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93阅读
  • 421回复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0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8:07
 公元950年12月25日,转变开始了。郭威率军重新回到了开封,王峻率文武百官出城迎谒。隔天之后,即27日,李太后下诏,命郭威“监国”。中外庶政,并由郭威处分。至于“皇帝”刘贇,虽然他中了大奖,但是由于他过期不到,所以奖券作废。当然他可以在宋州爬楼或者爬彩电塔抗议,那都是他的自由和权力,但是估计没人去理会。而郭威倒是还没有忘记他,看在他中奖不易,另赐给他一个别的爵位。很怪,叫“湘阴公”,不知何解。但没过几天,郭威就顺便把他埋在了宋州,此人此生此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他的老家徐州,去看看他的亲人。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1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8:19
 在这一年剩下来的几天里,后汉的臣子们格外的忙碌,他们加班加点,争先恐后,集体上表劝进。改朝换代的时候又到了,他们每个人对之都非常的敏感且熟悉,没有哪个人愿意在这种事上跑在后面。
  于是转过年来,就在正月,郭威脱下了黄旗,穿上了正规的黄袍,在一个多月以前还是刘承佑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他成了五代十一国里又一位开国的皇帝,国号为“周”。
  现在,大家预备——向新任天子郭威陛下正式欢呼!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2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8:37
郭威登极,首先论功行赏。这是必须的,这绝对有利于造反集团的进一步团结和巩固,更有利于对全国动乱局势的有效舒缓――告诉了有心继续造反的人没有多少空子可钻。
  于是在激动人心的升官大会上,每一个参与了造反行动的人,不分大小都享受到了成功之后丰收的喜悦。像王峻、王殷这些坚定的追随者,都被授予了枢密使、节度使、刺史之类的高官;像间接地“帮助”了郭威的另类人士们,如慕容彦超、刘崇等人也不必自卑,郭威同样给予了他们官职不变继续努力的承诺;而像官场老油条冯道及原宰相范质等人更不用说,重用更重用,加薪再加薪,一切都以安定团结为主。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3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8:52
在这些令人目眩、引人流涎的升职加薪浪潮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升迁。那就是原亲兵赵匡胤,赵匡胤因为任劳任怨、尽职有功被提升为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相当于禁军部队里的一个小班长,继续光荣地负责宫廷的禁卫。
  唉,升官了,大小也是个官儿了。可是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年青的赵匡胤心里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这时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腰里横着把刀,或者手里挺着杆枪,穿得比谁都整齐(那模样就像高级饭店里的跑堂),在皇宫里,或者在大殿下比赛谁站得更直。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4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9:11
唉,工作是比从前更加的无聊了。在打仗的时候,虽然有危险,可是赵匡胤还可以随时跟在郭威的身边,可以听到看到很多值得学习、非同凡响的事情。可是现在郭威当上皇帝了,身边的人就复杂得太多了。一个禁卫班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着皇帝四处乱转。
  唉,再叹一口气吧,真不知道以这种速度升职,什么时候能熬出个头儿来啊。也许再升点官,他就能有权力随时走动一下,不必再像个木头桩子了吧?唉,可那还不知道要再等到何年何月。
  于是在沉闷的绝望里,赵匡胤做出了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对他政治生涯的起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赵匡胤真是眼光非凡,可在当时,每一个人都认为他是纯粹的疯了。
  因为他居然放弃了郭威这个刚刚成为皇帝,世上最炽手可热的大佬,去依附了一个边远城市里的年青小长官!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5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9:28
 这个年青的小长官就是柴荣,也就是后来人人皆知的周世宗。在十几年之后,每个人都知道了他是五代十一国里,最英名最有作为且相当公正严明又待民以诚的君主,可是在当时,却没有一个人这样认为。其原因就像面对当时的禁军东西班行首赵匡胤,也没人会相信他是同样英明神武、震天动地、继往开来、人类少见且基因突变才生出来的宋太祖一样。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6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19:48
 那么赵匡胤当时的选择就冒了极大的风险,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投机,其行为手段就是传说中的官场升职三十六计之“烧冷灶”。
  这一计非同小可,输赢之间全靠当事人的眼光准,胆子大,有双识英雄的慧眼,能在千千万万中下层领导干部中认准了其中一个,然后坚定跟随,全情奉献,不惜一切手段帮着主子得到上位。
  如果成功了,也就是说你选的主子终于一飞冲天了,那么你自然会跟着平步青云。但是如果失败了呢?官场变幻谁敢说百战百胜?你的主子如果一路冷下去,始终都没能热起来,那么你怎么办?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7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20:03
你就只有更惨了,什么都得从头再来,而且最后还得落下个政治娼妓的臭名声,谁让你还得去再找新主人呢?
  但是富贵险中求,赵匡胤坚定地相信了自己的眼光,他明确地分析出自己在已经登峰造极,热得没法再热,没有潜力可挖的郭威身边是没有发展空间的,马上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转而去依附虽然官职不小,但还没有多少根基的柴荣。
  我相信,赵匡胤当时做出了这个决定时,既有周密详细理智清醒的判断,更重要的还是凭着他敏锐的直觉。一个拥有非凡素质的人,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应到另一个与之相似的人的存在,就像一头狼,很轻易就能知道对面那头动物的危险系数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赵匡胤选择了柴荣,而柴荣也收纳了赵匡胤的原因。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8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20:19
 这时柴荣的身份地位颇有些微妙。说他很高,是的,他是郭威陛下唯一的“儿子”,并且头衔相当不小。全部排列出来是――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说,他既在都城之外有自己的地盘(澶州),还有自己的军队(镇宁军节度使),并且还是当时实际上的宰相(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非常可惜,所有这些让人头晕的高等头衔哪个也叫不准站不住。
离线hot

发帖
10623
金钱
1671
91币
0
信誉
0
资产
0 IST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22-12-24
只看该作者 369楼 发表于: 2008-05-14 20:20:44
 首先他和郭威无论如何都没有血缘关系,这在古老的中国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无论郭威与自己的原配太太柴夫人的感情多么的坚固,内侄与儿子都是两码回事,更何况这时柴夫人早就死了。而且谈到血亲,在后周朝里,郭威还有一个外甥,叫李重进。李重进不仅年龄比柴荣稍大几岁,而且早就手握重兵,战功卓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显赫的威望。并且此人性高气傲,绝不愿屈居人下,以至于在郭威临终前,都要特意在正规场合当着朝臣的面,命令李重进向柴荣下跪朝拜,以确立柴荣的继承人身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