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1阅读
  • 1回复

野百合何时才有春天--记中国教育的苦行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nge
 
发帖
*
金钱
*
91币
*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7 22:20:57
关键词: 工作
在我的手里,有一个特殊的病人,已经54岁了,因为走路不小心摔着了头部,被缝了八针。在做入院登记的时候,我问他的职业是什么,他颤巍巍地在表格上填下了两个字“农民”!
     然而入院后第二天,我看到他的床位旁边摆了许多鲜花,上面的卡片上写着:“祝我们尊敬的吴老师早日康复。”而另一张卡片上却是出自一个小孩子的笔迹,因为写得歪歪斜斜,内容是:“吴老师,你快回来吧,我们需要你!”
     在我们相处几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他的内向、隐忍、满腹心事,但也感受到他的坚强。在拆除伤口缝线的那天,我问他:“吴老师,能说说你的故事吗?”他犹豫了片刻,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
     原来他曾经是一个山区小学的教师,说是教师,虽有名但无实,因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就在他魂牵梦绕的那所小学里,他工作了三十年。而在这三十年里,他把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这里。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梦里,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老师,天底下没有什么比听琅琅的读书声更好听的声音了。刚到那个小学的时候,全校只有9名学生,他们没有像样的课本,没有温暖明亮的教室,甚至连黑板都没有,当时我便想转身离开,但是孩子们一刹那的眼神留住了我,那里面有渴望,有梦想,甚至还有泪光。”
     “我的名字叫吴向葵,也就是向日葵的意思,山区的孩子不就是一朵朵向日葵吗?他们渴望知识,就如同渴望阳光一样,而只要有阳光,就蕴育着希望。我那时什么大道理也不懂,就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谁也不能剥夺他们读书的权利,于是一咬牙,便坚持了下来。”
     谁知这一呆就是三十年,在这些日子里,他以一个代课教师的身份在这里默默耕耘着,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是静静的演绎着那个简单的角色,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在他的心里,其实很想转正,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公办教师,那样他可以放下心里的包袱,真正和他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但后来他发现,那居然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他的申报材料一次又一次被退回,虽然他不知道其中的真实原因。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来念书的的孩子越来越多。他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秋虫曲曲,田野里是金黄色的麦浪,山里黄色的小花在明净的天空下摇曳,他的学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教室和课堂,而搬进新教室的第一课,他和学生们讲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故事。
     我问到他的收入,吴教师苦笑了一下。从当初的23元涨到现在的186元,对于别人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对于他来说,却从时间的那一头走到了这一头。因为23是他的教育生涯的起点,而186却是他的终点。也许走出大山,他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外面的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对于他来说只是虚幻的东西,而大山深处才是春意盎然。“也许我只是一个大山里的苦行僧吧!”他缓缓的说。但是他似乎有未说完的话,传说中的唐僧历经磨难,终于觅得真经,终成正果,但他呢,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经吗?
     2006年8月份,他下岗了,这一天他感觉天好像要塌下来了。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和他的学生一起迎来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了,他黯然告别了那个深爱着的讲台。他没有说什么,因为不止是他一个人面临这种结局,按照教育部的政策规定,从2006年起,将会清退大量的代课教师,只是他想不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走下讲台的他,没有了精神支柱,也同时步入了家庭的窘境。儿子长大了,该成家了,看看自己家徒四壁,空空如也,也看到妻子无助的眼神,他知道自己终于该为自己打算了。于是他走出大山,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百余斤的重担,和其它的建筑工人一样,他每天在那并不牢固的棚架上来来回回。终于有一天,他因为头昏从两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也摔碎了他所有的梦想。
     吴老师出院了,但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在中国教育最需要也是最艰难的历史时期,是他们这样的代课教师,撑起了中国教育的一片蓝天,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洒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让希望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让大山变得更巍峨,让泉水变得更甘甜,让读书声变得更动听,也让山歌更加嘹亮。
     你可以说他们的学识和才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你可以说他们不足以继承现代教育转型的重任,你可以说他们可能衣冠不整不符合现代教师的新形象,你可以他们的普通话不够字正腔圆,但是你不能否认他们爬过的山路,他们淌过的河流,他们种下的木棉树,你不能否认他们一颗执着的心,无悔的爱,以及一世的清贫。因为他们站在现代教育阳光无法照耀的地方,站在地方财政无法供养正式教师的荒原,他们以单薄的身子为山区的孩子们搭建起知识的殿堂,用他们全部的心血浇灌着共和国的未来。可是,是谁让他们的梦破碎?是谁让他们老来凄凉?如今的社会将给他们一个怎样的评价?他们这群野百合,何时才能迎来春天呢?
     陶渊明的笔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但现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山区的建设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山区的教育桃花源何时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很担心,像吴老师这样的代课老师一旦大批的离开,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佼佼者们真能揣着一纸文凭和年少轻狂舍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直奔荒山野岭吗?
     最后把寇倏茜精辟的一段话做为结尾:“中国最后的代课教师,他们的教育生命即将终结,但他们的精神不死。我必须把他们记录下来,交给历史,让后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群人,就像饿死在渭源首阳山上的伯夷和叔齐,代表着渭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
     是的,只要精神不死,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
离线yxb
发帖
170
金钱
0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12
最后登录
2009-07-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1-18 22:59:58
感动in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