年平均每年得到十亿美元的社会捐赠,却只是一味致力于世界第一流学府的学术发展而没有重建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