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很多年以后,当我第一次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听完了《垃圾场——麒麟日记》,我发现,它的创作者何勇原来不仅仅是个纵火犯或精神病患者,还是一位中国流行音乐史上难得的天才。
显然,我的结论实在是有些后知后觉。早在十年前,何勇便已被一群新音乐狂热分子捧为至高无上的圣贤。在他们看来,1994年出版的《垃圾场——麒麟日记》既是一张惊世骇俗的摇滚唱片更是何勇浴血奋战的宣示,他们相信随着何勇与当时的港台流行音乐“近身肉搏”的加剧,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天辟地运动必将席卷神州大地。事实大抵如此。何勇和他的另外两位同志(窦唯和张楚)联手撕开了中国内地流行歌坛的一角,一班奇形怪状的家伙扯着“新音乐”的大旗伺机而入,并逐渐壮大起来。在这之后,何勇成了愤青们的偶像,成了中国朋克的祖师爷,成了全中国彷徨无助的孩子们的精神支柱。
英雄和偶像的诞生是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自我和勇气为代价的。这其实是一个悲剧,无论是对于崇拜者或是被崇拜者,都是如此。何勇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6年的“首体事件”之后,何勇不但彻底退出了流行音乐的舞台,更日渐成为报章杂志上的小丑。从纵火犯到精神病患者,何勇其实是在为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还债。大家习惯于把“首体事件”看作何勇衰败的导火索,可是,我想说的是,那不是衰败的开始而是衰败的催化剂。当人们在何勇的朋克性质上纠缠不清、当音乐化为精神的奴仆的时候,衰败便已悄悄开始。
倒退十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仅仅从音乐的角度去评判何勇的价值又会如何?我们会发现,何勇不过是个在音乐上肆无忌惮地挥洒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顽童罢了。他淘气、倔强、焦虑、逆反,却绝不愤怒。至少,从《垃圾场——麒麟日记》中,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丝毫暴戾的气息,就算是被无数人神圣化了的《垃圾场》也逃不出青春期叛逆综合症的范畴。当然,作为朋克,他完全合格,因为朋克本来就是青春期逆反的产物。只是,与后来同样被神化了的“盘古”不同,何勇的朋克不是愤世嫉俗的衍生物,而是青春期焦虑不安的情绪的自然抒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没能从形式上捕捉到《垃圾场——麒麟日记》的朋克形骸。青春本来就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朋克不过是青少年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相比遣词造句的犀利,何勇的真实更表现在音乐形式和情绪的丰富上。《垃圾场——麒麟日》是一张纠集了包括民谣、朋克、金属和民乐等多种元素的唱片,何勇极富创造性和想象力地将以上元素融合在一块,真实还原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甚至,他比我们想象的走得更远。纵横交错的即兴键盘、天马行空的器乐展演合着恣意妄为却妙趣横生的半说式唱腔,何勇不经意间创作出至今为止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富想象力的作品。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与时下诸多疯狂制造枯燥乏味的唾沫垃圾的所谓摇滚大师不同,《垃圾场——麒麟日记》里面任何一首歌曲的旋律都足以令周杰伦或SHE们汗颜。
可惜,何勇终究倒在那个小心翼翼地接触、大开大阖地批判的年代。没有人能说清楚那究竟是谁的错。对于我们这些一路风调雨顺的小民,怀念他的理由至少有一个,那就是他曾经说过:“从80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是在玩命,全身心的,用年轻的血,把中国火点燃!”这便是我们曾经的和现在的梦想!
张楚
想象中,张楚并不适合吉他弹唱——他应该是瞎子阿柄那样的人物,拽着二胡或三弦或马头琴或冬不拉在街头巷尾低吟浅唱“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他不是Bob Dylan的继承人,他是中国农民的后代,他像他的祖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不过,他的手里握着吉他,而不再是锄头。
没有人比张楚更热爱自己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以及这土地上的一切。否则,他也不会创作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样一张伟大的作品。尽管,在这之前,张楚曾经在《姐姐》中诅咒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在1994年发行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中,他收拾了自己青春期分泌过剩的荷尔蒙,为思考镀了一层悲天悯人的色彩。《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是一张锋利的民谣唱片,张楚一层层地戳破人们伪善的情感,却终究没有完成致命一击。他用理解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用博爱温润的音符轻抚被他戳破的伤口。他固执地表达着自己与周遭的疏离感,却既不挣扎也不反抗,只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耿介特立的个性,在荆棘丛生的生命大道上艰难行进。于是乎,不同于窦唯的梦呓和何勇的逆反,张楚的作品充溢着浓重的乡土气息。而且,与诸如《纤夫的爱》一类矫柔造作的伪新民歌决然不同,张楚的乡土气息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的产物,而是与实实在在的生活交媾的结晶。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所选择的半说式唱腔。正如我最敬重的乐评人李皖所说:“语言是最深厚而古老的文化沉积,因此半说唱腔的民谣摇滚,就成了带着本国口音,最具民族气质的音乐形式。”
无独有偶,张楚之后的民谣艺人,从胡吗个到尹吾再到杨一,无不选择了半说这样一种歌唱形式。只是,没有人能达到甚至超过《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高度。或许杨一更自由、胡吗个更有趣、尹吾那首意在“挖掘说话中固有的音乐元素”的《出门》更有创意,但他们都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想法需要表达,太多的形式等着尝试,都无法做到如同张楚般随性自然。实际上,连张楚本人也没能做到应有的超越。1997年推出的《造飞机的工厂》完全陷入了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泥潭,大众对中国Bob Dylan的幻想被张楚莫名其妙的个人呓语击得粉碎。究其原因,一方面,愤青让位于惨绿少年、内容让位于形式、面对社会集体失语、面对自我积极否定的“后崔健后魔岩三杰时代”的大环境逐渐消磨了张楚那根植于民间的人文主义诗性的词作灵感;另一方面,成名之后的生活环与创作的分裂也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张楚对于音乐感知的敏锐,使其不得不面对表达欲望的匮乏和表达能力的后滞。连张楚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功成名就之后,做音乐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讽刺的是,尽管《造飞机的工厂》似乎更契合时代的特质,但就连由Brit-pop喂饱的惨绿少年似乎都更乐于亲近《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他们或许不理解悲天悯人,不明白蚂蚁的喜乐哀愁,但他们至少从《光明大道》中攫取了感同身受的生命动能。“你还年轻,他们老了......”当张楚再写不出如此热腾腾的歌词,也就只好背起行囊逃离北京的喧嚣,回西安老家寻觅自己当年理想中的一亩三分地去了。
窦唯
我们真应该好好端详一下窦唯的表情。那种不愠不火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的神情,大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好音乐吧。我不是说窦唯已经做出了好音乐,但是他至少是正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着。
自从与“黑豹”的哥们儿彻底断绝关系之后,窦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通往音乐的圣殿,也通向孤绝、误解和嘲讽。1994年出版的《黑梦》便是窦唯启程的号角。从那时起,华语流行乐坛少了一个出色的流行金属创作者,少了一把难得的漂亮高音,却多了一个以梦为马的才华横溢的纯粹的音乐人。我们无从知晓窦唯转型的根本原因,只知道,突然有那么一天,窦唯一努嘴一皱眉,狠狠地朝我们砸来这么一张低沉、阴郁的唱片,十首歌曲粘合成一个亦真亦幻的梦境,毫不留情地将从前的一切印象碾得粉碎。这是怎样一个奇妙的梦境呵!窦唯扬弃了任何形式的欢愉,代之以各式各样的晦暗,现实的质感和温暖光亮一块儿被一点一点地仔仔细细地过滤掉,连心脏仅存的残响都摆脱不了Post-punk冷冰冰的鼓机的驱使。
在诸多旧识看来,《黑梦》的出现简直匪夷所思。流行金属热浪滚滚而来,窦唯正是这风头浪尖的旗手,然蒸蒸日上钱途一片光明之际,他却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更令他们恼怒的是,《无地自容》的蜜月尚未终结,听觉快感的高潮刚刚开始,他们却被窦唯一手策划制造的突如其来的噩梦惊醒。愤怒的人们开始声讨窦唯,怒气冲天延绵十年不绝。然而,面对大众的呼声,窦唯仍然一如既往地冷漠。他只是默默地拿着自己心爱的鼓槌,踏着自己一张比一张匪夷所思的作品,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理想的归宿。
窦唯是个“追梦者”,更是一个“造梦者”。他高超的音乐控制能力——尤其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恰到好处的把握使他的音乐之梦得以不断地延续下去。而且,相对于何勇的情绪和张楚的诗性,窦唯更关心的是对音符和乐器的掌控。他不在乎表达的内容和实质,他甚至认为“现在甚至说已经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途径,所呈现出来的形态就是彼此也不知所云”。既然如此,歌词和所谓内涵便可有可无,用音乐营造出自己向往的梦境和氛围才是关键。按照我的理解,所谓梦,其实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是那些为现实中的清规戒律陈腔滥调功名利禄所压制和遮蔽的东西,是我们这些在物质世界中疲于奔命的庸辈享受不到的幸福。窦唯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真实地还原这一切!
大浪淘沙,千帆过尽。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手里拿着《黑梦》回首往事,总能感受到时间老人那残酷的公正。那些当年自以为是地高举着《无地自容》嘲讽过窦唯的人们早已被历史的洪流冲刷殆尽,那些十年如一日地原地踏步的窦唯曾经的“黑豹”战友们早已被时代遗弃在商业荒岛上,倒是窦唯依旧坦然地面对迎面而来的明天,大踏步地迈向遥远的未来。自由,而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