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头睡狮,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但是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拿破仑 波拿巴
今天,中国醒了吗?
一、 华夏民族依然沉睡—没有归属感的民族:
从历史上看,华夏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是最强烈的,与周围的民族相比,华夏民族对自己的民族归宿感是极其强烈的。然而自从甲申国难后,汉民族就迷失了自己的民族观,在民国时期,由于当局对汉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大力提倡,汉民族意识有所提高。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汉民族文化中的某些思维与官方的意识形态有着巨大冲突,汉民族文化并定性为“封建落后”,结果被无情抛弃并予以摧毁(相比的是台湾伪政权继承了汉民族的文化),而标榜“马列主义”的官方对汉人的民族主义观念进行了强力打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丧失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汉人已经成了民族认同感最差的民族,凝聚力也变得极差。
这样的汉民族怎么能谈得上觉醒呢?汉民族没有觉醒,又怎么谈得上中国的觉醒呢?
二、 满清对汉民族意识的阉割和1949年以后官方对汉民族意识的淡化----谁在麻醉华夏民族?
(1)清朝的阉割:
与蒙元统治者相比,满清更加阴险也更加残忍。清政府却最重视利用文化精神武器统 治汉民族,达到几千年来少数民族的顶峰。也达到对汉民族精神文化破坏的顶峰,这首先表现在对汉民族自尊和民族传统的全面绞杀的剃发令。"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 头", 历史上,少数民族入 侵、入主中原,如虽有"乱以氐、羌、突厥、契丹、蒙古之风"(《孔子 改制考》) 但多被拥有悠久文化积淀的汉民族同化。蒙元也曾试图改变汉民族的服装,结果成为元末,汉族大暴动的重要诱因之一。清政府的剃发令,让有着崇高自尊的汉民族改发易装,招致了强烈的反抗,仅江阴一县,为反剃 发起义,战死,自尽,被清军屠杀就多达17万人。全中国为反剃发而被清军屠杀又有多少人,实难统计,剃发令不仅是对汉民族的极大污辱,更是对汉民族集体自尊和自信力的毁灭性打击。直到太平天 国时,号召起义的有力动员辞仍是"复我衣裳"!剃发令使汉民族数千年的发式,衣裳传统陡然蒙难。"唐制衣冠荡然无存"还是其表,使汉民族从此失去了骄傲,自尊, 自信的精神境界,其影响无 论怎么估价都不过分"此固我皇汉人种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抛汉唐之衣冠,去父母之发 肤,以服从满洲人之一大纪念碑也。"(《革命军》)。 文学|虚拟
清室最高明的篡改是四库全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汉民族英雄史进行空前绝后的荼毒,清的手段大大的高明和阴毒,不是焚书,而是"全毁、抽毁、剜去之类的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其目的非常非常的明确,即"永不会觉得我们汉民族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应该说,经过清267年的精神奴役,清政府基本上达到了使汉民族忘记血史,永不会觉得汉民族中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的目的。中国古书与被删剜套改的对比原文了,只要稍加对比,即足以令人惊骇(如冉闵的故事),总之"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亡的岂只是古书,失去了的岂止是发式,衣冠,这是汉民族精神传承(如儒学精神的畸形发展)的大断裂和大毁灭。
此外还有:“奴才”这种对人侮辱性的称呼被强行推广;文字狱,扼杀了明朝活跃的学术气氛;让汉人做包衣和让汉人做太监的政策等。
欧洲历史上,当巴尔干半岛国家被奥斯曼打败奴役后,从此这些国家远远落后西方,而汉民族也一样,当文明被野蛮所笼罩后,文明之花就会慢慢枯萎,甲申国难是华夏民族的最大悲剧。
(2)1949年以后官方对汉民族意识的淡化:
由于秉承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的思维与汉文化格格不入,所以,汉文化成了新政权的打击目标,毛先生说:“十批不是好文章。”于是史上最轰轰烈烈的毁灭汉文化的行动开始,几十年内,汉文化在大陆基本灭绝,而以前的中国=汉族被改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强化其他民族的认同感的同时,对汉族的仪式,艺术文化和传统采取了淡化甚至反对。如贾鹏芳是一位拉二胡的艺术家,然而他却在国内无法发展,原因是当局不理会这种汉族文艺,于是他跑到rb,并在东洋大红大紫。《十二梦幻曲》这首华夏古曲,现在演奏得最好的却是一位韩国人。通过几十年的淡化和抑制汉民族主义,汉人基本丧失了民族归属感。
三、 汉民族的强大精神和华夏祖先战国汉唐明的精明扩张
说实话,今天的汉民族其实说不上是真正的华夏子孙了,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华夏民族应有的品味、精神和文化。那么我们的祖先--真正的华夏是一种怎样伟大的存在呢?
自从轩辕黄帝立国之后,华夏民族就开始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开始起步,向四周异族出手,经过无尽的厮杀,击败了一切对手,终于占领华夏祖先视眼范围内所有的肥美土地,建立了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中华帝国。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有这么厉害吗?要知道胡人可是非常野蛮的。
我会告诉你,真正的华夏族是最具进取精神的,最强横的,最有魄力的,同时也是最智慧的最高贵的。
他们强横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看看汉文化的一大代表人孔子对复仇的看法吧(记住不要听信某些意识形态学者的断章取义和恶意诋毁),孔子说“以德报怨,以何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孔子对复仇极为推崇,了解的人恐怕还不占多数。孔子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为人子者,必须时刻带着武器,尽一切可能手刃仇人。而对于兄弟之仇,如果突然相遇,既便没带武器也应该上前博斗。当然,这是在没有公正执法的前提下,而且也有限制,就是兄弟之仇如果是正在执行出使国外的任务,则此时不能复仇。这是为了将个人的道义与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统一起来。春秋,君主和父亲无罪被杀,而臣和子不能为之复仇的。君父就不能称为“葬”,表明其无臣无子。同样,在华夏族的眼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死难者,如果国家和民族没有为他们复仇,他们也不会安息。(比如伍子胥的复仇和吴王夫差的“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吗?”)这样的民族,扩张欲望是十分强烈的。
从华夏立国开始,就是一部对外扩张和征服的伟大战争史。黄帝战蚩尤,将华夏民族的的生存空间拓展到华东地区;大禹灭三苗,华夏的支配范围达到长江流域;而两周期间对胡人的大剿杀,更是巩固了华夏民族的成果;秦汉夺取百越,打通西域。在东亚的民族中,没有比真正的华夏族更热衷于扩张和进取了。匈奴人号称强悍,华夏族将它打得片甲不留,远走大漠;唐军进军西域和阴山,将胡人的王庭彻底消灭;大明军队南征北讨,巩固民族生存空间。
“汉贼不两立!”“匈奴未灭,家何以为?”“犯强悍者,虽远比诛。”“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君”。。。何等霸气,与粗俗的蒙古人和野蛮的rb人征服相比,我们祖先华夏祖的征服更加精明,他们杀光反抗的敌人,建立华夏文明的学校,宣传华夏文明,迁徙大量的华夏人巩固政征服区,达到从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绝对征服,并通过宗族传承保证了华夏民族几乎绝对纯洁的血缘。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祖先华夏族不但在武力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占有了东亚最富饶的所有土地,用这片土地孕育了最多的华夏儿女,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高贵的礼乐和文化,将华夏民族与那些蛮人区分开来。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如此领先和宽阔,以至于西方和伊斯兰将鬼神拿来膜拜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将我们民族的道德模范视为典范学习;以至于西方和伊斯兰为了教派内部的异端杀得天昏地黑时,我们的祖先却包容了一切宗教和文明的传播。这也是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我们祖先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民族,他们的武力和文化成就使周围一切民族畏惧臣服,他们充满敬畏的称呼我们的祖先道“华夏”或“华族”,寓意“最高贵的民族。”
四、 复兴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
人们经常说,现在的汉民族怎么如此没用?如此懦弱?
这是为什么呢?
我记得日耳曼民族没有统一之前,德意志分成了好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邦,互相攻战,洛林公爵甚至不惜联合法国军队进攻本族同胞;为了夺取皇位,巴伐利亚大公也联合了法王路易十四;为了反对天主教皇帝,萨克森公爵也联合过瑞典王古斯塔夫。这种垃圾的喜欢内战的民族会是一个强悍的民族吗?可是德国人用两次次世界大战彻底证明了本民族的强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之前的德意志缺乏民族意识,就像一位德国诗人说的那样:“德意志啊,你在哪里?”当德国统一后,被大力提倡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观念成了德国的民族观念,一个用血统武装起来的民族是可怕的,没有比血统更能统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意志了。从此德意志成为了最令人生畏的名词。
rb也一样,战国时期杀得你死我活的rb,在明治维新后,由于大和民族观念被大力提倡,在为民族而战的口号鼓动下,三岛国民奋发图强,万众一心,成为东亚一雄。
韩国也一样。
现在我们看一下汉民族的情况:
满清的时候,清政府极其警惕汉民族的民族意识,阉割和镇压无所不用其极,经过三百年的残酷压迫,汉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大削弱,与此同时,民族的奴性却增加了。
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行马列思想,对大汉族主义进行了打击,并消灭了汉族的文化,用马列思想取代了民族主义,造成了汉民族荣誉感和汉民族归宿感的巨大丢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也造成了汉民族淡薄的民族意识。
没有民族意识的民族是不可能团结强大的,只有真真正正将汉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才能提升中华民族的荣誉感。通过歌颂汉民族历史的真英雄大基业和文化,使汉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意识,有自己的民族观念,而不是现在这样如此打压扼杀汉民族的民族意识。由于少数民族的优惠,造成大批该民族籍的汉人。这是长期推行消灭汉民族意识和加强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恶果(不知道当局是否认为这是恶果)。
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如此缺乏民族意识和自尊心,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可能强大的。
作为世界上最纯种、历史最辉煌、人口最大和最智慧的民族,一旦将他们的民族意识彻底唤醒,我相信一个比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更加强大的民族将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那时 ,“东方睡狮”才是真正的不再沉睡。
五 当前毁灭汉文化导致认同感下降和压制汉人的愚昧的灾难性后果(西晋唐明)
由于汉文化的没落,导致大部分国民精神信仰长期空虚,国民归宿感不强,整个国家一滩散沙。这种情形下去,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由于对少数民族的过分宽容导致的严重后果数不胜数:
三国时,曹操内迁匈奴,到西晋时期,内迁胡人越来越多,终于酿成永嘉之乱,华夏险些彻底灭国。
梁武帝对侯景的安置,造成了侯景之乱,南方汉民族政权大大被削弱。
唐朝太宗内迁被征服的胡人于河内,结果酿成武后时期的契丹之乱;玄宗对胡人的重用,造成了安禄山之乱,从此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萎靡不振,沙陀人、奚族人、契丹人、党项人纷纷祸乱中原。直到明太祖恢复中华,华夏方振(记住,我说的中国不振,不是指中国弱了,而是华夏民族没有保持绝对军事霸权而已),明后期,李成梁对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纵容,(当然还有小冰川气候)造成了对华夏民族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今天,当局的民族政策比上述不公更多,历史上,在华夏政权下,虽说对胡族宽容,但是这是以华夏族绝对至上为前提的,而现在,则是压制汉民族,毁灭其文化,削弱其人口,我想这种政策对国家的未来是极其不利的。(不知是否有意为之)
六、 民族正统文化传承和汉文明政权的未来
我并不认为华夏祖先的文化就是十全十美的,祖先的文明在那个时代也许是最完美的,最杰出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不合时宜的论调。
我们应该怎样呢?
抛弃,绝对不可以!绝对是华夏的耻辱!
历史上,华夏的文明的延续性是如何保持的?那就是修改自己祖先的文化不合时宜的地方,使之适应时局。
如:董仲舒对儒学的修改;柳宗元和韩愈的古文复兴运动;宋代的朱熹程氏兄弟的心学(不过此学争议很大);明代有王阳明王夫之的修改(此学说很具有民主实干精神,但被满清打断,rb尊崇王阳明学说,或赖之以强国,是乎?)。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一次修改我们的文化,使之适应新形势。
可以想到的是:当以汉文明作为主要理念的大陆一旦出现,将立即对南洋和海外的华人产生巨大吸引力,对构建东亚文明极有好处;而同样秉承华夏文化的rb韩国也不会自称什么“中华”正统了(rb日清战争期间自称真正的华夏,宣称“朝鲜应向中华—rb称臣,而不是胡虏—清朝)。
七、汉民族意识的觉醒者的风范---林觉民和俞培伦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雪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花”
-----------黄克诚
每当读到林觉民先生的与妻书,我都不禁黯然泪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孔子说,仁而爱人,不亦如是乎?林觉民曾说,每当读到清朝**屏蔽词语**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则久久不能安静,“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于是慷慨赴死,以拯救国民。
与他一道的还有身残志坚的俞培伦,面对好心劝他退出敢死队的朋友,他倔强的声音依然震撼着我:“为什么别人可以为民族而战,而我俞培伦就不可以呢?”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何时惧死!
那七十二名烈士,无一不是独当一面的干才,各个英俊风流,才华横溢,然而为了伟大华夏族的觉醒,他们这些华夏族的真正继承者和真正觉醒者,不惜用血肉和生命去撞击那个黑暗的天幕,点燃了一个沉睡巨人的希望之火。对于他们,我只有永远的敬意。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林觉民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这才是华夏文化的真正继承者,因爱而战,因仁而勇,可谓至勇)
结语:
谁考证认为唐皇是胡人?谁在诋毁孙中山岳飞史可法?谁在为白颜虎吴三桂洪承畴施琅尚可喜和剃发政策翻案?为什么《汉武大帝》的放映受到重重阻碍?沈阳的清十二帝塑像怎么会立起来?
这是翻案诋毁和篡改历史的行为都有一些居心险恶的非汉民族历史学家和集团的操纵,并受到当局的纵容。比如满族历史学家阎崇年大肆歌颂削发令,美化清朝的屠杀;回族历史学家张承志无耻吹嘘屠杀了一百万汉族和誓掘黄帝陵的白颜虎。这些倾向令人担忧,因为这些潜移默化的宣传更能消灭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一旦汉民族的民族是非观灭亡,导致不知真相的汉族人欣赏那些屠夫,厌恶曾保卫自己民族的英雄时,那么这个民族的灭亡就不远了。
从2000年-到2007年,由于不公平的计划生育,汉民族的新生婴儿只有52%的比率,汉民族的人口比率从建国前的98。7%降低到89%。伴随着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加,其在舆论和政策上的主导权大大增加,于是出现了大批翻案风。更可怕的是由于当局极力消灭与马列抵触的汉民族文化和民族观念,汉民族的凝聚力大大降低,基本不可能有所反击。这种局面下去,汉民族的灭亡绝不是危言耸听。
今天,我们绝不能做千古罪人,行动起来吧,汉民族无论是文化还是人口上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间不容发。炎黄子孙,华夏后人,同胞们,不要忘记印度和拜占庭原住民的悲剧。中华必胜!
《附录》
与妻书(清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崖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迴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底底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迴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吾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勇,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