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是能成功。但先要明白他平辽的计划是什么,有人会以为只是凭坚城用大炮,其实是错误观点,绝非如此简单。
那么,他的平辽方案是什么呢?请看如下分析:
袁崇焕的平辽计划主要是针对河东辽东半岛,为什么这么说呢? 通过以下几点,可以知其原委。
1.袁崇焕上任后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是什么?
他说::“因约文龙会晤于三岔旅顺之间,以揆度地形,规划进止。”“一以观复辽之形,一以验海道之难易,且与文龙约,出平生之意见,以成东西合进之局”看来他急于想要在海盖金复地区打开新缺口,
但他对海路不熟悉,所以他才想要:“因约文龙会晤于三岔旅顺之间,以揆度地形,规划进止。”并说:“臣今欲完辽事,需文龙急也!”
到这里,已经明白了,他把下一步行动的着力点放在了辽东半岛的海盖金复地区! 但他对海盖地形不熟,海盖进攻,没有旅顺明军的配合支持势必要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所以急需毛文龙的配合,毛文龙成了这个计划的关键点。
他本来很有信心收服毛文龙的,他说:“毛文龙可用但未有用毛文龙之人。”他想当这个用毛文龙并让其发挥应该作用的人,但东江当时恶议满朝,这点毛也承认。毛手下也有向袁告毛恶状的人,以至于何可纲谈及此时说到:“国之有文龙,实国之不幸。”所以当时他并不能搞清毛文龙抗战的决心,要文龙全心全意合击,势必须派人控制毛,其一防止他同后金有瓜葛,确保东江和山东安全。其二出兵时也要有人监督督战,必须要求获得真实战果和领土,他对作战的态度一直是:“师何以进退,以何时合、于何时未合。”对进击时间和会合日期要极严,“刻下程期,准其功罪。脱有不效,坐而罪之”一切要求落到实处。(说一句题外话:袁对自己也并无二致,在入关援京之出初就疏请崇祯治自己的罪,在见崇祯时青衣小帽,表示自己是待罪之身不敢官服觐见)
但此时的毛已退化变质,和皇太极狗苟蝇营,只安于当土皇帝,袁的这种要求是自由自在惯的毛文龙不能忍受的。在一系列收服措施无效后,袁崇焕降低门槛,只要求毛让出旅顺及其西边的岛屿,他好自己来实施登陆计划:“定营制分旅顺东西节制,并设道核稽国家所费。查兵马钱粮,俱不见允;”但这个要求毛文龙仍然坚决抵制:“必欲解银自往登莱粜买,又必移镇”,就是说毛文龙坚决要领饷银自己到登莱去买粮买物,又强行要移镇。(这里解释移镇:崇祯初有朝议东江移镇,一派是想将辽东军民移到广宁一带,加强关门防守,一派是移到旅顺,以阎鸣泰为代表,要求移镇到盖套平原。毛坚决反对移镇,但此时他又以移镇为借口抵制袁索要旅顺和人马。)到这时袁的辽东半岛两面夹击的计划面临全部落空。
2.袁崇焕为什么非要在海盖金复地区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呢?
原来这是继承他老师孙承宗的战略思想
孙老太师的战略构想就是用广宁战线保卫关门,而辽人守辽土的精髓则在肥沃无比的辽东半岛,并不在宁前走廊。
他说:“我欲恢全辽,必先复金、复、海、盖南四卫。盖南四卫在三插河东,而实全辽膏腴之地。” 而对关宁的观点是:“辽西七百里,北山南海,宽者不过数十里,狭者十余里耳。开原、铁岭一带,俱地亦荒瘠。” 所以他谈到自己的战略构想:“唯四卫膏腴,而又近海,辽之所以富贵以此! 奴自破辽阳,四卫即没于虏。及破广宁,全辽尽失。然使河西步步为进,地远难于计日,而于虏无切近之灾。我竭力以除图,彼猝至而遽败矣。如自四卫入,则置刃于腹。而且迫于辽沈,彼自不能安处!”
这个构想是极具有战略眼光的,因为孙太师不仅仅是局限于军事斗争的考虑,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宏观控制,关于这点,下面还会谈及。
3.这个计划实施的可能性
袁崇焕说: “倘按国初马云、叶旺之故事,则河东尤为扼要,以正为奇,断不能舍此而别求胜算,臣所以亟亟于东江之策画,谓欲复辽土,先通[辽海为合力为用]。”
关于这一点,就连一直抵触的毛文龙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崇祯二年四月疏言:“臣观督臣疏中语意似乎疑臣不受节制,故欲申海禁而通辽海方为合力为有用。”
考察历史
明朝太祖时期统一东北过程,就是马云、叶旺在金州登陆,逐步修堡前推,女真人不服,哈纳出带领十万女真兵来攻城,被打得大败而退,后投降明朝,这是有很成功的先例。
作者: 牌位先生 2008-1-29 21:00 回复此发言
--------------------------------------------------------------------------------
2 袁崇焕的平辽战略能否成功——砖多的进啊(整理版)
所以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战略是可行的。 一旦实施,将是插入满人腹部的一把剪刀,让敌人再也无力他顾!
4.这个计划实施之后的可能结果
首先在军事意义方面不用说,海盖距离辽沈很近,威胁是“鞭长不及马腹”的东江和“地远难于计日,而于虏无切近之灾。”的宁远难以相比的,套句太师的话,就是入腹之刀!有此一局,皇太极再想入关赶考,得把全部人全带上。
其次在经济政治方面,其一是后金的食用盐全部来源于这里,盖州为满人煮盐的“煮盐泥堪”是不用服徭役的,曾有一次上缴一万斤盐的记录。按人口计,后金每年用盐大约数十万斤,最早明朝拿食盐当作控制女真人的工具,盐铁是不允许他们私自买卖的,只能明政府专卖。女真人吃盐必须到辽东司去领盐,往往很多女真人没盐吃而叛逃领主。过去的柳河之战,就是孙太师为了打击满人在三岔河的私盐场而出击。可惜这次战役因为高第的破坏而失败,一旦袁崇焕若打烂或控制辽东半岛,解救那里为满人煮盐的“煮盐泥堪”,满人吃盐就先成了大问题,盐业税收必然大受影响,同时根本不产盐的蒙古也必然更容易被明朝控制,蒙古人可以不吃米,不穿布衣服,但不能不吃盐。对瓦解满蒙联盟也有好处,再加上花钱武装东江军队来增强朝鲜抗击能力,到时候可以顺利实现“三方布置”策。满人若来攻,则宁锦较近,便于支援堵截后金粮草运输,而又海上登津支援,进退方便,在整个辽东指挥权统一的情况下,女真人必将左右为难困毙于是!
其二,满人的走私贸易也必然受到巨大打击
当年开战后,熊廷弼搞封锁,女真人一次就有一万斤人参腐烂(武备志),损失极为惨重,满人的贸易全靠蒙古人,但蒙古人趁机收取极高的税收,压榨满人,满人无奈,想出了走私这一招:他们说:“若今日之奸细,不过贫民营利而已。……况奸细贩货,实便我国(即后金国),胡不将计就计以为之?”两国开战,贸易中断,满人贸易全靠这些“奸细”——汉族贫民走私来维持。按走私方便程度,则以辽东半岛为最!无论是到山东走私或是到东江交易,都很方便。毛文龙在此海上拦截收税其利益巨大。如果被袁崇焕切断,将对满人的贸易产生巨大的打击!人参烂掉,貂皮虫蛀,东珠变黄 !皇太极在崇德四年和五年经济已大为改善的情况下,还要强迫明朝开张家口马市!可见贸易对满人的极端重要性。
附,东江马市探讨(不成熟,抛砖引玉)
正如明人所说:“文龙在岛中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
有此看法的人还有“私通粟帛,易敌参貂,藉是苞苴,为安身之窟”这时山东守将说的。
要问朝鲜人不会买这些米粮和布匹吗,我认为很少,因为朝鲜人的看法:“其所发之货物,非关我国之用”,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毛文龙自己吃的粮食还是来源于朝鲜:“一国民天,半归于辽众”(民天就是粮食)《李朝实录中国史料》
毛文龙得钱用于作战了吗,朝鲜人的看法是用于享乐了,还有就是给厂臣特使的巨额贿赂,可以看看他给胡良弼等中使的礼物,只上好人参就不是论两送,而是论几百斤送,还有貂皮,锦缎,以至于内臣们宁愿卖光家财来争取出使东江。
有朋友可能会问,朝鲜没有人参吗? 请看:“文龙拘锢难民,不令一人独还,日给米一盌,令往夷地掘参,早夷屠杀无算。其畏死不肯往者,听其饿死岛中。”原来是从满人哪里盗挖,被人劫杀掉,只好买
明初的马云、叶茂能降伏哈拿出,也不是女真人有什么不可承受的损失,而是吃的穿的用的来源都被断绝了,只好投降依附以求活命 。这也是袁崇焕一开始就对中央大员说:“从东江作起”的原因,所以摒除纯军事观点,才能理解孙太师的战略高度!
5.袁崇焕的实际行动
在争取毛文龙失败后,他采取断然措施,并且整顿东江,将东江两万余疲饿之兵重新定编,东江本来没有多少骑兵,处于“兵不兵民不民”的混乱状态,朝鲜使臣看后也认为其没有平奴之力,袁竟然一下子将其中的三分之二都给定编为骑兵,若按关宁骑兵的装备配置来训练,那是相当的费钱,但是值得,因为他的终极目标是:“化海外游魂为恢复劲旅!”
除了定营制,还将东江分为两协(原始是四协),这个目的再明显不过,正如他所说: “按辽东原止一镇,今用兵时应添一镇于河东...”联系上面袁的行动,此河无疑是三岔河,他的构想是开战后在海盖金复地区建立新军区,仿效马云叶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展大图。
登陆战开始后,刘兴祚一协必然要去河东的战区开拓根据地,而攻击满人老家山区的任务必定要交给陈继盛,两协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若能顺利按关宁标准武装,再加上辽东人“长大”“善战”(毛文龙语)一万五的骑兵,又熟悉满人的内情,威力要比关宁大,况两地极近,东西合击,东打西拉,西打东拉,成算必比易受包围的单路进攻要大的多。由于袁崇焕已经统一了辽东指挥权,以其威信令行禁止,所以这绝非妄言。而且袁是比较稳重的,他和他师傅孙承宗一样并不太放心辽人,所以才坚决不肯设总兵,要他们在和满人真正的激战之后才考察忠心和战功升任总兵。
若然如此之势,皇太极的末日必指日可待,但在袁崇焕死后,辽东不复统一指挥之局面,又是经抚抗衡,各自为战,最后被人各个击破,局面无法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