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38阅读
  • 408回复

[灌水无罪]灌水,新开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0楼 发表于: 2019-12-19 22:40:12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1楼 发表于: 2019-12-19 22:40:25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2楼 发表于: 2019-12-19 22:40:40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3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7:44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4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8:05
三吏,是指唐朝诗人杜甫的三首诗:《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吏作品体现了杜甫的思想核心——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5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8:22
石壕吏编辑
全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6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8:41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7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8:53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8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9:17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329楼 发表于: 2019-12-31 19:39:33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说:“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