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3阅读
  • 3回复

[转帖]紫含电影笔记:王全安,用电影说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amer
 
发帖
734
金钱
466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01
最后登录
2015-01-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2 22:15:20
— 本帖被 maxwell 执行锁定操作(2020-03-11) —
王全安:用电影说话
2014-09-18 紫含 紫含电影笔记

王全安嫖娼了,他对发生的事全部承认,老婆张雨绮表示要和老公坦白相对共同承担。本来是郎才女貌,可婚姻不久,就中了张爱玲的那句魔咒:“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诱惑太多的情况下,感情和婚姻也变得太复杂,人家夫妻的事情咱也管不着,还是翻两部王导的电影作品,以慰心怀吧。(ps:知道金庸的粉丝咋那么多了,现实中鲜见的专情,金大侠的书中比比皆是,因为情根深种、此情不移的男女太多,还有人专门排了金书中的十八大痴情女子,透露下,排在第一位的是木婉清哦!)

其实王全安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导演用作品说话,《图雅的婚事》、《团圆》两部都不俗,他和御用女主角余男之间的感情也令人唏嘘。说实话对张雨绮这种风风火火的女子不是很感冒,不知道王导如果和余男终成正果结局会怎样。我已经不是十八九的小女孩,当然不会因导演一时的失足就把他打进地狱,往好处想,希望这次的经历会赋予他以后的作品更多些和现实的粘连以及生活的厚度。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电影,好看的电影:

1、《图雅的婚事》:同现实来一次亲密接触

《图雅的婚事》拍摄于2006年,头顶着一道耀眼的光环:曾获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导演王全安,曾执导过《团圆》,一部讲上海话的好看电影。女主角余男,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既是导演王全安早年的御用女演员,也是宁浩新作《无人区》里的女主角。再来说电影的编剧:芦苇和王全安。芦苇是谁?《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牛吧!


因为刚刚看完,现在还处于心情不能平复的阶段,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余男饰演的图雅,在再婚的婚礼上躲在角落里哭泣。就来说说她的眼泪吧。算上这次,故事里她一共哭过三次。

第一次,为生活所迫的图雅,和因打井致残的丈夫巴特尔离婚,带着一双儿女欲嫁给现在已成大款的中学同学。可能骑惯了马和骆驼的图雅不适应新的交通工具,感到头晕,把头靠在小轿车的椅背上,此时镜头定格在她默默流下泪来的眼角,狭小的空间里,却没有别的任何人发现她的心酸。

第二次,是在图雅和中学同学的婚事黄了之后的一天,暴风雪的傍晚,图雅牵着牲口驼水回来,发现十几岁的儿子扎亚放羊还没回家,连忙穿了皮大衣骑上骆驼出去找,原来儿子怕狼来了吃掉羊,不愿意独自回家,图雅哭着把儿子装进自己胸前的皮大衣里来,说到,“要是狼来了,妈把它吃了。羊不要了,咱回家。”你说看到这儿,我的眼泪哪里还能止得住呀。

扎亚是牧民的儿子,父亲又三年前残疾了,早早地学着担起家里男人的角色。妈妈晕车和中学同学入住旅馆的那天,据说暗恋了图雅17年的该男欲用强,隔壁房间的扎亚大力敲门,唤出妈妈,然后躺在旅馆的床上,流着泪跟妈妈说,“让妹妹和爸爸过,我跟你过”,“为什么”,“我怕别人欺负你”。扎亚的扮演者也叫扎亚,想象中这孩子应是本色演出吧,感情自然流露,真实的一塌糊涂。

第三次,图雅和相熟的邻居森格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要结婚啦,他们两个相交甚久,本就是互帮互助的好朋友。森格真心喜欢图雅,接受她的一切条件,愿意一起照顾巴特尔和两个孩子。可婚礼上,面对曾经是自己新娘的图雅再嫁他人,巴特尔控制不住地拼命饮酒,森格上前制止,巴特尔一句“你不能管我”,二人起了争执。

另边厢,儿子扎亚因为被嘲笑有两个爸爸,在门外和小朋友打架,图雅劝架未果,撂下一句“都是混蛋”,回到屋里哭泣,任森格怎么唤着也肯不出来。电影至此结束。留下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结尾。我善意的猜测里,图雅再婚后,尽管两男共事一妻的生活定会有很多摩擦,但她应该会幸福的,因为她每次选男人的标准都是,相爱了,才嫁给他。

余男不算美人胚子,《无人区》亮相之后对她也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但这部《图雅的婚事》就不一样了,看完立马喜欢起这个倔强、个性、坚韧的姑娘。《图雅的婚事》里,余男呈现了一幕完美的丰富、立体、真实的表演。

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巨变的年代,城市和沿海越走越快,农村和内陆停滞不前,差异巨大的空间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电影里很多蒙古族的习俗,结婚的风俗,敬酒的规矩。离我似乎很远,但又近在身边。我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就叫蒙古族自治镇,同学中也不乏蒙古族人,且会讲本民族的语言,但感觉中们都是彻底被汉化的少数民族,学蒙语更多的是为了高考加分。原生态的蒙古族居住地方印象里我从未去过,我的爸妈倒是常和他们有交道。现在再生起造访的兴趣,也要从上海跨越半个中国回家一趟了。联想到电影在国际上获奖,会不会老外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充满猎奇呢?神秘的东方,独特的民族。

真心感谢中国的电影导演里,还有深刻体验过生活并能真实呈现出这一番不一样的生活的人。


2、《团圆》:平白得了一个人的好,怎么都是要还的

作为一个东北姑娘,还是比较喜欢《团圆》的,虽然身处上海,但仍乐于通过一部上海话对白的电影来感受下上海的市井生活和当中人的情感,熟悉又遥远的石库门房子、公共厨房,和嘈杂的菜市场。中国确有南北差异,但说到这种克制、含蓄、隐忍的情感表达方式,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因此就不难有共鸣。电影里上海一家人的结构、分工很符合我想象中的上海,女主人掌握实际话语权,男人执着很棒的刀功。


电影里,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女人,突然要在刻骨铭心的初恋和相守半生的老伴当中抉择,看似她手握着主动权,但在我看来她从未能真正地自由和自主选择。年轻时大腹便便而恋人杳无音讯的时候无从选择,老伴当年的接纳无异于恩赐,现如今韶华已逝、恋人来寻,她仍旧不能从心选择。在时代和时间的裹挟之下,她也只好随遇而安,因为,平白得了一个人的好,怎么都是要还的。庆幸的是她还能从容表达自己的心声:“我和你们的爸爸在一起四十多年,是恩情,我和燕生在一起一年,是感情。我这辈子一直为别人、为孩子,现在没有几年好活了,我要为自己,同燕生去台湾。”可最后兜兜转转,她还是遂了无法挣脱的中国式伦理,留在“恩情”身边。当然,如果“在一起”真的仅随感情这么简单,也就不会有《卡萨布兰卡》、《廊桥遗梦》这样的故事了。

电影于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燕生和素未谋面的亲生儿子之间,1949年燕生从上海坐船撤到台湾的时候,孩子尚在腹中,如今已四十多岁,一直未娶,全家人之中,惟有他对生父的到来无动于衷,待到不得不面对之际,他这样对燕生说:“你从未对我尽过义务,我对你也没什么感情,你想补偿给我的钱,还是自己留着吧,放在身边养老用。”末了,抬起头对身旁的母亲说,“他走的时候我会去送他。”然而,在离别的码头,仍没听到他叫一声爸爸,尽管骨肉分离不是燕生的错,尽管他的生身父母之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对这一组看似普通的片段感触最深,也许是因我做了母亲,又和自己的母亲相隔南北的缘故,使我看问题的视角不由自主地起着变化。

语言的隔阂代表着文化的距离。离开家乡久了,东北话已变得能听却不会说了,燕生的境遇,竟同我如此地相似,上海一别后,台湾数十年,面对昔日恋人,上海话已无法脱口而出,只留往日的记忆历经时间长河的酝酿和发酵,浓淡相宜着。
离线zhihanwu
< IF战队 >

发帖
4157
金钱
108997
91币
4613
信誉
0
资产
8.37 IST
在线时间
18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4-10
最后登录
2024-11-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1 11:47:34
沙发
Acc:if_wushi
QQ:605323880
第十一赛季收获记录:
离线yugxs2001

发帖
6435
金钱
2819773
91币
10881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9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最后登录
2022-03-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7 09:48:23
都让人沙发完了
离线zhaomingyu98

发帖
178
金钱
5504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14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6
最后登录
2017-11-0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08-07 0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