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明确态度,顶住压力,并做好购房者的警示和风险教育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把压力化作改革的动力。”
早报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楼市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的表态落地的同时,人民日报(微博)8日连发三文——《楼市遇冷,调控还会继续吗》、《房价拐点不能成调控拐点》、《“降价退房潮”需要理性对待》,呼吁“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规范市场体制机制”。
京沪穗表态
8日刊登在人民日报13版的《楼市遇冷,调控还会继续吗》一文,披露了一线城市对于继续推进楼市调控的表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是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北京市还要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北京实际的基本住房制度”。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人士说:“一定会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调控,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对上海下一步的措施,人民日报的具体描述为,“上海将坚决贯彻国家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售政策,认真做好房产税试点工作,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监管,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保持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广州同样表态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近期广州市场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没必要也未研究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因此广州将继续贯彻现有调控政策,“如果国家和广东省有新的政策出台,广州市也将严格贯彻执行。”
“房闹”背后的房价焦虑
对于因为降价引发的退房潮,8日的人民日报也有论述。
刊登在人民日报9版人民时评栏目的《“降价退房潮”需要理性对待》提到,从上海嘉定龙湖地产郦城售楼处,到安徽芜湖绿地售楼处,一些要求“补偿”甚至“退房”的老业主,因诉求未达,选择了打砸售楼处等过激行为泄愤。这种因降价引发的“退房潮”,在网上一度还被贴上“房闹”标签。
文章认为,“即便因为‘情势变更’要解除合同,也只能在法院提出。降价退房甚至打砸泄愤,难说于法有据”,但也要看到,所谓的“房闹”背后,也有“房奴”的艰辛。
文章称,“即便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但若没有高企房价的裹挟,可能就不会有恐慌性购房,也就不会演出‘打折打掉半生积蓄’的悲剧”。
“无论是普通购房者、开发商还是政府,均需理性看待、合理应对房价下行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文章指出,“房闹”背后的房价焦虑,尤其值得关注。
文章说,“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房地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就要加强调控、尊重市场。毕竟,房子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事关百姓民生、长远来看也关乎中国经济总体格局的特殊商品。只有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规范市场体制机制,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切实的成效;有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也才会从根本上防止‘房闹’的出现。”
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强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人民日报为《楼市遇冷,调控还会继续吗》配发的《房价拐点不能成调控拐点》一文指出,“土地市场冷清、开发商玩出各种降价‘花样’、老业主冲击售楼处要求退款……”,都不应成为调控半途而废的理由。
文章说,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与2008年底十分相似。由于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是未知数,中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部分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资金和市场危险,地方政府的房地产税收和土地财政收入明显下降,部分在建项目面临资金压力……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社会稳定因素,上述每一条都有可能成为房地产调控力度由紧变松的理由。
“楼市调控的成效越明显,可能遭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文章认为,现在楼市调控又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上。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调控都远未到可以放松的时候”的论据同样清晰。
单看价格,目前房价的宏观数据仍然是稳定状态,所能见到的降价,也只是局限在部分楼盘,甚至局限于很短时间、个别户型的促销。整体房价水平仍然远远超出普通居民“踮踮脚尖、努努力能够到”的高度。调控的价格目标,与大多数人的预期还有不小差距。
此外,调控的长远目标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与此相关的土地招拍挂、房产税、房地产信息系统等制度改革还刚刚起步,不少还在探索中。
文章说,“我们甚至还没有搞过一次像样的住房普查,没有对整个住房体系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如果放松调控,楼市还是会回到过去的轨道上,房价必然会大幅反弹,甚至超出前一次的水平,坚持两年的调控将前功尽弃。”
“从目前中央有关部门的表态看,中央坚持调控的决心依然十分坚定。对地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明确态度,顶住压力,并做好购房者的警示和风险教育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把压力化作改革的动力。”文章的结尾这样敦促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