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63阅读
  • 408回复

[灌水无罪]灌水,新开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08:07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全诗语意深微,其讽刺意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08:25
白话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贫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08:57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0:58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这两句是说:天下人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像西施那样的人物,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像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1:10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像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1:22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1:40
名家点评~~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1:56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语有讽味,似浅似深(“贱日”二句下)。妙(“君宠”二句下)。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2:08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状出肉眼如画(“贱日”二句下)。蒋仲舒曰:娇情如画。
离线timeark

发帖
845
金钱
21615
91币
16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29
最后登录
2025-01-26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9-12-18 17:12:24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情艳诗到极深细、极委曲处,非幽静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诗也,彼以禅寂、闲居求右丞幽静者,真浅凡浮矣。谭云:写尽暴富人骄态(“不白”句下)。谭云:冶情中入微之言。钟云:宫怨妙语(“君怜”句下)。钟云:说得荣衮变态,咄咄逼人(“莫得”句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